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實踐》>>2013年第9期

新媒體時代都市報副刊的應對之策

劉 翔

2013年11月18日15:29    來源:新聞實踐    手機看新聞

當前,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新興媒體的快速崛起,已經將傳統報業推向了歷史性的變革關頭。紙質媒體紛紛在與網絡聯姻“觸網”中尋找新的出路,探索新媒體時代的生存與發展模式。而報紙副刊作為紙質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場變革中正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如何發揮優勢,揚長避短,重塑副刊的閱讀率,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思考。

一、報紙副刊需要警惕的幾個問題

1.過於單一的內容設定

所謂副刊的內容單一,是指副刊在內容上偏向於登載文學或文藝作品,與新聞版相比而言,在整體形式特征上更強調審美性這一特點。雖然副刊長久以來打的都是“文藝牌”,但是在進入新媒體時代后,隨著紙質媒體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副刊受眾的消費需求和消費習慣與以往相比已經有了明顯不同,成為當下副刊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2013年3月14日,青年時報《人文杭州》副刊版面正式出街,以每周三期、22個版面、14個特色板塊的重量配置,加大了對杭州人文藝術領域的報道力度。隨后,經過兩個多月時間的摸索,青年時報對傳統的副刊定義作了大規模的調整,在兼顧副刊文藝性的同時,分別融入了《杭州地理》、《個人史》、《喜事》、《藝術圈》、《觀念影像》、《讀書》等版塊。全新出刊的《人文杭州》對自身的定位更為准確,避免了走文藝性副刊的老路,著重強調副刊的新聞性、生活性、互動性、地方性,與副刊受眾的消費需求和消費習慣緊密對接,並努力將其打造成自身的品牌特色。

《人文杭州》的設置是對副刊定義和追求新聞性和深度性相結合的一次挑戰,是緊跟媒體時代的變化和發展的產物,全新的副刊內容定位更加符合讀者的需求,在傳播理念、傳播方式以及市場影響力方面都有了質的提升。

2.同城同質化現象的問題

在一個有著傳統人文底蘊和文化內涵的城市,如何挖掘精神內涵,奉獻受眾迫切需要了解或對文化類新聞更深度的閱讀需求,是杭城多家媒體共同的關注焦點。

青年時報《人文杭州》出街之前,同城媒體中,杭州日報有城市周刊,錢江晚報有人文板塊和全民閱讀版面,都市快報有金周刊和都市周報等等。在這樣的同城副刊生態現狀面前,如何防止與上述副刊同質化的發展,創造有自己特色的副刊報道,是必須直面的問題。

副刊要想擺脫“同質化”的標簽,必須要凸顯出自身個性所在。既然讀者的欣賞角度各有不同,要想投其所好,就必須將副刊步入一條雅俗共賞,集新聞性、生活性、互動性為一身的辦刊新路,同時還需將“新聞影響力”、“文化引導力”、“生活服務力”這些關鍵的點融入到副刊當中,通過“個性化”的辦刊策略貼近讀者,去傾聽讀者的聲音,讓讀者也成為參與者。

3.副刊的互動方式過於單一

傳統副刊通常是借助書信、電子郵件的形式與讀者進行互動,而對新型網絡平台的利用則少之又少。現在,很多記者編輯都在充分利用微博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新聞線索、採訪目標,還通過微博快速推介自身版面的重頭文章,以引起更多受眾的關注,作為媒介互動互惠的一種重要方式。

在新媒體時代,互動性對於報紙副刊而言,其重要程度顯而易見。那如何去體現互動性?僅僅通過傳統的讀者來信已遠不足以體現,還需要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為讀者提供一個在思想上相互交流、在報道領域上互為補充、尋找共同城市情緒的平台,隻有這樣才能將副刊的互動性發揮得更好。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