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數據不是全部:傳媒業升級呼喚軟件基礎建設
信息傳播作為生產力的意義凸顯,包含一切媒介形態的媒體產業似乎成為世界性共識與話題。傳媒的意識形態屬性、產業發展的國家控制和市場作用幾乎都被技術性問題掩蓋。但是,即使是同一種技術應用,不同的國家因其資源稟賦不同,最終媒介業的發展也未必殊途同歸,至少在發展過程中,技術難以成為自身獨立的領域和一個國家(地區)傳媒業的發展動機。
對於中國傳媒業來說,雖然單個企業可能會在大數據的應用中卓有成績,但整體看,在大數據以及此前的新技術應用上,技術的升級並未給中國傳媒業的結構調整和升級帶來足夠的利好,特別是傳統的報刊、廣播電視的新媒體之旅進展依然緩慢。其原因,一是科技與經濟分離的舊體制阻礙了產業技術進步﹔二是企業尚未建立起技術進步的機制,缺乏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三是企業技術進步投入明顯不足的投資結構不適應產業升級的要求﹔四是技術資源的制約——重視引進而忽視消化創新。
數字、網絡、衛星技術的應用帶來了市場運行規則的變化,模擬信號的運營環境以及威權治理的體制模式,正在面臨轉型式的挑戰,即採用新的技術和模式以取代舊的技術和模式。但是,僅對電視業進行觀察,從數字電視標准制訂、IPTV牌照發放、三網融合到互聯網電視發展,非傳統廣電系統的企業在准入廣電業務時多少都會受到廣電部門保護性的排斥,比如2013年前后的小米機頂盒、樂視機頂盒事件。
在新的媒介技術應用日益全球化和個性化時代,新興傳媒業在國家層面的產業屬性更加凸顯,國家之間的產業競爭已經開始,傳媒業成為新經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利用技術升級來調整傳媒業的結構,促進傳媒業升級,已經超越了個體生存發展的意義而成為國家戰略。
大數據已經越過歷史的又一個屋脊降臨在我們面前,中國如果想好好運用它作為戰略性資源來推動傳媒業的升級,就不能重復前面階段性出現的新技術應用時的行業壁壘性保護。用新結構經濟學的理論看,與人力和資本等資源稟賦一樣,硬件基礎設施(如電信系統、數字化網絡)和軟件基礎設施(包括制度、條例、社會資本、價值體系,以及其他社會和經濟安排)其實也是重要的資源稟賦。一個國家(地區)的傳媒產業隻有好好運用這些資源稟賦,才可能擁有比較優勢。
在發展的任一階段,市場都是資源有效配置的必要基礎機制,但在推動經濟跨越不同階段時,政府必須扮演積極主動的角色,對這種跨越提供便利。在傳媒產業轉型中,對那些不符合比較優勢的企業,政府可以提供某種臨時保護,對那些過去被嚴格管制和抑制但卻符合比較優勢的產業則應該放開准入。面對大數據在傳媒業升級中的重要地位,政府應該提供與新興產業相關的信息,協調相關產業的投資和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對工業化和結構轉變過程中帶有外部性的活動予以補貼,通過孵化或者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催化新興產業的發展,以克服社會資本、技術開發的短缺和其他無形約束。
資源稟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隻有適應國際市場發展趨勢,並結合本國實際推行資源稟賦的有效流動,才可能使國家傳媒產業獲得相對持久的競爭優勢。對於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雙重存在的中國傳媒業(特別是面對著這樣一個集智能、互聯等新技術應用於一體的新型傳媒業)來說,基於資源稟賦的結構轉型恐怕是當務之急,而不能僅僅指望技術升級(大數據)帶來傳媒業的整體大換血。
(作者單位:南京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