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十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戲謔的反抗:福柯話語權力理論視閾下的網絡流行語

夏守智 

2014年12月01日17:03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要:近年來,互聯網催生出了一系列紅極一時甚至“經久不衰”的網絡流行語。以往,研究者傾向於強調網絡流行語的邊緣性與亞文化屬性。然而,筆者認為,隨著網絡媒介的不斷發展壯大,網絡流行語越發擺脫邊緣屬性,某種程度上已成長為可以與主流話語分庭抗禮的話語力量。為此,研究者需要轉變固定思維,將網絡流行語置於新的理論視野中進行審視。本文從福柯話語權力理論出發,思索網絡流行語勃興背后的話語權爭奪,探討我們對此應持的態度。

關鍵詞:網絡流行語 話語權力 爭奪 “收編” 狂歡理論

從“雷人”到“奇葩”﹔從“傷不起”到“腫麼了”﹔從“屌絲”到“土豪”﹔從“躲貓貓”到“打醬油”這些紅極一時甚至“經久不衰”的網絡流行語儼然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對於網絡流行語這一概念,學界眾說紛紜,至今尚無定論。比較了眾多學者對於網絡流行語概念的界定之后,筆者更贊同庄楊在《傳播語言學層面的網絡流行語研究》一文中對網絡流行語所下的定義:“在網絡聊天平台上被網民們普遍使用的詞語和符號,並在一定時間內被一定的人群所頻繁地引用並流行起來的詞語和符號。理論上是一種狹義的網絡語言,帶有很強的傳播性,並且語言形式多樣,包括字、詞、句子,體現出一定時期內的社會現象,是政治、經濟、文化、環境以及人們心理活動等因素的產物。”【1】

正如海德格爾斷言的那樣,“技術的本質不是技術性的”,當源自於網絡的流行語,借助無孔不入的網絡媒介,越來越多、越來越快地影響現實生活時,事實上我們已經被網絡話語——不論你是主動歡迎,還是被動接受——這一新興的話語力量所包圍。不夸張地說,在這個時代,如果你不勤上網,不及時接受網絡流行語“教育”,你甚至無法和他人進行正常交流,因為你很有可能不知道別人說的那個詞(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那麼,作為一種全新的話語力量,網絡流行語究竟是人們為了自由、話語權而向主流話語發起的一場有意義、建設性的話語抗爭,還是人們僅僅出於無聊的惡搞或是純粹為了反傳統而反傳統的一次破壞式、戲謔式的話語權爭奪,亦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在本文中,筆者嘗試著回答這一問題。

一、福柯的話語權力理論

一)“話語即權力”

“話語”這一概念最早屬於語言學范疇。在語言學家眼裡,話語在某種程度上等同於言語,是由詞匯和語法規則所限定的語言的實際應用。【2】

然而,在法國哲學家、社會思想家福柯看來,“話語”不僅僅是一個語言學概念,它是除“言語”和“語言”之外的第三者。福柯將政治學維度置入傳統的語言學領域之中,開拓了話語概念的向度,提出了“話語即權力”這一著名論斷。在他看來,權力生成話語,話語又反過來產生權力。

福柯認為整個社會處在一個無所不包的權力網中,而話語則是權力的外在表現形式。他認為,歷史上發生的、如今正在進行的各種社會斗爭、權力爭奪,到頭來無非是對於話語的爭奪。正如其在1970年入選法蘭西學院院士所作的題為《話語的秩序》的講話中所表述的那樣:“很明顯,話語絕對不是一個透明的中性要素——性在當中放下屠刀,政治在其中安定團結——話語其實是某些要挾力量得以膨脹的良好場所。話語同時也是爭奪的對象,歷史不厭其煩的教誨我們:話語並不是轉化成語言的斗爭或統治系統,它就是人們斗爭的手段和目的,話語是權力,人通過話語賦予自己權力。”【3】

(二)福柯話語權力理論中的控制與反控制

福柯將話語與權力緊密關聯起來,認為權力生成話語,話語反過來產生權力。福柯式的權力來自於體制。它是一種關聯性概念,不能單獨存在,要通過具體的控制和反控制實現。

1、話語的控制:內部與外部

(1)外部控制

在福柯看來,排斥原則是話語外部控制的核心。而排斥原則又包含了三個具體表現形式:一是“禁律”。由於話語具有社會性,因此我們不可能目空一切地夸夸其談,我們需要考慮話語帶來的后果。二是“劃分”。它要求把理性和非理性的話語區別開來。三是“真偽對立”。任何一社會總是依照自己的價值體系制造出一系列的真理,要求人們必須遵守。

