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調研報道中捕捉“個性細節”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傳媒市場和資訊信息爆炸的時代,電視媒體對領導調研的新聞報道,如何才能做到在嚴守宣傳紀律的前提下,吸引受眾的眼球?目前領導調研報道仍然存在“走馬觀花”的通病,看的地方很多,卻基本沒有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別是電視新聞“書面化”問題一直困擾著電視新聞從業人員,遇到領導參加的重要會議或重大活動,許多電視新聞稿件通常以報社稿件為准,弱化了電視新聞“聲畫結合”的表現力。筆者以為,要把領導調研報道做得好看,有吸引力,就必須舍棄“聲畫兩張皮”現象,盡量突出領導在調研活動中的“個性細節”, 多方面地展示、刻畫領導人的性格特點,能夠使嚴肅的時政新聞更富“人情味”,以此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
去年12月,浙江衛視《浙江新聞聯播》播出的一條時政新聞特寫,就是在領導的調研活動中意外捕捉到的。當時,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出席中國民營企業峰會,看望了參加會議的企業家代表。這原本是一則日常的時政新聞,但由於當天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遲到,而產生了意外的“火花”。 大會主持人在開場白中說:“ 因為馬雲遲到,省委書記、省長推遲會議等他,這些都能看出浙江省領導對民企的態度。”馬雲道歉稱,自己的車子從余杭區到杭州市區堵了1小時20分鐘,所以遲到了。沒想到夏寶龍書記反而向他道歉,說:“交通堵塞不是你的問題,是我的問題。我當省長的時候,做了一個決定,五年之內要治理交通的擁堵。從交通問題,我想到了剛才各位企業家談到的事情,就是政府還需要進一步改善發展經濟的環境,這實際上也是個交通的問題,加引號的‘交通’,是要治理好我們發展經濟的暢通‘交通’,加大政府環境改革的力度,我也相信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在發展經濟的環境‘交通’上,也會有一個很大的改善。”這則電視長消息完整地捕捉了夏書記在現場的這段即興發言,並在畫面處理上穿插運用了馬雲在現場對遲到感到很抱歉的特寫畫面,形成了一組對比鏡頭。這段同期聲的選取,不僅是整篇報道的點睛之筆,更從這段即興發言中,彰顯浙江領導人親和朴實、敢於擔當的工作作風。同時,從日常交通治堵引申到經濟“交通治堵”,進一步提升了報道立意,更加契合報道主題,體現了浙江省委省政府關愛浙商、關愛民企的情懷。
由此可見,在領導調研和日常活動報道中,應當多採用現場同期聲和個性化語言,多一些領導與普通群眾的互動和交流,從領導人的一言一行中選取契合主題的元素,突出領導人的個性化特點,挖掘領導活動中具有個性色彩的新聞細節,從而使領導人形象更加鮮明、立體,更具人情味和感染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