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11期

城市廣播輪盤新聞:格式化與個性化的結合

——以泉州廣播電視台《泉新聞》為例

庄新瓊

2014年11月24日10:56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要】:在“大媒體”時代下,廣播新聞尤其是地方廣播新聞,要如何突破重圍,在有限的條件下放大自身獨有的核心競爭力,即在立足本土新聞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信息傳播的時效性,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最終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本文以泉州廣播電視台《泉新聞》為例,探討城市廣播輪盤新聞,如何在人力、財力、物力有限的條件下,挖掘自身內部潛力,走出符合自己特色的“格式+個性”的輪盤新聞。

關鍵詞】:城市輪盤新聞﹔格式化﹔個性化

數字化媒介的日益崛起,正在改變著人們的媒體消費習慣和使用方式,開始進入一個“大媒體”競爭的時代。面對“大媒體”時代,廣播新聞要突破重圍,不僅要放大其獨有的核心競爭力的功能——時效性,提升傳播速度,更要加大信息量。輪盤新聞就應運而生,以一種全新的概念出現在廣播媒體新聞中。輪盤式廣播新聞也叫滾動廣播新聞,它以不超過半小時的時長為單位,將節目時段劃分為眾多新聞單元,每時段滾動刷新即時資訊,通過這些單元不間斷地輪盤式播報,將海量信息迅速傳播[1]。雖然輪盤新聞能夠彰顯廣播傳播時效快、信息容量大的優勢,但需要人、財、物的大力支持,沒有足夠實力的地方電台往往因投入不足,新聞輪盤的效果也就跟著受影響,極易出現“被輪盤”的現象。泉州廣播電台889新聞頻道,並沒有簡單的復制中國之聲成功的“板塊+輪盤”新聞模式,而是通過對其內部潛力的不斷挖掘,走出了一條格式化與個性化相結合的城市廣播輪盤新聞模式。

一、輪盤新聞走勢

2009年,中央台中國之聲嘗試用了“板塊+輪盤”模式進行新聞廣播,很快在吸引受眾和吸納廣告上取得了成功。互聯網帶來了海量信息,也使人們對信息量的需求增大。中國之聲在新聞編排上密集、緊湊,極大地擴充了信息容量,適應了人們快節奏的生活和對信息的需求。“板塊+輪盤”新聞模式,將廣播即時性的特點發揮到極致,內容設置上有資訊、連線報道、重點關注的深度報道和評論等。對於某一新聞熱點報道常會採用半小時單元內橫向拓展﹔全天輪盤滾動縱向挖掘的方式。這種組合拳式的報道方式,改變了廣播稍縱即逝,一聽即過的線性報道缺陷,使傳播效力得到放大。此后,新聞輪盤越發受到廣播界的推崇,東廣、陝廣、江蘇廣播等省級新聞媒體紛紛實現輪盤式新聞。

二、城市廣播輪盤新聞在操作中面臨的困難與不足

信息是新聞輪盤持續運行的核心,沒有海量的信息,組成輪盤的新聞單元就無法突出信息時效,輪盤模式的海量容納優勢就無法實現。中國之聲的輪盤新聞能取得成功,可以說一方面是取決於自身力量的強大,另一方面是作為中央媒體,它擁有的巨大資源。比如,通過中國廣播聯盟,中國之聲可以快速有效的使用全國一百多家聯盟台提供的共享信息,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自身一線採編力量的壓力。同時,它還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級媒體的採編力量,擴大信息來源。作為中央級媒體,也容易網羅到固定的新聞評論力量。而地方台在輪盤新聞的嘗試中,面臨不一樣情況:

