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3年第4期

典型塑造的三個維度——

“最美教師楊向明”報道啟示

丁新吾 步永忠

2013年12月13日14:16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今年5月1日,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玉帶河邊,一名12歲的男孩玩耍時不慎落水。開車經過的泰州實驗學校教師楊向明聞訊后,立即跳入河中救人,終因體力不支,雙雙沉入河中。消息傳來,泰州全城哀慟,各界紛紛悼念。人們稱贊楊向明為“最美教師”。泰州廣播電視台發揮全媒體優勢,在速度、深度和寬度三個方面下功夫,塑造了真實可信、立體感人的平民英雄形象,在典型人物的報道上作了有益嘗試,也用實踐再次証明,無論社會價值如何多元、輿論如何駁雜,蘊含向上、向善美德的典型人物總是代表著時代正能量,永遠不會過時。

速度:營造傳受雙方同頻共振的輿論氛圍

典型人物的塑造是個動態過程,包含了發現、挖掘、升華、包裝和集中報道等諸多環節。媒體的主動介入、第一時間報道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當下傳統主流媒體傳播時效比自媒體打了折扣的情況下,更需要主流媒體充分利用旗下媒介眾多的優勢,與自媒體賽跑。經過近年來全媒體戰略的實施,泰州廣播電視台目前已擁有電視、廣播、網站、廣電報、雜志等媒介形態,還有眾多以欄目或媒體從業人員名義開設的網絡討論板塊、微博等。在楊向明事跡的報道中,這些媒介全部參與進來,集全媒體之優勢,保持了領跑的態勢。

1、第一時間直達事發現場,以最快的速度發布新聞。對於突發事件中典型人物的報道,媒體迅速獲得新聞線索、快速抵達現場,才能盡可能地獲得第一手資料。這既是新聞報道講究時效的需要,也是為以后深度加工積累素材。在楊向明報道中,泰州台媒介種類齊全且能線索共享的優勢充分發揮了出來。救人事件發生后僅半小時,泰州台旗下的“鳳城泰州”網站上,一位名叫“草根之約2011”的網友就發帖報料:“5.1東城河內河北發生慘禍!向蘇M89B99好心人致敬!”並配以事發現場的圖片。這是對楊向明救人最早的報道之一。泰州台的廣播、電視各個欄目和網站新聞採編人員通過該帖並佐証其他消息來源,迅速獲得了新聞線索,敏銳感覺到這是一個值得大力宣傳報道、弘揚正能量的典型事件,立即主動出擊。記者們分成兩個小組,一路負責輪流在醫院蹲點守候,隨時報道楊老師和落水兒童的醫療進展,一路趕赴救人現場,採訪目擊者,了解事發經過。由於記者及時趕到,救人現場還保存完好,一些目擊者還未散去,記者記錄下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包括河邊楊向明的鞋、救人的竹杆等,還採訪了大量的目擊者和現場群眾。當天晚上,楊向明的名字和勇救落水兒童的事跡通過廣播電視媒體傳遍全市。

2、迅速推出專題報道,形成宣傳聲勢。在“人人都是麥克風”的時代,信息的發布和獲取變得簡單,但信息碎片化的現象也變得嚴重。在喧嘩的傳播語境下,權威主流媒體的深度報道值得期待。楊向明勇救落水兒童的第二天,泰州台所屬各媒體就在前一天動態報道的基礎上推出了專題報道,形成了報道規模。“鳳城泰州”網站最早出現楊向明事跡專輯並作了高亮設置。論壇中也發出了“為楊老師和落水男童祈福”的主題帖。廣播、電視利用強大的採制力量迅速跟進報道。廣播欄目《1037新聞》和電視欄目《泰州新聞》、《新聞夜班車》、《直播生活》都推出了關於“最美教師”楊向明的專題報道。在舉行楊向明追悼大會的當天,《泰州新聞》、《新聞夜班車》等欄目都做了特殊編排,用整檔節目來報道英雄,有動態,有專題,有海採,有訪談,有短評。泰州廣電報《新周刊》也相繼開辟了以“最美的燭光”為題的四個紀念專版。通過主流媒體的報道,很多人獲知消息並自發趕到醫院看望楊向明和落水兒童。這種及時的大規模集中報道滿足了受眾的知曉欲,體現了媒體的社會責任。

3、發揮直播優勢,提升信息的快速到達率和現場效果。直播是廣播、電視和網絡媒體的傳播優勢之所在,可以讓受眾同步感受新聞事件的進程。在典型人物的報道中,直播的使用進一步增強了新聞的時效性和感染力。楊向明因搶救無效不幸於5月7日傍晚去世,《新聞夜班車》欄目立即對當晚直播節目進行調整,在頭條位置插入了記者從醫院發回的現場報道,為該市所有主流媒體中最早播發,直播中主持人真情流露的哽咽評說深深打動了電視機前的觀眾。為了報道楊向明追悼會實況,泰州新聞廣播推出90分鐘直播節目《生命,永遠在路上》,採取場內主持人、嘉賓與場外多路記者連線的方式,展示送別英雄的過程。“鳳城泰州”網站用圖文直播的形式,對追悼會全程同步直播。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