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12期

學術信息傳播的新媒介:OAJ

唐銀輝

2014年12月05日13:37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開放存取期刊(OAJ)是未來學術期刊發展的方向,本文介紹了OA的概念與OAJ的類型,在分析OAJ信息傳播的優劣勢基礎上,提出了提升我國OAJ信息傳播效果的途徑,即:構建OAJ資源整合平台﹔營造OAJ信息傳播的良好學術生態環境﹔加大宣傳力度,提升OAJ的認知度,試圖為OAJ找到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新媒介﹔學術信息﹔傳播﹔開放存取期刊

開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OAJ)是開放存取(Open Access,OA)出版中最重要的一種出版類型。OAJ源於20世紀90年代末在信息傳播界、學術界、出版界掀起的開放存取運動,布達佩斯開放存取先導計劃(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BOAI)指出:學術信息傳播的OA模式是指讀者本人或所屬機構無需支付費用就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學術信息的檢索、閱讀、下載、復制、分發、打印等。OAJ的最大特點就是讀者免費獲取學術信息,與傳統讀者付費出版模式相比,這種新的學術信息傳播模式更符合互聯網開放、共享的本質。

一、OA的概念與OAJ的類型

OA出版是網絡環境的產物,它基於開放、自由、共享的互聯網理念,是繼學術期刊數字化后的一種科學信息傳播與交流的新型出版模式。目前,學術界和出版界比較公認的OA的概念是BOAI給出的定義:文獻可通過公共互聯網免費獲取,即允許任何用戶閱讀、下載、復制、傳播、打印和檢索論文的全文,或者對論文的全文進行鏈接、為論文建立索引、將論文作為素材編入軟件,或者對論文進行任何其他出於合法目的的使用,而不受經濟、法律和技術方面的任何限制,除非網絡本身造成數據獲取的障礙[1]。對復制與傳播的唯一約束是他人在使用作品時要注明引用的出處並保持作品的完整性。

目前,OA出版主要有兩種類型:OA倉儲和OA期刊。1.OA倉儲也稱為OA知識庫,即研究機構或作者本人將未曾發表或已經在傳統期刊中發表過的論文作為開放式的電子檔案存放於互聯網上,供讀者免費獲取。OA倉儲包括基於學科的倉儲和基於機構的倉儲。這兩種倉儲都是將研究論文或相關學術信息放於互聯網上,以通過互聯網共享這些信息,促進科學信息的廣泛傳播。2.OA期刊是一種對讀者免費的網絡期刊,所有用戶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無限制地訪問期刊論文全文。OAJ一般採用“作者付費出版、讀者免費獲取並可以無限制使用”的出版模式,論文版權由作者保留。OAJ是目前OA出版中最主流的出版模式。

OAJ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BOAI倡導的金色OAJ,即純網絡OAJ,這種OAJ隻有網絡電子版,沒有傳統的印刷版,它的最大特點就是以作者付費或機構、基金贊助的方式來籌集出版方面的費用(如同行評審費、編輯加工費等),而讀者則可以免費在互聯網上獲取論文全文﹔另一類是傳統印刷版期刊採取開放存取的出版模式,即傳統期刊出版單位在印刷版期刊編排完后,及時把論文電子版以PDF或HTML格式上傳至互聯網上,讀者可以免費瀏覽、下載論文全文。我國目前的OAJ基本採用第二類出版模式,據有關調查顯示,我國的6082種學術期刊已有757種實現了開放獲取,佔12.45%[2]。這些OAJ主要是高校和科研機構主辦的學術期刊,雖然OAJ在整個學術期刊中所佔比例較低,但其內生的信息傳播的獨特優勢必將助推其成為未來期刊發展的主流模式。

二、OAJ信息傳播的優劣勢分析

(一)OAJ信息傳播的優勢分析

OAJ信息傳播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學術信息傳播高效而便捷。如前所述,OAJ依托互聯網而生,當前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獲取資訊的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新一代的科研人員早已習慣通過互聯網檢索、查閱有關研究信息。另一方面,OAJ的最大特點就是對讀者免費,讀者不再需要支付傳統的訂閱費用就可以獲取所需信息,這大大提升了信息的顯示度和信息的被利用率。特別在西方國家,通過專業的OAJ平台,科研人員對OAJ的點擊率和引用數都明顯高於非OAJ。據美國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10年期刊引証報告(JCR):英國的《核酸研究》的總被引頻次高達100444次,在JCR收錄的全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學科286種期刊中名列第3﹔同樣,美國《臨床醫學研究》的總被引頻次為90821次,在JCR收錄的“醫學、研究與實驗”學科106種期刊中名列第1[3]。

