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實踐》>>2013年第7期

細節決定傳播力——電視時政新聞創新三法【3】

 陳 婕

2013年11月15日14:37    來源:新聞實踐    手機看新聞

三、在會議新聞中提煉“民生細節”

眾所周知,會議新聞在時政新聞中佔有較高比重。目前,許多會議新聞仍舊“千文一面”,陷入程式化模板化的老問題。“一要加強領導、二要強化責任、三要突出重點”這樣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慣性用詞,仍然時常呈現在觀眾眼前。在目前媒體“群雄逐鹿”的新形勢下,這種老化僵硬的傳播語態,不僅無法吊起受眾的“胃口”,還會降低主流媒體的公信力,甚至影響黨和政府的公共形象。

雖然不是每一條會議新聞都有新聞點,但隻要細心研究,還是可以發現,黨委政府召開的大部分會議,都是探討如何解決老百姓的民生問題。交通為什麼擁堵,拆遷為什麼這麼難,行政審批為什麼這麼煩?這些和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蘊含的恰恰是受眾最為關心的政策和信息。因此,記者要善於去粗取精,提煉會議報道中的“民生細節”,抓取適合電視傳播的“新聞亮點”,以民生化的報道方式來報道會議新聞,讓時政新聞更貼近群眾,更接地氣。

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浙江新聞聯播》“兩會在現場”欄目,播出了一條會議消息《黑心花生引發質疑 看不見的也要管》。報道的是,3月6日,在浙江代表團第一小組的討論中,有一位從事農業生產的代表拿出了一包黑花生,現場做起了試驗,他把幾顆黑花生放進了一杯清水裡,幾秒鐘水就變黑了。他說,這些市場上所謂的黑花生,其實都是用染料染色而成的,而價格卻可以翻20倍,是名副其實的“黑心花生”。(見下圖)在場的其他代表看得目瞪口呆,現場一下子炸開了鍋,不少代表當場要求傳看這杯水。

這則消息除了拍攝到這位代表的關鍵同期聲和做實驗的動作之外,更捕捉到了其他代表競相傳看黑心花生的細節畫面,並在新聞的結尾處排播了一組代表各抒己見的同期聲,矛頭都直指食品安全監管不力的問題。試想一下,如果撇開這個新聞現場,我們看到的是一則怎樣的會議新聞?可能是人大代表坐在會議室裡,就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等熱點問題紛紛建言獻策,看似都說到了,但什麼也記不住。但這則會議新聞,打破了以往代表小組審議的新聞報道手法,以一個新聞現場來詮釋食品安全監管這一宏大主題,是一種“四兩撥千斤”的討巧作法。這種以民生新聞的報道方式來報道會議新聞的手法,更符合電視新聞傳播規律,更能夠通過利益的相關性來吸引受眾,讓受眾印象深刻的同時,有所感悟和啟發,進而達到良好的傳播力。

要捕捉到這些會議新聞中的“民生細節”,需要記者在平時多積累、多聽會,更多去關注時事政治、國計民生,了解掌握一段時期以來,黨委政府的工作重點是什麼?民間的社會熱點是什麼?當下最突出的矛盾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然后帶著問題去參加會議,報道會議。同時要注意從全局高度去正確把握報道主題:哪些問題要重點報道,哪些問題暫不宜報道,哪些問題要“加熱”,哪些問題要“降溫”,講求報道技巧和傳播藝術,捕捉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同頻共振點”。

(作者單位:浙江衛視)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