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3年·第12期

從大眾傳播媒介看“二代”議程的發展

——淺析“富二代”社會現象

李 婧  陳滿儒

2013年12月11日16:05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近年來,“富二代”這一群體已經逐漸呈現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大眾媒介對其的熱議常常引發社會對“富二代”的關注,並且通過各種報道方式吸引人們的眼球。據調查發現,媒體報道更傾向於“富二代”有關生活方面的負面新聞,為“富二代”貼上了“飆車”、“炫富”、“犯罪”等標簽,營造出的更多是對“富二代”形象的丑化。因此,“富二代”這一詞已成為一個與公眾敏感神經撞擊的熱門詞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的公眾情緒和社會生態。

關鍵詞:“富二代”﹔大眾媒介﹔社會現象﹔青少年﹔價值觀

一、媒體筆下的“富二代”群體形象

從社會的建構理論角度分析,“富二代”之所以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這與媒體的焦點關注報道不無關聯。隨著人們對從大眾媒介中獲取信息的依賴性逐漸增加,大眾媒介為社會所傳達的各種“社會現實”,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演變成受眾頭腦中的社會現實[1]。因此,“富二代”這一群體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很大程度上與媒體的建構密切相關。

大眾媒介報道的“富二代”群體形象主要體現在炫富、緋聞和事故這三個方面。首先,炫富的表現是媒體最樂於報道的,也經常會引發大眾的熱議。例如2009年,大渝網以“愛顯擺的都是什麼富豪”進行網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的網友認為資產僅百萬的小富豪炫富現象嚴重,而認為資產過億的大富豪愛炫富的表現隻佔7%左右。其次,關於“富二代”緋聞事件的報道在網絡新聞上也是“名列前茅”的。截止2011年9月4日,在“百度”搜索“富二代緋聞”字眼可找到相關結果約337萬條,而在“谷歌”則可以找到約214萬條結果[2]。這些可觀的數字至少說明,大眾媒體對“富二代”的緋聞也是相當關注的。最后,關於“富二代”事故事件的報道也不少。“富二代”這一群體基本處在青少年階段,有些還在上學,但是無論是步入社會還是還在校園的他們,總喜歡出風頭,但同時也最容易出狀況。近年來,關於“富二代”肇事逃逸、“富二代”飆車等一系列的媒體報道,再度吸引民眾的眼球,其中,“杭州飆車事件”還演變成為舉國關注的公共事件。

綜上所述,“富二代”某些方面的特征使他們對社會產生了極大的不良影響,也使民眾對這一群體更加關注。

二、對社會產生的效應

通過分析媒體對“富二代”形象的報道,我們可以看到,當代中國“富二代”存在的一些現象的確給社會帶來了很多的隱憂。

1.社會階層的分化。據《中國青年報》調查發現,61.1﹪的“90后”認為,人們的家庭出身、父母關系、學校教育等因素對自己的成長具有重要影響,會讓同齡人在無形中劃分出三六九等[3]。由於金錢和權勢的不平等,幼兒園的貴族式教育使得孩子們從小心裡就有不平等的“階級”陰影,這將是我國教育不平等的現實隱憂。

當今社會,等級越高的人們上升的越快,而等級越低的人們發展空間越小,他們的才能總是無形間受到了限制。然而,許多青少年由衷地感覺到自身的發展由於受到出身和家庭等因素的影響而被拘束和限制著。他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中的發展受到了限制,很多應享有的權利被剝奪,本該屬於自己的社會資源也可能存在被剝奪佔有的危機,一不小心,很可能成為社會分化和競爭的犧牲品,致使社會階層的分化越來越嚴重。

2.動搖青少年的價值觀。國家對青少年的教育,是希望他們靠自己的能力去獲取財富,懂得運用自己所學所掌握的知識,從正面的途徑証明自己的人生價值。但是,當大量的“富二代”出現在他們周圍時,他們的價值觀無形中被動搖,很多青少年總是在尋找“捷徑”,他們失去了自我,不再勤勞做事,缺少了自我奮斗的精神。因為,圍繞在他們周圍的是很多靠繼承家業奢侈生活的富家子弟,正處在奮斗階段的他們遭到了嚴重的心理沖擊。再加上這些富家子弟平日裡趾高氣昂的架勢,使得很多青少年越發地羨慕和妒忌,他們逐漸扭曲了人生的奮斗目標,眼裡隻剩下財富的存在。有些青少年甚至使用不當的手段去奪取自己所追求的東西,他們的人生價值觀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3.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據某投資銀行統計,中國大陸僅千萬富豪就已接近24萬,而所有的民營企業中家族企業佔了八成[4]。如此客觀的數字,意味著這些民營企業對國家的經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企業家,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如此地重要,然而,這些企業家的后代是否能像他們父輩那樣,擔負起家族的重任,對企業負責,對員工負責。這一嚴重的問題不僅影響著他們家族企業的發展,同時也牽連著我國的社會經濟命脈。企業家后輩們如若還是無法收斂自己的個性,即便學習了再高的管理經驗,也會影響團隊的合作,導致企業出現危機,這也將會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們的就業產生連鎖反應。而事實上,這種危害已經開始頻頻發生,並且有逐漸嚴重的發展趨勢。這種趨勢意味著,其也許會成為我國經濟建設中的一種隱憂。

綜上所述,如何使“富二代”這一群體把握手中的機會與財富,肩負起家族及社會的責任,是現如今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大眾媒介對“富二代”報道的走向