2.信息傳播的內容質量較高。OAJ出版單位一般都有質量控制流程與制度,大部分OAJ都通過專家評審來控制論文的學術質量,雖然是作者支付出版費用,但並不代表隻要付費就可以發表,作者的論文能否刊登在OAJ上取決於專家評議能否通過。特別是比較著名的OAJ退稿率都很高,如PLoS Biology的退稿率高達90%,大浪淘沙剩下的必然是精品。

3.信息傳播的互動性較好。互聯網和在線投稿評審系統使得作者、編者、審者、讀者這四個信息傳播鏈上的各主體能夠實現良好的互動和交流。作者首先通過在線投稿系統向OAJ提交論文,編輯部門初審通過后會交由同行專家復審,在西方一些著名的OAJ出版單位如PLoS和PubMed Central一般會把專家評審意見公布在在線系統的相應窗口,作者可以就審稿意見與專家交流溝通,回答專家的有關問題,讀者也可以看到這些信息,並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作者還可以根據專家的評審意見和讀者的建議修改完善論文,在這整個過程中,信息的傳播是即時、互動的,這一傳播優勢是非OAJ無法比擬的。

(二)OAJ信息傳播的劣勢分析

雖然OAJ是未來學術期刊的發展方向,與生俱來有不少優勢,但它在信源、信宿和信道這三大傳播基本要素方面也存在不少問題,特別在我國,這些劣勢表現得更為明顯。

1.作者付費模式可能影響作者向OAJ投稿的積極性。在OAJ的信息傳播鏈中,作者是信源,論文是信息,這些是傳播的基本要素,如果沒有作者的投稿,OAJ將會失去生存的前提。目前,歐美國家OAJ出版商對論文收取的發表費還是比較高的,例如:PubMed Central對每篇接受發表的論文收取500∼1665美元的出版費,旗下各刊收費標准不同﹔PLoS旗下的PLoS ONE對每篇論文收取1350美元出版費。設想如果作者沒有課題、項目經費,這筆出版費數目並不小,特別對發展中國家的科研人員而言負擔較重。故這種收費出版模式很可能打擊自掏腰包作者的投稿積極性,不利於科研成果的傳播。

2.科研人員對OAJ的認知度比較低。OAJ雖然自誕生至今已有十幾年的發展史,但科研人員對它知之甚少,科研人員是OAJ信息傳播的信宿,如果認知較低,勢必會影響信息傳播的效果。特別在我國,OAJ剛起步,科研人員很多並不知道OAJ為何物。初景利教授對中國科學院16個研究所223名科研人員的OA認知調查結果是:8%的人非常清楚OA,48%的人隻知道一點,43%的人一點都不知道何為OA[4]。連中科院這樣國內頂級的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對OAJ認知都如此甚少,更遑論其他普通科研人員。

3.缺乏OAJ的聚合傳播平台,影響OAJ的傳播效果。聚合的傳播平台是OAJ的傳播信道,在國外,一些信息機構為了方便科研人員獲取集中的OAJ的科研信息,組織了開放存取期刊聯盟,整合國際上學術質量較高的OAJ並搭建起學術信息開放存取的網絡平台,比如DOAJ、J-STAGE。但在我國,尚無影響力較大、專門收錄中文OAJ的網絡數據庫平台。國內的OAJ基本都是借出版單位的網絡平台實行開放獲取,比較分散,不利於讀者檢索需要的科研信息,不能形成信息傳播的合力,影響了信息傳播的效果。

