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政府新聞發布制度十年回首 有專業水准發言人太少

桂杰 谷新龍

2013年12月19日08:23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具有專業水准的發言人還是太少”

  2003年“非典”之后,中國政府推動政府信息的公開透明,推出和培訓了一批部委新聞發言人,被稱為新聞發言人的“黃埔一期”。主導這一工作的是時任國務院新聞辦主任的趙啟正。這些新聞發言人經常出現在媒體面前,並廣為人知。日前舉行的一次研討會上,這些“標志性人物”再聚首。他們是:國家衛計委(原國家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趙啟正、公安部原新聞發言人武和平、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從右至左)。萬裡攝

  “都說新聞發言人有三劍客,本來是四劍客嘛,還有我呢,3+1劍客也行。”全國政協前發言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趙啟正說罷,會場中傳來歡快輕鬆的笑聲和掌聲。

  12月15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和復旦大學國際公共關系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風雨十年·砥礪前行”——中國政府新聞發布工作制度化建設十周年暨全媒體時代新聞發言人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議圍繞10年來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所取得的進步、所經歷的艱辛、所面臨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等課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和交流。

  在我國新聞發布領域有“發言人三劍客”之稱的3位新聞發言人國家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毛群安、公安部前新聞發言人武和平、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王旭明與他們的“恩師”趙啟正再次相聚在研討會會場。

  當初的“發言人三劍客”,王旭明升任語文出版社社長,武和平從新聞發言人崗位上退休,唯獨毛群安還站在發布台上。

  “今天的陣勢讓我想到恩格斯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新聞工作者的最大榮幸在於目睹歷史的形成。今天,我們的榮幸不僅是目睹了發言人制度形成的歷史,也在目睹我們民族史上沒有呈現過的社會發展進程。”本次研討會主持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高鋼感慨道。

  “發言人三劍客”被推向聚光燈下

  在趙啟正的諸多身份中,有一個身份是被許多發言人所銘記的,那就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2003年,“非典”過后,正是趙啟正一手推動了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改革,也正是從那個歷史節點開始,中國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新聞發言人。2003年舉辦第一期部委發言人培訓班時,趙啟正是班主任。

  2004年年底,中國政府首次對外公布了62個中央部委的75名部委新聞發言人聯系方式。衛生部、公安部和教育部是每月定點定時例行召開新聞發布會的部委,也把“發言人三劍客”推向了發言人舞台中央和聚光燈下。

  回顧中國新聞發言人的10年風雨之路,趙啟正感慨道:“10年來,我們的新聞發言人從無到有,數量上去了,但是具有專業水准的發言人還是太少。新聞發言人不是說有了這個人就行了,還要提高質量和效果。”

  趙啟正說,卸任政協新聞發言人之后,有些人請他去講課,他最喜歡說的話題是公務員的媒介素養。在他看來,不光是新聞發言人,所有公務員都有可能去應對復雜問題的發生,除了少數國家機密之外,一些基本信息和政策都應該按規定向社會發布。大家還應該明白,如果沒有記者的幫助,政府的信息無法得以順暢地告訴公眾。

  趙啟正舉了兩個例子:上海要修磁懸浮列車軌道,由於前期新聞宣傳和鋪墊不夠,當時遭到很多公眾反對,認為會對環保有影響。還有PX化工廠近幾年要落戶的地區,最后的結果幾乎都是民眾上街、項目取消。

  “輿論的確影響國家的進程,而公務員的媒體素養最終反映為執政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能不能正確對待媒體,能不能正確處理突發事件是對新聞發言人的考驗。”趙啟正說,政府的新聞發言人發言有三個層次,第一是正確,第二是清楚,第三是流暢。“有人說發言人靠的是技巧,錯!”

  關於新聞發言,趙啟正有過很多名言,他的“立場是政府的、語言是自己的”一直被王旭明奉為經典。在研討會的會場上,趙啟正再次重申了他的另外一句經典語言:“用簡單的語言講復雜的問題叫水平高,用復雜的語言講復雜的問題叫及格,用復雜的語言還沒有講明白叫不及格。”

  對於走了10年的新聞發言人之路該如何啟程再出發?趙啟正的建議有兩個:一、發言人不要成為兼職,要走向專職化﹔二、發言人要有隊伍。不只是危機時需要發言人,平時也需要新聞發言人出來,要讓領導明白這一點。一旦出事的時候,術業要有專攻,知道如何應對媒體。“前些天,人大的招生就業處處長蔡某出事,沒有見到人民大學的新聞發言人出來,一個高等學府當然應該設立發言人。”

  “學會和適應在眾說紛紜的網絡環境下工作”

  王旭明曾經感慨:“如果說‘非典’催生了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誕生,我多希望‘7·21’動車事件成為推動新聞發言人機制建設的助推劑。”很多新聞發言人感同深受的是,這10年來,變化最大的是輿論環境。

  幾天前,一個外國人與一位中國大媽相撞,中國大媽倒地抱住對方大腿的圖片在微博上流傳。“大媽是碰瓷的”、“大媽倒地外國小伙攙扶被訛”,一時間網絡上眾說紛紜。此后,北京市公安局及時在微博中發布事件真相,大媽的確是被外國人撞到了。

  近年來,從京溫商城女孩跳樓被謠傳遭到性侵,再到余姚水災,謠言在微博微信中的傳播速度已經與2003年大不相同,互聯網成為輿論的主戰場。

  那麼,發言人該如何面對輿論環境的變化呢?趙啟正給現在的新聞發言人3條建議:要學會和適應在無所不在的社會監督下工作﹔要學會和適應在人民群眾日益增強的維權意識下工作﹔要學會和適應在眾說紛紜的網絡環境下工作。

