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傳媒》>>2014年11月上

集約化助推高校學術期刊管理與運營創新

——以上海大學期刊社為例

秦 鈉  丁嘉羽

2014年11月28日14:34    來源:傳媒    手機看新聞

隨著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全面普及,以數字出版為代表的新業態已成為出版業發展的新的戰略制高點,期刊出版業面臨嚴峻的挑戰,高校學術期刊也不例外。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高校學術期刊尤其是大學學報,在學術成果創新、服務學科建設、培養科研人才等方面發揮了較大的作用,並形成了中國高校期刊的特色和風格。與此同時,高校學術期刊也普遍存在著辦刊理念滯后、單刊運行、集約化程度低,同質化,缺乏專業特色,雜志編輯部不具備法人資格等狀況,這一切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約著高校學術期刊的發展。目前,中國各級、各類高校所辦期刊有2500多種,約佔全國期刊總數的1/4,其中大學學報約1700種,佔高校期刊總數的67%,平均每所高校有1.26種。大部分高校都採取以編輯部為單位,“小作坊”出版運營的方式。即由同一主辦單位主辦的期刊,以編輯部為單位,單刊出版運營。這造成高校期刊出版在整體上存在著出版單位分散、市場競爭意識弱、出版運營規模小、主辦單位“各自為政”等弊端。目前,我國高校學術期刊的發展面臨著如Elsevier、Springer等國際出版集團憑借其集約化、專業化運作,數字化出版、全球發行等國際市場開拓能力及手段,瞄准中國大陸市場,率先同國內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優質學術期刊簽約,進行合作辦刊等帶來的嚴峻的競爭和生存之考驗。為此,突破高校學術期刊 “小、散、弱”瓶頸,優化高校期刊出版資源配置,創新高校學術期刊管理運營模式勢在必行。

集約化理念

筆者認為,推進高校學術期刊改革和發展,對同一主辦單位的學術期刊實施集約化是第一步。所謂集約化管理運營是現代企業集團提高效率與效益的一種基本取向。主要指集合人力、物力、財力、管理等生產要素,進行統一配置,以節儉、約束、高效為價值取向,從而達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使部門集中核心力量,獲得可持續競爭的優勢。集約化的特征表現為:一是質量經營的特征。即把質量放在重要位置上,以“強化內涵”和“練內功”為主,在管理質量、服務質量等方面上台階。二是集約化要求生產要素的相對集中,經營集團化、規模化。因此“小、散、弱”“各自為政”的局面必須扭轉改變。三是效益效率的特征。集約化以提高效益為最終目標,需要克服“高成本、低效率”和“小、散、弱”的狀況。四是高科技和新技術特征。即不斷提高科技含量,實現由“傳統”向“新技術”的轉變。五是人才經營的特征。建立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啟用優秀人才參與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期刊集約化發展,是當前國際上期刊發展的趨勢之一,也是國內高校期刊實現“做大做強”目標的第一步。高校學術期刊集約化管理與運行的理念是將同一主辦單位分散在各編輯部的人、財、物實施統一管理和運行,通過資源共享、共同發展,打造學者型編輯與管理隊伍,集中核心力量辦刊等方式,獲得較為穩定的可持續競爭優勢,全面提升期刊出版的質量。

集約化實踐

2003年上海大學成立期刊社,把分散在各個學院的學術期刊集中起來,實施人、財、物統一管理運營。通過推出期刊社文明公約、評選精神文明流動紅旗、建設信息化採編系統、優化出版流程、培養學者型編輯、建章立制等各項措施,率先實施社科類期刊與科技類期刊,綜合性期刊與專業期刊,中文期刊與英文期刊集約化管理運營模式,各刊互相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社會》《秘書》《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應用數學和力學(英文版)》《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自然雜志》《應用科學學報》《應用數學與計算數學學報》《運籌學學報》《Journal of the Operations Research Society of China》《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等期刊在歸入期刊社之前各自獨立運營,人事、財務的管理模式不一,編輯工作的流程和標准也各行其是,並且每個期刊編輯部都有財務、編務、發行人員,雖然是同一主辦單位的期刊,但各編輯部之間互不交流,典型的“小、散、弱”。期刊社成立以后,設立了辦公室、技術編輯室、期刊發行室等公共服務部門,把分散在各個編輯部的財務、編務、發行等工作集中到期刊社平台統一運作,在節省人力、財力、物力的同時,讓編輯部專心從事期刊編輯工作,把更多精力放到策劃、組稿、編輯、校對等業務工作上去,即編輯部集中力量做好期刊出版的上游工作,期刊社公共服務部門做好期刊出版的下游工作。

整合資源,差異化定位。上海大學期刊社下屬11種期刊是四校合並成立新上海大學前,由各個學校獨自創辦。建立期刊社以后,針對刊物定位重疊、同質化傾向嚴重、優質稿源缺乏等問題,以學科建設為依托,整合資源,去刊物定位同質化,重新塑造期刊特色。經過充分調研和反復論証,《應用科學學報》的定位由原來比較寬廣的綜合性范圍聚焦到與信息科學和工程有關的專業領域。《上海大學學報(英文版)》由綜合性期刊轉型為專業性期刊。《先進制造進展》《社會》原是大眾普及型讀物。新上海大學成立后,社會學是學校的重點學科,依托學科優勢,《社會》雜志改版為純粹的學術刊物,確立了“引領學科發展,研究真問題,規范性,學術性”的辦刊宗旨。改版以來,《社會》雜志取得了長足進步,先后躋身教育部名刊行列、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行列,獲得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提名獎和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可見集約化模式下,通過資源整合,差異化定位,打造出了刊物的特色,使原來名不見經傳的刊物,迅速脫穎而出,成為相關專業領域卓有影響的學術期刊。整合資源,信息化建設,專業化辦刊,這是上海大學期刊社在擁有一個期刊群的情況下得天獨厚的優勢。

