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3年第11期

傳播對當代中國人文化價值觀變遷的影響【2】

——基於上海、山東的抽樣調查

戴元光 韓瑞霞

2013年12月17日14:07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四、研究結果

(一)樣本人口學特征描述

研究所使用數據由558例樣本構成,分別由300例上海樣本和258例山東樣本構成,總樣本回收有效率為93%。其中男性佔53.5%,女性佔46.5%,男女比例基本達到1︰1。學歷構成方面,高中及中專、技校以下的人數佔21.7%,大專、大學學歷層次所佔比例為57.2%,研究生及以上所佔比例為21.1%,呈橄欖形分布。而在收入層次方面,月平均收入依次為:1000元以下(4.6%)、1000-2999元(25.7%)、3000-5000元(27.2%)、5000-9999元(19.5%),10000元以上13.1%,另有8.8%的調查對象回答“不清楚”。調查樣本涉及漢、回、滿、壯等7個民族,職業分布廣泛,平均年齡為36.7歲,其中最小受訪者的年齡為15歲,最大的82歲。整個樣本的分布特征都說明本次調查樣本在代表當前中國人(特別是中東部人)文化價值觀方面的高可信度。(二)所涉及變量的總體特征

1.當代中國人的“媒介接觸”狀況

表2:各類媒介的接觸頻率分布(%)

從表2可見,“手機”已成為當代中國人接觸最為頻繁的媒介,高達80.8%的受訪對象每天使用手機。同時也能發現,每天使用“互聯網”(59.4%)的人數比率已經高於收看電視(56.5%)的人數比率。這與20世紀80年代相比,應該是個巨大的變化。“報紙”和“廣播”的接觸頻率在其他媒介的沖擊下相對較低。

進一步通過比較均值並進行卡方檢驗發現,上海民眾與山東民眾在所有媒介接觸上均存在顯著差異(p,0.01)。上海民眾比山東民眾更經常收看電視和使用手機,而山東民眾比上海民眾更經常接觸廣播、報紙和互聯網。而在性別差異上,男性比女性更頻繁接觸廣播和報紙,在其他三種媒介接觸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具體參見表3)

在學歷、月收入水平與調查樣本對各類媒介的相關性方面,通過皮爾森卡方檢驗可以發現:收入越高的人,越少接觸廣播和報紙﹔學歷越高的人,越少接觸電視和廣播,越多使用互聯網和手機。(見表3)

表3:性別、省市、收入、學歷與民眾各類媒介接觸狀況相關分析結果

**.在置信度(雙測)為0.01時,相關性是顯著的。

*.在置信度(雙測)為0.05時,相關性是顯著的。

2.當代中國人對傳統文化價值觀的“支持度”

表4:對各項反映傳統文化價值觀陳述的“支持度”(%)

從表4可見,對涉及個人—國家、個人—集體、個人—家庭、父母—子女、婆—媳、師—生的六個反映傳統文化價值觀的陳述中,支持率最高的是關於“個人與家庭”的論述,即68.6%的受調查民眾認為“個人利益應該服從家庭利益”,支持率最低的為關於“婆媳矛盾”(44.3%)的論述。

3.當代中國人文化價值觀的“開放度”

表5:對各項反映文化價值觀“開放度”陳述的態度分布(%)

從表5可見,在涉及反映當代社會急劇變遷而帶來的對價值觀念可能產生巨大沖擊的五大現象中,當代中國人最不能接受的是“婚外戀”現象,接受率隻有5.9%,價值“開放度”或寬容度最高的是“子女有多個男女朋友”(27.5%)。其他詳見表5。

(三)假設檢驗結果:當代中國人價值觀影響因素分析

1.對傳統文化價值觀支持度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運用回歸分析方法,把性別、省市、民族、年齡、學歷、收入、各類媒介接觸頻率引入方程后發現:性別、省份、學歷、收入、電視、廣播、互聯網的接觸頻率對當代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價值觀支持度”影響顯著。具體表現為:

(1)男性比女性對傳統文化價值觀更支持﹔

(2)上海民眾比山東民眾對傳統文化價值觀的支持度低﹔

(3)民族、年齡對傳統文化價值觀的支持度沒有影響﹔

(4)收入、學歷越高的人對傳統文化價值觀的支持度越低﹔

(5)接觸電視、廣播越頻繁的人對傳統文化價值觀的支持度越高,相反,接觸互聯網越多的人對傳統文化價值觀的支持度越低。(詳見表6)

表6:傳統文化價值觀支持度影響因素回歸分析結果

a.因變量:傳統文化價值觀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