1.資源局限性

首先,地方廣播在人力資源上明顯少於中央台。以泉州廣播台為例,整個新聞中心記者加編輯總才共二十幾個人,如何與強大的中國之聲擁有的採編力量相比。人員的不足,會直接導致有實效性的信息量不足。輪盤新聞時間較長,地方台主持力量也是十分有限,在輪盤中,隻能通過加大主持人的工作強度來完成節目,長時間的結果,可能導致信息傳輸的質量被削弱,與輪盤新聞追求流暢、展現合力背道而馳。財力受限。地方廣播大都是自負盈虧,經費來源主要依靠廣告創收。收到經濟條件的限制,不容易網羅到一批固定的評論員隊伍,這會直接削弱輪盤新聞中,評論部分的力量。另外,受到財力的限制,地方台也不可能像中央台可以大量投入最新的技術設備,為輪盤新聞的順利播出提供強大的技術保障。作為地市級台,泉州台信息資源、人力資源都明顯少於中央台,如果照搬中央台的模式,用小馬拉大車,除了財力的消耗外,還會導致一線工作人員忙得焦頭爛額,採編播人員時刻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即便如此,信息需求量和採編質量仍難以齊頭並進,而且在信息量的收集、調配上還易出現了問題。

2.國內外新聞的趨同性

地方台輪盤新聞中,國內外新聞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但對於國內外新聞事件面上的報道,中央級媒體自然是佔據了絕對優勢,全景式的報道是城市廣播可望而不可及的。特別是在如今這個人人都是報道者的自媒體時代,面上的情況,受眾可以迅速的了解。此時,地方廣播新聞的報道如何吸引受眾的關注,如何與中央媒體競爭,成為了難點。

三、內部潛力不斷挖掘

泉州廣播電視台2011年11月開始推出每天六小時的輪盤新聞——《泉新聞》,開播至今取得了不少的成績:獲得了福建省新聞獎廣播編排二等獎、泉州廣播電視新聞獎優秀欄目獎等獎項。作為城市廣播台,推出新聞節目,在資源有限的情況,沒有“被輪盤”,還取得了這些成績,關鍵在於“格式化+個性化”。所以,如何在現有的資源下,城市廣播輪盤新聞要如何做到保証巨大吞吐量的同時,又保証節目的質量。基於泉州廣播電視台《泉新聞》的具體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從“個性化”新聞中尋求突破。

1.資源的有效整合

(1)隊伍建設,人員的優化配置。《泉新聞》在採編播的人員配置上,盡可能優化、讓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即便是人人都關心的新聞,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關心側面,記者、編輯抓住了不同的新聞側面,就等於突出了本台新聞的不同個性。新聞信息個性化的處理能讓共享新聞成為獨家。比如《泉新聞》輪盤中,泉州廣播電視台開辟了一個版塊“泉新聞”觀察,就當日熱點話題,綜合媒體觀點,體現編輯意識,突出評論與深度。新聞主播個性化,對新聞的個性化解讀就成為一種必然。節目中,泉州廣播電視台注重提升主持人的參與度,增強節目的交流感。要求當值主播提前半小時到導播間准備,熟悉前檔內容,准備主播視點,作好節目銜接。避免只是新聞播報者,而是當天新聞的較深度關注者和評論參與者。輪盤新聞時間長,主持人有限,如何在現有條件下,增強主持的力量。泉州台大膽啟用有多年採訪經驗的骨干記者參與到新聞主持的工作中。在一些重大突發新聞事件中,能更准確的了解與記者要交流的內容。(2)整合媒體資源。整合媒體資源,加強與自身市場不重疊的媒體的合作,使對方的有用的資源“為我所用”,以泉州廣播電視台的視角重新包裝[3]。泉州廣播電視台與下屬台建立了長期的合作平台,除了常規的日常新聞傳送外,泉州廣播電視台在輪盤中另外設置了“訂單新聞”版塊。對於一些可預見的新聞,提前策劃,向下屬兄弟台下訂單,向泉州廣播電視台提供所需的新聞。除了與本地媒體加強合作,泉州廣播電視台更是與中央台、國內、省內各兄弟台開展了長期廣泛的合作。

