人民網>>傳媒>>研究

從“舌尖”到“中國”——從文化認同到國家認同

常紓涵

2013年11月14日14:15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摘要】《舌尖上的中國》之所以能引起強烈反響,不僅因為它“隔著屏幕能聞見香氣”的特點,更因為它通過食文化展現了中華民族所共有的思維模式、相同的文化符號、共同的文化理念和共同的民族精神。以胡阿祥的“中國”概念為理論基礎,從地理中國、歷史中國和文化中國三方面闡釋《舌尖上的中國》在構建國家認同中的作用。通過方言的使用和鏡頭的跳躍、文化符號的介紹、人物故事的解讀和民族精神的呈現,《舌尖上的中國》實現了從視覺、味覺的呈現到情感的延伸再到文化的認同,進而實現了地理中國、歷史中國和政治中國的認同。

【關鍵詞】文化認同﹔國家認同﹔舌尖上的中國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個國家文化的交融一步步開闊著我們的視野。與此同時,全球化也為每個民族、國家帶來了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的問題。每個人在面臨不同文化的沖擊時,需要通過文化認同來實現自我的身份認同﹔而民族和國家則需要以歷史、習俗、民族精神的認同來實現國家認同,促進國家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的統一。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展現出天然食材與人工制作的巧妙融合,喚起了身處食品安全憂患中的國人對本土食文化最自然最淳朴的記憶。不同於以往的美食節目,它沒有加入過多的商業元素,對美食的介紹不是流於表面,而是更多地融入對中國文化的詮釋。另一方面,不同於其他歷史文化類紀錄片,它從平民化的視角切入,完美地結合了精英興趣和大眾口味,大大擴展了收看對象,為實現從文化認同到國家認同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學者陸曄的實証研究表明:“從總體上看,大眾傳播媒介無論在公眾對社會凝聚力的主觀感知方面,還是對公眾的國家認同,都可能產生一定的直接影響。”﹝1﹞事實上,根據網絡上以及國內外專家對《舌尖上的中國》的一致好評,可以明顯看出國人對它的認可。這說明,《舌尖上的中國》在公眾對國家的認同構建中著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概念辨析

“一般說來,認同就是指對共同或相同的東西進行確認。認同的過程,就是人們通過他人或社會確認自我身份的過程,也就是在自我之外尋找自我、反觀自我的過程。”﹝2﹞通過認同,人們在相互關系中可以增加確定性、建設性的因素。“認同本質上是對自我根源的不斷追尋,對自我身份的不斷追問,是對人類自然家園和精神家園的雙重探究,是對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2﹞

“文化認同,就是指對人們之間或個人同群體之間的共同文化的確認。使用相同的文化符號、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維模式和行為規范,是文化認同的依據。認同是文化固有的基本功能之一。擁有共同的文化,往往是民族認同、社會認同的基礎。”﹝2﹞《舌尖上的中國》正是以“食文化”這個中華民族的共同文化構建了文化認同的基礎。崔新建認為,從類型上看,認同包括民族認同、種族認同、社會認同、自我認同、文化認同等多種類型,但他認為這些認同的核心是文化認同。“一方面,是因為在民族認同、社會認同和自我認同中都包含著文化認同的內容﹔另一方面,認同所蘊含的身份或角色合法性,都離不開文化。身份、角色、合法性,都隻能在一定的文化中才能具有意義。即使是與認同不可分割的自我概念,從根本上說也是文化的產物。”﹝2﹞

筆者贊同崔新建文化認同的概念,並且認為國家認同也包括在認同范圍之內,而文化認同是國家認同的核心。一方面是因為國家認同中包含著文化認同。比如中國人和美國人在國家認同過程中,不僅僅強調膚色等生理特征的不同,而且中國人更強調“龍的傳人”這一文化概念的認同。另一方面,正如崔新建所說,認同所蘊含的身份或角色合法性,都離不開文化。身份、角色、合法性,都隻能在一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義。

胡阿祥在《何謂歷史,何謂中國》一文中,分別從地理概念、文化概念和政治概念等方面對“中國”概念的由來、歷史做了梳理。

在地理概念上,先秦時期,“中國已經成為諸夏國家的共同稱號,成為擁有共同地域的專稱”。﹝3﹞歷史上,作為地域概念使用的“中國”隨著中國地域范圍的不斷擴大而改變,非漢族建立的國家也往往自稱“中國”。從這個角度理解,地理中國不是哪一族的中國而是各族共有的中國。

文化中國的概念較為寬泛。先秦時期,文化概念的“中國”是一種美稱,是“其人澤聰明睿智,其財則萬物所聚,其禮則至佳至美,是具有高度文明的區域”。﹝3﹞文化的不斷進步和對周邊蠻夷的不斷中國化,對周邊國家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這奠定了中國這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的思想基礎。

政治概念中使用的“中國”逐漸走向定型是晚清時期。“政治概念的‘中國’較之地域概念和文化概念的‘中國’,更加客觀、更加全面,它是中國概念在新時代的新發展,是中國含義的升華,它充分反映了這樣的史實:中國的歷史是中國的境內各民族——無論文化高低,地域遠近,是漢族抑或非漢族——共同締造的。中國的版圖是由中原和邊疆共同組成的,現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繼承。”﹝3﹞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