三、提升我國OAJ信息傳播效果的途徑

(一)構建OAJ資源整合平台

信道是信息傳播的途徑,便捷、暢通的信道是OAJ傳播信息的基本保障。在OAJ誕生初期,西方國家就意識到隻有建立一個國際化的網絡平台,整合國際上有影響力的OAJ,才能充分發揮OAJ學術信息傳播的優勢。目前, DOAJ(Directory of OAJ)是西方比較著名的開放存取期刊資源的整合平台。該網絡平台是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圖書館和學術期刊出版與學術資源聯盟(SPARC)於2003年5月創建的開放存取資源整合平台,收錄經同行評審的高質量OAJ,其中一些期刊已被SCI收錄。我國也建有OA學術資源專業服務平台——Socolar。2007年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公司推出歷時4年自主研發的開放存取資源一站式檢索服務平台Socolar,它整合了世界上重要的開放存取資源,包括OAJ和OA倉儲,通過Socolar用戶可以檢索到來自世界各地、各種語種的重要OA資源。目前Socolar收錄OA期刊11739種,其中共有13503317篇文章﹔收錄OA倉儲1048個,包含文章數10391241篇[5]。Socolar內容涵括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技術全部學科領域,每日都會更新內容。但是Socolar收錄的是國際上各種語種的OAJ,並沒有一個專門收錄中文OAJ的模塊,在國內,很多普通研究者主要還是傾向閱讀中文學術期刊,不能便捷地獲取所有中文OAJ是這個平台的最大缺點,因此很多研究者也並不知道Socolar。而另一方面,我國大多數OAJ還是分散式地提供OA服務,無法形成合力,影響力因此也很小。鑒於這兩種情況,我國應該建立一個全國性的OAJ網絡平台,整合國內所有的OAJ資源,可以通過在Socolar上設置專門的中文OAJ網絡模塊,也可以借助中國知網的影響力,在中國知網上設置這種專項服務窗口。通過這些方式,OAJ的學術信息傳播效果勢必大大提升。

(二)營造OAJ信息傳播的良好學術生態環境

學術生態環境對OAJ的發展至關重要。在西方國家,政府和民間各種組織都為OAJ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例如:2012年7月英國政府宣布從2013年4月開始,由國家納稅人資金支持的項目,其成果將對公眾開放﹔2013年2月美國國會通過議案,要求政府資助的研究項目,自發表6個月之內實施免費獲取﹔歐洲委員會也提議,由其資助的研究項目對公眾開放,並呼吁歐盟成員國加入[6]。但在我國,政府和各種項目基金會還沒有制定對OAJ的專項支持政策,這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關注。從理論上講,由各種基金支持的科研項目其經費最終來源於納稅人,取之於民也應該用之於民,對公眾開放這些研究成果也合情合理。

給予純網絡版學術期刊合法地位也是構建良好學術生態環境的另一個關鍵點。按布達佩斯開放存取先導計劃的倡議,純網絡版學術期刊應該是OAJ發展的金色之路,也學術期刊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在我國行政部門對刊號的審批是非常謹慎的。我國較早的純網絡版學術期刊《中國藥劑學雜志》由沈陽藥科大學在2003年創辦,但至今都沒有拿到正式的刊號。創辦於2008年的完全意義上的英文OAJ—— IJABE(《國際農業與生物工程學報》)已連續出版6年,現已被EI收錄,但是從該刊網站上隻能看到IJABE的網絡版和印刷版的國際刊號,並沒有國內統一刊號。而國內的期刊隻有同時具備國際刊號和國內統一刊號才被認可,無論是科研評價還是職稱評定,相關機構都要求發表研究成果的國內期刊必須具備雙號,這是純網絡版OAJ 生存與發展最主要的瓶頸,因此,審批刊號的有關行政部門應該重視這一問題,給予國內高質量的中英文OAJ國內統一刊號。

(三)加大宣傳力度,提升OAJ的認知度

科研人員從事學術活動的一個重要條件便是獲取並閱讀大量的期刊論文,了解同行們的研究進展和本學科領域的發展動態[7]。

但如前文所述,國內對OAJ的認知度還是比較低的,很多科研人員還不知道何為OAJ,更談不上有效利用OAJ,這必將影響OAJ信息傳播的效果。因此,學術界、信息傳播界和出版界應該大力宣傳OAJ,提高科研人員和大眾對OAJ的認知度。OAJ在國內尚處於起步階段,人們對它的認知也需要一個從認識到認可再到接受的過程,隨著這個過程的推進,應該會有更多的人認識它、了解它、利用它,當OAJ借助整合的資源服務平台發揮如中國知網那樣的影響力時,OAJ的學術信息傳播效果必將大大提升,最終成為學術信息傳播的主力媒介。(作者系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編輯部編輯)

  參考文獻:

[1] 陳文梅,向新,李錫光.中國科技期刊開放存取出版模式探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0(23).

[2] 秦小川,劉雪立.我國學術期刊開放存取現狀[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1(4).

[3] 王玨,方卿.開放存取期刊學術質量評價(一)——基於總被引頻次視角的分析[J].出版科學,2011(6).

[4] 陳銳峰,吳秋玲.我國期刊開放存取模式探討[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0(1).

[5] 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公司.Socolar資源概況[EB/OL].http://www. socolar.com/2013-07-25.

[6] 孫超淵,慕萌,張俊敏.學術期刊開放存取出版呈全球化的發展趨勢[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3(6).

[7] 朱寶林,譚彩霞.學術期刊市場化改革研究芻議[J].編輯學報,2013(增刊1).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