2.本土化

泉州廣播電視台輪盤新聞節目《泉新聞》,嘗試每半小時滾動的“格式化與個性化”相結合的輪盤新聞模式,每個輪盤整合為上、下兩部分,即“泉州”和“天下”,讓動態新聞與評論、關注、互動、話題相呼應,隨時補充、隨時刷新。其中,“泉州”部分以鮮明的“本土化”特色承擔起了格式新聞“個性化”的重任。(1)廣播新聞本土化:新聞採集本土化,更具貼近性。地方廣播新聞本土化,是地方媒體生存的根基,。以本地事件、人物、城市發展、街巷故事為報道核心,反映本地民情、民意、說百姓故事、道百姓心聲、成為本地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2]。即使是全國甚至國際性的新聞事件,也應轉化為本土的視角來報道。比如對“復旦研究生黃洋投毒事件”的報道,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本地高校的學生,聽他們講述如何處理同學關系、採訪了心理專家,這一組完全“本土化”的報道播出后,獲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2)評論員隊伍本土化。《泉新聞》“觀察”環節一設立,就要求記者在日常採訪中,挖掘了一些專業評論人員,在節目初期,有效快速的建立了一隻評論員隊伍,通過連線、提前錄制等方式參與到節目的評論中。評論環節,地方廣播不可能像中央媒體,能找到大量的評論員,所以在原有專業評論員基礎上,盡可能挖掘可用資源,發展當地高校老師、學生評論員隊伍、記者評論員、編輯評論員、總監評論員以及老媒體人評論員隊伍,甚至發展了部分聽眾評論員。這樣的方式,極好的解決了地方台評論員不足的缺陷,而這些本土化的評論員對聽眾來說顯得更親切、評論的內容也更貼近當地的生活。(3)特色版塊個性化。結合地域特點,地緣特色,推出的特色板塊體現個性化。台灣版塊:泉州與台灣一衣帶水,是台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連,商緣相通,法緣相循。泉州廣播電視台與台灣媒體人合作,輪盤新聞中,每天推出三檔“台灣大小事”,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以“軟新聞”為主。“泉州日志”版塊:泉州具有深厚的文化,泉州南音、泉州北管、泉州拍胸舞、梨園戲、泉州提線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高甲戲等。2013年,泉州更是榮膺“東亞文化之都”美譽,泉州文化影響震驚了世界各地。在傳播閩南文化上,泉州廣播電視台在輪盤新聞中設置了“泉州日志”版塊,每天講述一個與閩南文化有關的故事,採取了專家、市民共同向聽眾講述“咱厝的文化”。(4)聽眾服務個性化。個性化服務方式。輪盤新聞中,除了隨時插播出行參考、即時路況、天氣市場行情等,還設置了多種的互動渠道,微博、QQ、微信等,讓所有受眾都有機會參與到新聞事件中,人人都是評論員。為一些熱心熱愛閩南文化的受眾,搭建了一個“咱厝人講咱厝”的平台,在“泉州日志”板塊,經常播出一些聽眾提供的“咱厝的文化”另外,對於一些聽眾熱議的其他話題,如新聞線索、奇聞趣事或發現的不文明現象也隨時在節目中進行播報點評。

不論如何,城市廣播新聞要在大媒體時代讓自己立有一席之地,應該要更加立足本地,面向外界。筆者認為,泉州廣播電視台《泉新聞》雖然輪盤新聞模式中取得了一定成績,沒有“被輪盤”,走出了符合自己特色的“格式化+個性化”的輪盤模式。但是城市廣播輪盤新聞要持續的走下去,就要創新不止步,輪盤新聞必須不斷優化、引入新元素。

四、城市輪盤新聞未來發展要與新媒體全方位合作

眼下進入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是為廣播新聞借助手機媒體平台提供了極大便利。另外,廣播和網絡融合而產生的網絡廣播,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我們可以借此開發極具互動性、個人化的網絡博客,聽眾可以放上自己的“新聞報道”、游記等,既為廣播電視台提供了更多的本地化資訊、又為聽眾提供了施展才能和表現自我的機會,極好的增加了彼此的互動。(庄新瓊為泉州廣播電視台新聞中心助理記者)

 

參考文獻:

[1] 郭偉玲.探析地方電台新聞廣播的“類輪盤”模式[J].中國廣播,2011(3).

[2] 羅劍鋒.突出優勢 再展宏圖——淺談如何提升廣播新聞影響力[J].新聞業務研究,2010(7).

[3] 唐靜.網絡廣播的優勢及前瞻[J].管理觀察,2009(16).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