據了解,很久之前媒體中就出現了關於對“富二代”的新聞報道,具有標志性事件的是2009年“杭州飆車案”事件,此事件也讓更多的媒體及受眾對這一群體密切關注。就此事件之后,媒體報道中出現了對“富二代”群體大量的負面報道。面對媒體對“富二代”形象的關注和報道,以及分析其對社會產生的效應,大眾媒介應該平衡這些現象,改變傾向方向,減少負面形象的報道。

1.負面形象報道。從媒體相關新聞報道的標題來看,大眾媒介對“富二代”的報道傾向大多以負面形象為主,負面傾向報道的數量幾乎相當於正面傾向報道數量的三倍[5]。

大多數媒體對“富二代”的報道重點主要體現在犯罪、生活消費和投資經營這三方面。相比而言,犯罪方面的報道為數最多,主要涉及飆車肇事、殺人等較為嚴重的犯罪事件。例如,2010年10月20日晚,西安大學城內,大三學生藥家鑫事件﹔2010年4月,南京“富二代”深夜瘋狂飆車事件。在生活消費方面,媒體的報道主要體現在:婚禮的豪華氣派、住宅的高檔、生活的奢侈消費等等。例如,蘇州“富二代”的豪華婚禮,以蘭博基尼做嫁妝﹔珠海“富二代”結婚,30輛名車組車隊,銀行運鈔車接送禮金等等。這些報道引導受眾對“富二代”的看法,同時也極度體現了“富二代”生活的墮落,消費的奢侈。在投資經營方面,媒體報道主要體現的是“富二代”接班人的管理運營能力,但也存在部分報道是對“富二代”接任不力的憂慮。例如,“富二代”男青年迷戀賭博輸光家產后睡橋洞等新聞的報道。

總的來說,之前媒體對於“富二代”形象的報道,大多是負面的新聞,但逐漸也有對其正面形象的塑造,據2009年~2011年的數據調查中顯示,媒體每年負面傾向的報道數量都有所減少,而相應的每年數據調查中,中性傾向和正面傾向的報道數量也有所增加[6]。

2.正面形象報道。大眾媒介對“富二代”正面形象的報道主要體現在教育、就業、社會等,這些報道中,媒體對“富二代”塑造了較為積極的形象。

在教育方面,媒體塑造的“富二代”是一群文化程度高,普遍擁有本科以上的學歷的群體,其中還有部分在海外留學。據英國《華聞周刊》報道,到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中,也有這樣一群來自中國富裕家庭,家裡擁有自己的生意,有的資產過億,被稱為“富二代”的群體。他們的生活環境優越,並有條件接受良好的教育,掌握豐富的社會資源和人脈資源[7]。可見,媒體透視下的“富二代”也存在並不缺乏知識素養的少數人。

在就業方面,大眾媒介刻畫的“富二代”形象與人們腦海中“不思進取、坐吃山空”的形象完全不同,這些群體中也存在著一些繼承家業或自主創業熱情高漲的正面形象。例如,“富二代”頊世棟獨立自主創業的故事等等。

在社會責任方面,媒體也報道了很多“富二代”熱心做社會公益的事件。例如,2011年4月6日,天津市23歲“富二代”熱心慈善回報社會﹔2010年11月6日,北京超跑俱樂部的“富二代”們,在中國小動物維護協會院外向被救助的小動物捐贈糧食……類似於這樣的新聞報道還有很多,但是,由於貼上了“富二代”的標簽,總會惹起網友熱議,有人覺得這是在炫富,還有人責備這又是一種炒作。但在筆者看來,炫富也好,炒作也罷,“富二代”畢竟是在做善事,做有益於社會的公益活動,僅憑這些事例,也足以肯定在“富二代”這一特殊群體中,有部分人是積極向上的,是為國家和社會帶來正能量的有為公民。

然而,構建和諧社會不僅需要群眾之間相互幫助、減少偏見和歧視,也需要大眾媒介平衡厲害關系,在其中做到調和的作用。譬如,大眾媒介可以利用其強大的輿論造勢能力,減少群眾階層之間的偏差認知,營造出良好的階層關系與和諧的社會群際關系。大多數媒體的報道,總是目光短淺,隻著重於受眾的關注度,忽略了事件的正面價值。因此,在報道的同時,大眾媒介應該從正面的角度引領受眾對事物及事件的正確認知,共同構建和諧社會。因此,大眾媒介在引導公眾關注社會問題的同時,也應該對社會問題作出恰當的解讀,引導群眾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此外,國家也應該從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中平衡青少年教育的起點,使國家教育資源合理分配,保障人人平等的待遇。通過制度的保障,教育的正面引領,使我國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中國的文化建設、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更穩、更快地發展。

(作者系:陝西科技大學 設計與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風笑天.獨生子女:媒介負面形象的建構與實証[J].社會學研究,2010(3).

[2] 任小琴.當代中國“富二代”現象的解讀與思考[J].理論導刊,2009(13).

[3] 姜穎.“90后”調查:你對未來的期待是什麼[N].中國青年報,2008-12-18.

[4] 王珠華.聚焦中國“富二代”[J].今日財富,2008(2).

[5] 景曉芬.“社會排斥”理論研究綜述[J].甘肅理論學刊,2004(2).

[6] 高慶.“富二代”群體成長評價的多維透析[J].中國青年研究,2010 (2).

[7] 美國預科.留英的“富二代”:生活環境優越,並有條件接受良好的教育[EB/OL].http://www. jzytv.com / a/lxzx/2011/ 0906/573. html, 2011-09-06.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