(2)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也包含三個方面: 一是評論原則。在任何一個社會,那些主要的、重要的文本和話語一般都處於不斷被闡釋和評論之中,而那些次要的、不重要的話語則缺乏關注、評論與闡釋。二是作者原則。也即認為作者與話語或作品具有同一性特征。三是學科原則。學科規定了話語隻有在某一體系的規則和界定中,才能被判定。因此,作為個體的人的說話或發言的權力是有限的。人們更多的時候是“聽者”。如廣大民眾大多數時候需要聽從掌握了學科知識的專家教授們的話語表達。

2、話語的反控制

面對話語的控制,公眾並非無能為力。在《話語的秩序》中,福柯提出了四種策略來或消解或抵制或反抗話語的控制。首先是反向原則,其次是斷裂性原則,再次是特殊性原則,最后是外在性原則。【4】通過以上的原則,將一些所謂的真理、普世價值、權威表達,進行“去中心化”、“去普遍化”、“去權威化”,消彌其間的意識形態色彩,以厘清其在歷史語境中的本來面目,從而實現對於主流、權威話語的反抗。

二、從福柯的話語權力理論看網絡流行語

分析這些年來風起雲涌的網絡流行語,可以發現,它們基本上有兩大源頭:廣大網民個性原創和熱點公共事件。源於網民個性原創的網絡流行語明顯帶有后現代主義色彩,充斥著對於大一統主流意識形態的消解。脫胎於熱點公共事件的網絡流行語則更多帶有“政治去中心化”意味。面對某些管理部門對於熱點公共事件的極不合理解釋,面對某些職能部門明顯的愚民傾向,廣大民眾利用網絡話語挑戰權威話語。以福柯的觀點視之,它們均帶有反抗主流、權威話語霸權的色彩。

(一)解構傳統:對主流話語的另類挑戰

許多紅極一時甚至“經久不衰”的網絡流行語均是出自廣大網民所謂的“天才式”創造。而這些網絡話語無不展現出與主流話語對壘的挑戰者姿態。接下來,筆者將以其中極具代表性的“屌絲”這一網絡流行語為例,分析其挑戰主流話語的表現。

誕生於2010年的“屌絲”可謂是網絡流行語中的“耀眼明星”。所謂“屌絲”就是指對擁有窮、胖、矮、丑、矬、呆、擼等屬性特征的各種雷人行徑及想法表示的輕蔑、譏諷。【5】“屌絲”,這兩個有些不堪入耳的字眼,本應讓人難以啟齒才對。但自產生之日起,它便火遍了大江南北,無數人所謂自嘲,以“屌絲”自居。一時間,“屌絲”甚至成為了風光無二的文化現象。從福柯的話語權力理論角度來看,“屌絲”顯示出了網民群體對於主流話語控制的沖擊與反抗。

應知,中國自古以來就對“禮”推崇備至,號稱禮儀之邦。傳統社會中,權力對於人們的規訓就是每個人必須知禮、懂禮、守禮。這一權力規訓投射到話語層面表征為:即使人們不能學富五車、出口成章,至少不能滿嘴臟話。傳統社會的話語控制也許顯得有些過時,但如今的社會環境也有類似的話語控制。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講文明、懂禮貌,不能說臟話。因此,按照話語外部控制排斥原則的“禁律”和“劃分”,人們本不應談及“屌絲”這個詞,更別說以所謂自嘲為理由,滿世界自稱“屌絲”。

然而,現實情況是,人們採取了話語反控制手段,對主流話語進行著解構。明知道主流話語厭惡“屌絲”這樣的粗鄙話語,明知道主流價值觀不能接受自稱“屌絲”這樣的所謂自嘲方式,卻偏偏有人要在網絡中“天才式”地創造出“屌絲”一詞,眾多的網民也偏偏要大肆傳播“屌絲”,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人更要拿“屌絲”來自嘲一把。當“屌絲”充斥著互聯網,甚至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口頭禪時,可以明顯感受到,權力的規訓被打破,主流話語的控制被很多人丟擲一邊。可以說,浩大的網民群體不僅用“屌絲”宣泄著生活的壓力、心中的憤懣,更以此對抗主流話語控制,奪取屬於自我的話語權。

很多人認為,對於像“屌絲”這樣的網絡流行語,人們應該持樂觀支持的態度。他們認為,這些源於網民個性原創的網絡流行語是民眾表達情緒的手段,也是文化多樣化的表征。它們改變了主流話語一家獨大的局面,豐富了話語市場,甚至促進了社會的自由民主化進程。然而理性來看,筆者傾向於認為,這樣一種話語是“小孩子氣”的。它並非以追求更加自由、開放的話語環境為旨歸,並沒有建設性地對主流話語進行改造與豐富,反而先驗性地認為主流話語“病入膏肓”、無法改變,沖動地關閉了與其進行協商的話語平台,進而對其進行全盤否定、肆意解構。因此,雖然其力量巨大,但相較於將源自網民個性原創的網絡流行語視為豐富話語市場的珍貴語料,筆者更願意將其看做一種話語的狂歡。

