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霧霾使鮮肺六天變黑"報道不實 疑似"植入廣告"

鄧琦

2013年11月19日06:55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霧霾使鮮肺6天變黑”報道不實

  昨天,一則“霧霾使鮮肺6天變黑肺”的新聞在網上引發熱議。網絡截圖

  “太恐怖,霧霾能使鮮紅色的肺6天就變黑,若形成黑肺,逆轉幾無可能。”昨天,一則觸目驚心的新聞在網上引發熱議,這讓談PM2.5色變的公眾又一次陷入恐慌。

  昨天下午,該報道中的項目負責人、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宋偉民教授對新京報記者稱,該報道中的描述與事實不符,其本人沒有接受過相關採訪,也從未說過“若形成黑肺,逆轉幾無可能”的言論。另有專家表示,公眾不必恐慌,針對老鼠的實驗效果不能直接移植到人類身上。

  報道稱“霧霾致黑肺不可逆”

  昨天上午,一則關於“霧霾使鮮肺6天變黑肺”的新聞登上各大網站頭條,一時間網友紛紛跟帖,其中某網站手機推送后,2小時內跟帖達到近7千條,眾多網友表示“太可怕了”。

  該報道稱,“研究通過大鼠解剖后發現,6天鮮肺變黑肺且無法逆轉。”該報道稱,研究實驗負責者,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宋偉民說:“PM2.5顆粒對肺的損傷一旦形成,治療的藥物成本和時間成本就會大大增加,如果形成黑肺,徹底消除的難度大大增加,幾乎無逆轉可能。”

  報道引用了兩張圖片,一張被標注“正常鼠肺”,整體為鮮紅色﹔另一張被標注“PM2.5污染后鼠肺”,整體為暗黑色,黑色分布不太均勻。

  實驗系比對藥品能否潤肺

  昨天,該報道中項目負責人、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教研室主任宋偉民教授接受新京報採訪表示,在微博上引發熱議的報道“是錯誤的”,跟其所做的實驗不符。

  宋偉民說,並不是像大家理解的那樣把老鼠暴露在大氣中,而是先採集PM2.5,再制成PM2.5懸液,把老鼠殺掉把肺取出來,直接把懸液滴在肺上面,6天內分3次滴。

  他表示,如果把懸液的濃度換算一下,“相當於正常空氣濃度的成千上萬倍。”

  關於實驗是否屬實,宋偉民說,他的確做了實驗,但目的是為了比對目前市面上的藥品究竟有無中醫所稱的潤肺作用。其表示,網絡上轉載的“若形成黑肺,逆轉幾無可能”他從未說過。

  復旦大學昨日下午表示,目前宋偉民不在上海,“等他回來我們會發布完整的該實驗報告和具體情況說明。”

  ■ 專家說法

  實驗劑量濃度需具體分析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環境衛生專家潘小川認為,如果滴入的劑量很大,肺肯定會變成黑色,因為是顆粒物的懸液。“別說6天,2個小時都能做出來。”

  他表示,公眾沒必要恐慌,老鼠實驗雖然跟人體有一定的聯系,但是不能直接把實驗結果直接推到人類身上,因為實驗是如何設計的、劑量的大小以及濃度值等,都需要具體分析,而且實驗中的PM2.5濃度跟大氣污染沒有可比性,直接滴入和人類暴露在PM2.5環境下呼吸,也是不一樣的。

  環保部城市環境管理專家組成員彭應登表示,公眾無需恐慌,目前針對PM2.5對人體的研究更多是基於流行病學,即統計一個城市在某種濃度值下的健康狀況、死亡人數等,而“通過單一或者個別的樣本來聯系到對人體的傷害,理由不太充分,也不太嚴謹。”

  ■ 調查

  相關報道疑似“植入廣告”

  記者發現,昨天媒體和微博轉發的該新聞關於實驗目的和過程都少涉及。

  搜索發現,關於該實驗的報道並非首次,今年10月,媒體一篇報道就提到過該實驗項目。該報道稱,“該項目組歷時5個月,使用大流量採樣器在上海徐匯區非工業區、採用玻璃纖維濾紙採集大氣細顆粒物PM2.5,再制成顆粒物懸濁液,對實驗大鼠氣管滴注PM2.5懸濁液,建立肺損傷模型並觀測不同對照組的體征、肺重比、各項關鍵生化指標以及鼠肺損傷程度。”

  在該報道的最后,舉出了某川貝枇杷膏和枇杷露兩種止咳的具體藥物,並稱該“藥物對PM2.5引起的呼吸道毒作用均具有明顯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此外,報道中還有某藥物公司相關負責人的表述,稱“本次研究作為藥效學的研究方法具備權威說服力”。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