  對於網絡時代的新聞發布,武和平深有感受。“公眾從你說我聽發展到今天你不說我還要問,而且不滿足你開口不開口,一開口就得說出真相﹔不僅要你對真相的原則表態,還要說出來龍去脈﹔不僅是程式化的簡單解讀,還要給出科學的論據﹔不僅要你坦誠問題的要害,還要你給出解決的措施和追責后的結果。現在的新聞發言要把政府發言的細節、舉止表情、措辭都放到聚光燈下來檢驗,使傳統的輿論引導方式面臨巨大的挑戰和嚴重的不適應。”

  武和平在任時,對於突發事件的處理除了講究一個快字,還追求主動、全面。在他看來,目前很多政府部門在危機處置上弊病很多,積習不少。他說:“不少單位強調不能出事,關門查問題,開門講成績,出了災難,隻說英雄壯績,喪事當成喜事辦,出了丑聞,防媒拒媒敵媒。瞞不住,謠言四起,被迫公布真相,結果重創公信力,政府發言人成了救火隊,輿論指向哪裡就扑向哪裡,把輿論引導看成是宣傳部門的事情,一是上去堵記者,二是刪帖文,自我辯護越描越黑。”

  研討會上,毛群安說,從“非典”那年他臨危受命出任衛生部新聞發言人,一直堅持至今,其難度超出想象,獲益超出意料。他認為,不管何種社會環境,最可喜的就是建立和媒體順暢溝通的機制。如果不適應這種輿論環境,被動發布,時效性上就會出問題。

  據了解,在毛群安等的強烈推動下,12月10日,國家衛計委首次在手機端採用搜狐新聞客戶端直播其例行發布會,並回答網民關於張藝謀涉嫌違法生育等相關問題。近兩個小時的直播中,超過13萬名網友在線提問、討論。同時,國家衛計委宣布正式入駐搜狐新聞客戶端,並開通官方新聞客戶端賬號“健康中國”。

  毛群安表示,為了與媒體更緊密溝通,他們進行了一系列嘗試,比如邀請年輕的記者來醫院擔任院長的助理,派醫院中負責和媒體接觸的工作人員去新聞媒體中擔任實習記者等。

  “喜歡說一點價值都沒有的套話,生成語言垃圾還樂此不疲”

  目前還在擔任國家衛計委新聞發言人的毛群安,幾天前在一個公開場合被追問:“單獨二胎政策何時才能在各地實施?”毛群安回答:“我們一起期待。”

  目睹這一情景的一位學者感慨萬千:“我還清楚記得10年前,毛群安在‘非典’新聞發布會上的滿頭汗珠,那是緊張所致啊。”因此,他認為如今的毛群安回答問題已經具有了“大將風度”,甚至不遜於國外的知名發言人。

  在趙啟正看來,新聞發言人面對的是媒體,並要通過媒體把相關的內容傳達給廣大受眾,如果發言人的語言過於干癟,就不能讓公眾充分知曉國家對一項事業的投入,影響國家相關政策的傳播效果。

  王旭明卸任一年后出版了第一本著作《為了公開——我當新聞發言人》。書稿寫好后,他試著與趙啟正接洽,請他點評。趙啟正第二天就回信說了一句話,“感情遵從心智,有些話可以‘倒角’(鉗工術語)。”王旭明心領神會,立刻又細審全書,遣詞造句都做了調整,感情表達也更加溫和。后來,趙啟正為這本書寫了推薦語。

  2011年7月28日,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發生后第五天,王旭明在博客上發表了一封《致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的公開信》,公開質疑鐵道部事故后的“雷人”新聞發布會,公開呼吁“今日勇平,明日誰?今日鐵道部,明日誰?”。公開信發表后,引起軒然大波,各大媒體紛紛報道。有媒體驚呼“教育部前發言人炮轟鐵道部發言人”,而那並非王旭明的本意。幾天后,趙啟正給王旭明發來一條信息說:你的文章我看了,但是不知道很多領導和他們的發言人看懂了沒有?

  在王旭明眼中,說是一種軟實力,在國際舞台上,中國太缺少像趙啟正一樣“會說”的發言人了。

  對於發言人不敢說不善說,武和平有如下感受:“方法陳舊,說話順嘴,走路順腿,缺乏充滿生機活力的話語﹔陳言務去,掃蕩八股的勇氣﹔缺乏春風化雨、喜聞樂見的親和力﹔語言風格上居高臨下,喜歡說一點價值都沒有的套話,生成語言垃圾還樂此不疲。”

  武和平說:“10年的正反方面的例子和教訓告訴我們,敢說、善說的阻力還相當大,主要取決於領導,其次是整個干部隊伍的媒體素養。一個地區主要領導的觀念維度,決定整個干部隊伍媒體素養的深度,決定新聞發言人新聞水准的高度和政務公開的廣度。”

  “新聞發言人制度剛建立的時候,第一批學員都自費去各省講課。巡講這件事不能冷,對於新聞發言人的培訓一定要充分。新聞發言人,不只是一個人,是一個制度,我們要有善於發言能夠發好言的新聞發言人團隊。”趙啟正再次提出對於新聞發言人素養的要求:“政治成熟,立場正確,勇於負責﹔內知國情,外知世界,兼修文化﹔講究邏輯,有禮有節,善待記者。”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