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3年·第12期

《中國好聲音》好的不僅僅是“聲音”

張 翼

2013年12月11日15:14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中國好聲音》自開播以來取得了非常好的收視成績,社會反響非常強烈,它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它找到了一個或者幾個會唱歌的“好聲音”,更多的是因為它在節目組織形態及節目流程制作上所取得的創新。本文力圖從《中國好聲音》的節目初段、中段、后段三個流程單元部分的制作來解讀它的成功所在。

關鍵詞:中國好聲音﹔導師﹔節目

《中國好聲音》是由浙江衛視聯合星空傳媒旗下燦星制作強力打造的大型勵志專業音樂類評論節目。該節目播出后立刻紅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收視率從第一期的1.477開始節節攀升,到最后一晚頒獎盛典時達到了5.652的最高峰值[1]。

2013年7月12日《中國好聲音》第二季在浙江衛視播出,在《快樂男聲》、《中國最強音》等火爆節目的集體圍攻下,收視率一開始就達到了3.516是全國綜藝類節目首播的最高紀錄,並且之后收視率屢創新高,成為今年暑期最有看點一檔綜藝節目。那麼“好聲音”究竟好在了什麼地方?第二季與第一季相比又有什麼進步和不足?帶著這些問題,本文將做簡要探討。

一、節目初段形式新穎

《中國好聲音》出世之前,中國大陸內地也有過多檔成功的音樂綜藝類電視節目,比如湖南電視台的《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等等,但是“好聲音”能夠一鳴驚人,絕對不是偶然現象。約翰?費斯克指出:“文化工業的經濟需要,完全符合於現存社會秩序之規訓的、意識形態的要求。[2]”首先不得不承認:《中國好聲音》第一季的大火,確實是因為趕上了好時機,當時熒屏音樂類節目出現“大量缺貨”,這個時候出現的《中國好聲音》無異於久旱的大地突然迎來了一場喜雨,所以剛一面世就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

但是如果它僅僅是因為佔了一個好時機,鑽了一個好空檔的話,那隻能取得一時的成功,曇花一現終究不會永久的璀璨,但是事實証明“好聲音”的成功絕不僅是因為“投機取巧”而得,它成功的關鍵在於它一開始就新穎的節目形式。

《中國好聲音》從一開始就派專人前往全國各地招募選手參賽,往往一個選手要經歷層層的選拔才有機會來參加節目的錄制,所以一開始“好聲音”呈獻給觀眾的就是精彩中的精彩。

在以往的選秀類節目中,評委和選手之間採用直面相對的形式,評委與評委之間沒有任何矛盾沖突的關系,他們仿佛高高在上的審判員,舉手投足之中就決定了選手的生死。選手對評委也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利,隻能等待來自評委的最終審判。

《中國好聲音》突破了以往的節目形態,採取了新的節目形式:評委不再是簡單意義上的評委老師了,評委變成了“導師”。選手也不再是任憑評委淘汰的選手了,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歌聲打動四位“導師”,使其轉身,在轉身的導師中可以再選擇自己喜歡或想去的導師隊伍。

這樣一種形式的變化就改變了以往評委淘汰選手的單向選擇,變成了選手和“導師”之間可以雙向互選。這樣一來,不僅選手是不是能晉級成為一大懸念。導師會不會轉身?有幾位導師會轉身?轉身后選手到底會選擇哪位導師?這些都成為新的懸念點,從而吸引觀眾持久的關注。而且,導師們有時為了爭奪一名選手還會爆發一點點小沖突小矛盾,這些叱?在華語音樂樂壇上的天后教父們的爭吵、沖突往往更能調動起觀眾的興趣點,從而讓他們鎖住頻道觀看下去。

導師轉椅子的這個設計非常的巧妙,因為一開始導師根本看不到選手的正臉,也不會存在之前有些節目中評委通過外貌來評判選手的說法。導師判斷選手好壞的唯一標准就變成了他的聲音和演唱的好壞。在場的觀眾和在后台為選手加油助威的親友團也會把導師轉椅子視為節目最大的興奮點。

所以我們在節目中經常會看到當選手開始唱歌時,現場的觀眾和在后台的親友團盯著四位導師的手,不停地在喊著“轉、轉、轉”,這種激動興奮的心情也會很自然的傳遞到電視機前的觀眾那裡,從而帶動觀看該節目的所有的觀眾產生聯動效應。而且四位導師還經常會因為轉椅子的早晚而發生爭搶選手的爭執,有些時候,因為沒有來得及轉椅子所以導致錯失某位選手,這也常常導致現場導師的自責。這種失誤在節目的機制安排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彌補,在節目的最后,節目組會邀請以往表現出色但卻因為導師沒有及時轉椅子而錯失的選手重新登場,在這些選手中決出優勝者持外卡繼續參賽,最終誰能持外卡歸隊又成為一個耐人追尋的懸念從而吸引觀眾。