(二)挑戰權威:對於公共事件的別樣解讀

還有為數眾多的網絡流行語脫胎自熱點公共事件。從“很黃很暴力”到“俯臥撐”﹔從“欺實馬”到“我隻為領導服務”﹔從“躲貓貓”到“我爸是李剛”面對政府職能部門對公共事件明顯不合理的解釋和處理,廣大的民眾利用網絡媒介,通過網絡流行語的力量,對抗著政府的表態,聲索著合理的解釋。其中,源於“7·23”溫州動車事故的“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極具代表性。

2011年7月24日晚,原鐵道部召開“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首次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王勇平通報了事故情況。當王勇平被問到“為何救援宣告結束后仍發現一名生還兒童”時,他稱:“這隻能說是生命的奇跡”。之后,被問到為何要掩埋車頭時,王勇平又說出了另一句話,“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面對如此表態,網友自然不買賬,一時間,“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在互聯網上引發熱議。

網民發揮想象力,用夸張、諷刺等手法對王勇平的解釋做了抵抗性解碼,並在此基礎上對該表態進行戲謔化處理,使“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化身成為互聯網上極具影響力的“高鐵體”,營造了強大的話語力量。迫於輿論壓力,同年8月16日,王勇平離任原鐵道部新聞發言人職位。雖然在官方表態中,王勇平的離任沒有被冠以“停職”或“免職”的說法,但是,一邊是“高鐵體”發散著強大的話語力量,一邊是王勇平遠走他職的黯然背影,這不由讓人產生聯想,將“高鐵體”的火爆與王勇平的離職聯系在一起。

“高鐵體”體現了民眾對於話語權力的“軟性爭奪”。根據話語的外部控制原則,民眾本應該服從於政府的權威話語表達。然而事實上,面對政府的權威話語表述,民眾並不買賬,他們通過互聯網提出了異議。不僅如此,不少人開始加工處理官方表態,對其進行別樣解讀,使“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改變了原來的話語性質,轉而成為了民眾的話語武器。如果從話語的內部控制來看,這樣的做法也是不可想象的。根據學科原則,不具備專業背景的民眾本不應該像個個變身福爾摩斯一般,好似看透了溫州動車事故的來龍去脈,利用社交網絡對案件進行著個性化的解讀,進而反對政府給出的權威解釋。但是,不論是話語的外部控制還是內部控制,在聲勢浩大的“高鐵體”面前都勢微了。民眾利用互聯網,通過話語的反控制原則,不僅反抗權威話語,甚至對其進行戲謔化的改造,使其具備了一定程度上的監督功能。

三、凶猛但戲謔的網絡流行語

(一)變相的“入侵”:傳統媒體的網絡流行語使用

以往,一些研究者傾向於強調網絡流行語的邊緣性和亞文化屬性,筆者認為這是值得商榷的。依筆者看來,眾多的現實情況表明,不經意間,網絡流行語已經“凶猛成長”,越發脫離邊緣地位,某種程度上成為可以與主流話語分庭抗禮的全新話語力量。

首先,網絡流行語在網絡媒介中的作用與地位自不必多說——不夸張的說,在網絡世界中,網絡流行語是堪稱翹楚的話語力量。更重要的是,網絡流行語正慢慢實現著對於主流話語的變相“入侵”,這一點從目前傳統媒體對於網絡流行語的關注和使用情況就可見一斑——如今,傳統媒體不僅報道與網絡流行語相關的事件,同時在報道當中大量套裝、使用著網絡流行語。

以下是兩個極具轟動性和說服力的案例:

第一,2012年11月3日,《人民日報》的一篇題為《激發中國前行的最大力量》的文章中使用了“屬絲”這個熱詞。作為黨報的《人民日報》公開使用“屌絲”,的確令人震驚。

第二,2012年11月26日,央視“新聞聯播”報道了所謂“航母style”的走紅。“航母style”是對韓國藝人鳥叔的舞蹈“江南style”的戲仿。而“航母style”實際上是指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成功起降殲-15艦載機時,艦載機指揮員在起降過程中所使用的“起飛”的手勢動作。

《人民日報》、央視“新聞聯播”是傳統媒體的代表,從它們身上可以窺見當前傳統媒體對於網絡流行語使用的速度之快、次數之頻。也許是出於吸引受眾的需要,或是出自革新話語模式的考量,當前傳統媒體越來越多、越來越快地使用網絡流行語。然而不論出於哪種目的,本質上來說,都是傳統、主流話語向網絡流行語進行的一次話語妥協,是網絡流行語對主流話語進行變相“入侵”的表現。也許有人反對,他們從霍爾的“收編”理論出發,認為傳統媒體使用網絡流行語一定程度上是對網絡話語的收編,是主流、傳統話語的一次革新式發展。但是,就目前情況來說,筆者更傾向於認為,收編的主體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轉向。我想說的是,傳統媒體需要警惕在話語收編的過程中被收編。