建章立制,提升刊物質量。在集約化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根據期刊出版規律,建章立制,嚴格把好刊物的學術質量、編校質量、印刷裝幀質量三大關,期刊社要求各編輯部履行好《三審、三校一讀制度》《雙向匿名審稿制度》《齊、清、定發排制度》《評刊會制度》《專家審讀制度》等,並通過定期召開全社編輯業務討論會,對期刊出版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開展討論,制定解決方案。定期邀請印刷廠廠長及相關工作人員前來與編輯座談,就排版、印刷、稿件交接等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通過安裝 “反學術不端行為剽竊系統”“黑馬軟件”,嚴格把控稿件質量,杜絕學術剽竊、抄襲等不端行為﹔通過組織各刊參與教育部、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全國高校期刊研究會、上海市期刊協會的各類期刊評比活動和學術交流活動,對期刊的辦刊質量進行檢視、總結和反思。通過與同行交流、學習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

終身學習,打造學者型編輯與管理團隊。上海大學期刊社按照編輯工作的客觀要求和人才成長的客觀規律,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機制,逐步形成一整套優化編輯隊伍、促進人才成長的制度和機制。除組織編輯參加統一的新聞出版知識在線學習外,還制定了《新進人員公開招聘制度》《新職工上崗培訓及帶教制度》《編輯職業生涯規劃制度》《編輯業務競賽制度》《遴選優秀編輯攻讀研究生學位制度》《選送骨干編輯或管理人員赴國外進修制度》,鼓勵編輯參與相關學(協)會工作等。這些制度的全面實施,加快了期刊社學者型編輯、學者型期刊管理隊伍的成長步伐,編輯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高。近年來,期刊社新進人員參加編輯從業資格証書考試、全社編輯新聞出版知識在線學習,通過率均為100%。全社員工共有20余人次獲得各個層次的獎項及榮譽稱號。同時,期刊社每年在預算經費中設置專項調研經費,要求各刊每年調查1∼2家同類期刊編輯部,學習借鑒並撰寫調研報告。遴選優秀調研報告,編輯出版上海大學期刊社編輯調研論文集《攻錯集》。近年來,期刊社編輯先后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上海市科委項目、上海市教委項目、上海市新聞出版局項目等數十項,全社員工公開發表專業類學術論文和編輯學論文40 余篇。經過多年培養,社裡70后、80后編輯和管理人員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組織活動,擴大刊社影響力。搭建“上大期刊屋”平台。2009年6月期刊社牽手學校黨委宣傳部、文明辦、研究生黨工委、科技處、文科處、出版社黨委,聯合建設“上大期刊屋”活動平台,搭建起學術期刊出版與本校學科發展、教學科研之間的橋梁。“上大期刊屋”很快成為期刊社服務教學、服務青年教師和研究生科研的主要陣地,也是培養、鍛煉青年編輯,展示編輯隊伍活力的舞台。

舉辦高層次期刊發展論壇。2012年以來,期刊社與上海市出版協會、上海市期刊協會合作,每年舉辦一屆 “上海期刊發展論壇”。主題分別是“期刊青年編輯職業生涯規劃”“期刊國際化與人才隊伍建設”“差異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論壇邀請政府主管部門領導、國內外期刊出版專家、出版企業高管擔任嘉賓,發表主旨演講並與聽眾互動。這些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為上海期刊同仁搭建了與國內外期刊出版專家對話的平台,而且擴大了上海大學期刊社乃至上海期刊界的社會影響,提升了期刊社的品牌形象。除此之外,上海大學期刊社及下轄各刊還積極參加與期刊相關的社會活動。例如每年一度的全國書博會、期刊博覽會、中國(上海)國際印刷周等,積極參展,與同行交流,在更大的平台上展示自己、贏得聲譽。

集約化成效

通過多年來的努力與積累,上海大學期刊社及其下轄的11本雜志在建社11年中共獲得各級各類獎項百余項。2013年,上海大學期刊社和《社會》雜志榮獲中國出版行業的最高獎“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先進出版單位”和“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兩項殊榮。《應用數學和力學(英文版)》在SCI、EI等國際著名數據庫中的排名穩中有升,首次進入Q2區。刊物連續四屆榮獲“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編輯部被教育部科學技術司評為“中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團隊”,2012年和2013年連續兩年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社會》2010年獲得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提名獎,2011年進入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第三批名刊工程,2012年成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資助期刊,2013年入選全國百強社科期刊。《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進入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第二批名欄工程。期刊社先后兩次榮獲“上海市新聞出版行業文明單位”“上海市學習型社會建設與終身教育工作先進集體”“上海市巾幗文明崗”“上海市教育系統三八紅旗單位”等榮譽稱號,全社員工獲得23項個人獎。取得這些成績,得益於上級主管部門和上海大學領導的重視,得益於校內各相關學科的大力支持,也得益於期刊社自身實施集約化管理、不斷開拓資源與改革創新。

立足當下,著眼未來。上海大學期刊社在積極探索高校學術期刊集約化發展的同時,制定了期刊信息化、專業化、數字化、國際化發展的路線圖。先后邀請Elsevier公司Deborah Logan女士、新加坡國立大學機械工程系院士、國際知名期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亞洲地區副主編倪亦靖教授來社做客,開展學習交流。這些專家學者的來訪為期刊社帶來新的辦刊理念和最新的資訊。促使期刊社在學術期刊數字化國際化方面進行新一輪的探索和創新。

(作者秦鈉系上海大學期刊社社長﹔丁嘉羽系上海大學期刊社社長助理)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