二、節目中段對抗激烈

當四位導師旗下人員齊整以后,他們將會在規定的時間內對旗下的學員們進行培訓,當然在他們培訓時還會邀請圈內名人或者好友幫助他們完成對學員的全新打造,等到第二階段時所有導師旗下的弟子將會依據各自曲風的不同兩兩組隊,最終弟子們將會同台演出。14名學員由導師指定分成7組,兩兩PK同一首歌,誰去誰留由導師評定,先是14進7,然后由導師選出一人直接晉級四強,剩下6人由導師指定分成3組,兩兩PK,誰去誰留由導師評定。6取3,加上直接晉級的一人,至此四強產生。

在這個階段中,是很殘酷的組內淘汰賽,最后的四強是經過層層選拔而出的,在這個過程中導師們的取舍過程是非常艱辛和痛苦的。而且十四名選手在和導師隊友們朝夕相處的過程中已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是他們卻不得不面臨殘酷的競爭,這之中產生的種種愛恨情仇會讓觀眾也為之沉迷。

節目第三階段,就是導師終極考核。在這個階段中,引入了新的考核評審組織——全國99家媒體組織。這全國99家媒體組織,每一家手裡握有一分,導師手裡有一百分,導師手裡的一百分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分派給選手,因為都是自己的學員,所以一般導師分給學員的分數不會有太大的偏差,而最終決定哪個學員會勝出的也就是這99家媒體手裡的分數到底會投給誰。

這樣,這99家媒體的給分將直接決定學員們最后的生死。這有兩種好處,一是利用這99家全國媒體組織進一步擴大了《中國好聲音》的宣傳,這全國99家媒體組織利用它們各自的平台去為“好聲音”做宣傳,而其它未被入選的媒體組織在如此多的同行的參與下,也會不遺余力地報道“好聲音”的進程。另外,邀請99家全國媒體充當評審組織也可以有效保証選手晉級的公平性,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對選手的晉級結果產生認同感,避免因為導師的個人喜好,或者其他的人為因素導致觀眾產生節目存在“黑幕”的想法,從而對節目失去興趣。

三、節目結尾互動有力

節目第四階段,導師將不會再起任何作用,也沒有了打分資格,選手們的生死將牢牢掌握在全國99家媒體和現場觀眾的手中。這體現了現代傳播的核心“大眾傳播中以傳播者為中心的傳播模式發生改變,傳播者和受眾處於完全平等的地位。[3]”在這一輪中,現場觀眾將通過手機認証的方式獲得投票資格,四位留到最后的選手先每人唱一首歌,然后由現場的觀眾投票,通過計算現場觀眾投票的百分比,得票最高的那一位選手勝出,他優先獲得決勝的機會,而得票最低的那一位選手將不得不暫時離開舞台。而得票居中的兩位選手,將會還有一次比試的機會,這次比試完畢同樣會由現場觀眾投票選出優勝者。這次的優勝者將和剛才第一輪的優勝者直接爭奪“年度好聲音”的桂冠。

但是這次的評選將由現場觀眾和全國99家媒體評審共同決定,現場觀眾的投票仍將記成百分比,每百分之一記成一分,而99家媒體評審每家手裡握有一分,這兩位選手的最后成績為現場觀眾投票得分和99家媒體評審給分之和,得分最高的那一位選手將會獲得“年度好聲音”的桂冠。在這樣的過程中充分考慮了電視的特性“電視將形象、現場和過程直接通過運動的色彩的畫面呈現在人們面前,使觀眾既看到視聽的發展,又能聽到現場中一切聲音,令觀眾的印象至深。[4]”

在這個被稱為“巔峰之夜”的最后年度盛典中,四位導師全部退居“幕后”,他們不再參與年度好聲音的票選,將決定權全部交給99家媒體和現場的觀眾。這種節目形式,將互動環節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以往的電視傳播沒有“靈活有效的反饋渠道,受眾對媒體組織的活動缺乏直接的反作用能力”[5]。一個節目如果想讓觀眾為之瘋狂,就一定要讓觀眾參與到其中來。

因為隻有讓觀眾參與到節目當中去,觀眾才會真真切切的感到是和節目融為了一體,觀眾是節目的消費者,我們經常說“消費者是上帝”。作為“上帝”的感覺如何體現?隻有將最后的決定權交給觀眾,讓觀眾以“上帝”的姿態作為最后評判者,才能使他們體會到那種高高在上被人尊重的感覺。但是為達到真正的客觀公正,防止現場觀眾被盲目拉票,也為了更好的宣傳,所以每位選手最終成績為觀眾支持得分與媒體評判分兩者之和,得勝者才會獲得“年度好聲音”的稱號。

總之,《中國好聲音》之所以會這麼火爆,它好的絕不僅僅是聲音,前段新穎的節目形式,中斷激烈的對抗競爭,后段有效的觀眾互動等等,這都是“好聲音”之所以成功的關鍵。我們在觀看節目的同時應進一步學習它的成功經驗,爭取在不久的將來,在電視熒屏上會出現更多的“好聲音”。

(作者系:山西傳媒學院編播系)

參考文獻:

[1] 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8700459.htm.

[2] (美)約翰費斯克著.王曉玨,宋偉杰譯.理解大眾文化[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3] 屠忠俊.網絡傳播概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4] 胡正榮.傳播學總論(第二版) [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5]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