(二)“戲謔”的勝利:網絡流行語推動公共事件的解決

從“躲貓貓”,到“欺實馬”,再到“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這些網絡流行語全都脫胎於政府對於公共事件的表態。通過對官方表態採取加工處理的方式,進行別樣解讀,改變上述話語原本的話語性質,以一種頗為戲謔、嘲諷的方式,表達著公眾對於熱點事件的自我解讀,從而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迫使政府部門重新調查熱點公共事件,還廣大民眾以事件真相。

可以說,上述熱點事件得以最終解決,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基於網絡流行語的話語力量。但是,相較於主流價值模式,這樣的一種勝利,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頗具“戲謔”意味的。在對於熱點公共事件的別樣解讀中,民眾使用的網絡流行語包含了對於權威話語的“鄙視”與質疑。然而,這樣一種質疑、“鄙視”,沒有被直接表述,而是訴諸網絡流行語這樣的“軟性方式”來表達。

當民眾對於政治、公共事務的看法僅能通過極具戲謔意味的網絡流行語來傾吐,當民眾隻能依靠網絡流行語帶來的話語狂歡來抒發胸中郁結之情,我們究竟是該一味責難權威話語的控制還是應該反思民眾話語爭奪的方式?可能絕大多數人會說,囿於體制的限制,民眾隻能通過這樣一種戲謔式的話語爭奪,通過“軟性爭奪”來沖破權力的規訓,實現對於公共事務的干預。沒錯,正如俾斯麥在回顧19世紀末德國民眾的政治、公共事務的參與情況時曾說,“我們培育了國民對於政治的興趣,但未能滿足他們的胃口,所以他們隻好在污水溝中尋找食物。”【6】由於當前體制的原因,導致了我們的民眾很大程度上隻有通過網絡流行語干預公共事務這樣一種“污水溝找食物”的做法。

但需要警惕的是,“污水溝找食物”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民眾的無意識的選擇——即使他們擁有“餐桌上的食物”。畢竟,我們現在看到了這樣一種狀況,許多民眾陶醉於在虛擬的網絡空間裡,運用網絡語言,對權威話語進行全盤否定,並享受著對抗話語權威帶來的樂趣。這種為了挑戰權威而挑戰權威,為了顛覆傳統而顛覆傳統的做法,究竟是理性的話語權爭奪,還是盲目的泄憤之舉?我想每個理智的人自有公論。

政治的發展前進,要求的是一套建設性的、系統化的話語,而非插科打諢的戲謔式話語。雖然,現在我們還沒這樣的體制機制,但這不因成為借口。試想,當習慣於“污水溝找食物”這樣的話語爭奪方式,我們的民眾什麼時候才能真正掌握系統的、科學的,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上得了台面”的話語方式和規范來行使自己的公民權利?

四、結語

從福柯的話語權力理論解析當下盛極一時的網絡流行語,可以窺探出其中暗含的對於話語權的爭奪。但是,源自網民原創的網絡流行語更多是在盲目狀態下,一味對傳統、主流話語的嗤之以鼻。脫胎熱點事件的網絡流行語則盲目對解構權威樂此不疲。雖然,這些流行語對於解決公共事件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從本質上來說,它是帶有十足戲謔意味的調侃式話語,缺乏系統性與建設性。然而,偏偏是這樣調侃意味濃厚的話語,承載了民眾政治上的或公共關系上的態度與訴求,於是,憑借它來對權威話語進行挑戰也就成為了一種異化了的話語爭奪,無異於“污水溝找食物”。總的來說,網絡流行語的興盛更大程度上是對於傳統、權威的一次戲謔的反抗,它的威力巨大,但其本身卻不孚眾望。

行文至此,筆者不禁想到了巴赫金的狂歡理論。他認為,狂歡為人們提供了一次暫時拒絕官方世界的機會,它暫時取消了傳承下來的等級差異並改變了既定的等級制度。某種程度上來說,網絡流行語這種戲謔式的反抗,不就是一次精神上的狂歡嗎?(作者系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2011級新聞學系)

參考文獻:

[1] 庄楊.傳播語言學層面的網絡流行語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0:7.

[2] 葛卉.基於話語權力理論的中國國家形象廣告分析[J],當代傳播,2011(5)

[3][4] [法]福柯.許寶強,袁偉選編.話語的秩序[A].語言與翻譯政治[C].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5] “屌絲”百度詞條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kwFghqaVNhm7jZRi

9D4pIZkqg2Nby7MnMR7euBio8mrb9uLae8dBPrSg5C0LY_00aEwn8DdfBLkfIIFQqhjZa

[6] 徐棄郁.《脆弱的崛起:大戰略與德意志帝國的命運》[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1.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