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屆金馬獎上周末閉幕,本來波瀾不驚,也就這麼過去了。孰料,三日之后,錯失影后獎項的鞏俐來了一記馬后炮,炮轟金馬獎不專業、不公正,讓所有藝術人員瞧不起他們,並揚言“不會再來這個業余的電影節,一點意義都沒有”。鞏俐的這番聲明,可謂一石激起千重浪,讓電影圈內外都感到驚詫莫名。不就是沒拿到一個獎嘛,何至於這麼翻臉不認人,似乎跟鞏俐平素的形象和風度太不匹配。
雖然這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競爭非常激烈,但鞏俐憑借出演《歸來》入圍,獲獎呼聲較高。沒想到她滿懷信心前往台灣,最終獎項落到了台灣演員陳湘琪的手中,外界揣測她覺得面子上過不去。從后來的聲明來看,想必鞏俐感到十分郁悶,以至於過了三天還不足以消化負面情緒,最后來了一招橫掃千軍,全盤否定金馬獎,算是出了一口悶氣。只是,這口悶氣出得太不漂亮,太有失身份,也太小家子氣。
金馬獎已舉辦半個多世紀,至少在業界還是比較認可的,不至於像鞏俐所怒斥的那樣不專業、不公正。要是如其所言,恐怕這個獎早就湮沒無聞,鞏俐當初又何必要去呢。既然認為金馬評獎不公正,她也應該拿出証據來,而不是自我感覺良好,獎項頒給別人就是錯。其實,得獎的陳湘琪也是老戲骨,早年曾與楊德昌導演合作,更是蔡明亮導演的御用演員,演技實力和文化涵養,恐怕並不輸給鞏俐。再說了,評獎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評委選擇了陳湘琪,可能跟藝術趣味有關,跟投票程序是否公正無關。
鞏俐自己代表“所有藝術人員”,指責金馬太業余,一句話否定那麼多藝術家的心血,似乎過於簡單粗暴。事實上,近些年來,在侯孝賢的帶領下,金馬影展把視野敞向整個華語地區,早已不局限於台灣電影。相比大陸金雞獎、香港金像獎,金馬的視角更為開闊,能把華語片悉數納入評獎范疇。像這屆絕大部分重要獎項都給了大陸影片,僅有最佳女主角獎給了台灣演員。就算評委有所偏袒本土演員,鼓勵一下本土電影,似乎也無可厚非。金馬固然也有很多弊病,但不至於全盤否定。
有人說,鞏俐得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影后,當過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對區區一個金馬哪會放在眼裡,這次炮轟絕不是輸不起。這話就類似阿Q式精神勝利法,自我安慰而已。說實話,鞏俐最輝煌的時期,幾乎都是跟張藝謀合作。最近幾年,她沒有什麼像樣的作品,雖然頻頻在各大影展、時尚雜志上露臉,但拿不出有分量的電影角色。此次《歸來》又是跟張藝謀合作,演了一個難得的角色,顯然在其心裡頗為看重。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張藝謀的《歸來》本身藝術水准並不高,鞏俐沒得獎也不意外。忽然想起前兩年,馮小剛的妻子徐帆在台灣也錯失金馬影后,馮小剛事后憤憤不平,也是一番炮轟。原來鞏俐也是“小剛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