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青年記者》>>2014年11月上

尋找精神的高度——給年輕媒體人的建議

周志懿

2014年12月05日16:24        手機看新聞

還在幾年前,報社陸陸續續進了一些85后甚至接近90后的年輕人。當他們的身影猛然活躍在眼前的時候,對我們這批人到中年的媒體人而言幾乎可以用震撼來形容。曾幾何時,我們一直沖鋒在媒體的第一線,但似乎一夜之間,那些原來我們眼中的孩子,已經取代了我們的前沿位置,成為媒體行業的靚麗風景,成了時代的弄潮兒,雖然自知是歷史的規律與必然,但依然不能不讓我等70后感慨萬千。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印跡,一個年代的人有一個年代的人的特點。相對於我們這批甚至更早的媒體人而言,85后媒體人真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是那樣鮮活,激情四射。他們熱情洋溢,心態良好,適應時代。而今媒體融合成為趨勢,85后媒體人更能適應新科技,會很快熟練掌握最新的採訪工具與採訪手段,對層出不窮的新鮮事物亦有與時俱進的能力,能敏銳捕捉到社會經濟生活等各個層面的最新進展,不能不讓人服氣。

但在與這些新生代媒體人相處的過程中,我也慢慢發現他們的一些不足。在理想觀念、生活態度、工作方法等方方面面,他們的確有一些短板。比如沖動草率,沒有耐性,最明顯的例子是在崗位上坐不住,受不了委屈,稍遇到不公正的對待就以跳槽的方式來解決,在我看來是缺少直面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與能力﹔再比如沒有目標與理想,我遇見過好多年輕記者,理想似乎離他們很遙遠,一聊起來他們的眼神就感覺我像外星人似的,他們很現實,就事論事,將自己內心深處的東西要麼藏得很深,要麼就是根本還沒有挖掘出來,有待開發﹔而有可能是因為經歷簡單的原因,採訪寫稿缺少深度,缺乏問題意識與辯証思維的能力,對新聞源的探尋多停留於表層,對新聞稿的寫作多按照范式,缺少創新……

結合在工作中的實際體會,我覺得有必要給年輕的媒體人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要學習

這幾年新進報社的年輕人,普遍給人的感覺是知識儲備不夠。即便一些從名牌高校畢業的新聞傳播專業的研究生,竟然在語法上頻出問題。現時代的有些大學生學習比較粗糙,知識不夠深入與系統,是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但媒體屬於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的載體,如果媒體人的文化深度不夠,自然不可能起到傳承文化的作用,更不可能達到繁榮文化的目的。所以,年輕的媒體人即便在工作崗位上,也應該保持強烈的求知欲,養成如飢似渴的學習習慣。

一是學好語文。許多人會對此說法嗤之以鼻,但文字工作的基礎就是語文。雖然語文是每個人從小就學的課程,但語文之精義博大精深,是無窮盡的。對於那些語文基礎本身就不牢固的年輕媒體人而言就更有必要不斷研習了。學好語文的捷徑是深讀古文,古文是中國古代文化之精粹,一般而言,古文功底好的人文字能力自然會強。

二是學好業務。大學所學與工作所接觸,一為書本紙上談兵,一為實踐真槍實干,二者是有很大距離的。更何況現實生態千變萬化,每條新聞源、每個現場、每個採訪對象甚至每條稿子都是不一樣的,無論是採訪還是寫稿大多需要臨場發揮,這就更需要年輕媒體人不輕易知足,精研業務,不斷提升。多向書本學習,將大學知識回爐﹔多向老媒體人學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向實踐學習,學習出真知。學理念,學技能,學方法。

三是要當好雜家。媒體業務內容覆蓋方方面面,媒體人需要的知識儲備要求是比較高的。因此有人說媒體人應該是一個雜家,什麼都要會都要懂,這話是有道理的。採訪一個領域就要力爭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即便不採訪,也應該培養自己廣泛閱讀、收集信息的習慣,有了這樣的態度與生活方式,才能從各方面積累知識,開闊眼界,精進自身。我想這不僅是年輕媒體人向未來出發的基礎,更是未來媒體行業保持應有的文化厚度的基礎。

要嚴謹

年輕的媒體人語言方式新穎獨特,懂調侃,心態好,但是在工作當中多見欠嚴謹的情況。有一次安排一位年輕記者出差採訪重大活動,小伙子很積極,動作快,連夜寫出稿子心急火燎就傳回來了,可謂效率奇高,這方面的確值得表揚。但在編稿時發現,稿子漏洞百出,甚至連活動的具體時間、出席活動的領導人的名字與職務等完全不應該錯的重大信息皆搞錯了,這是很可怕的。客觀地說,每天從事文字工作,雖然力求100%不能有錯字,但錯一兩個字還真是難免,可是如果連新聞“5W”的基本要素如時間、人名都搞錯,就太不應該了。我發現這還真不是個別現象。因此,建議年輕媒體人一定要嚴謹嚴謹再嚴謹。這裡所說的嚴謹指兩個方面,一是工作態度,一是學術精神。

工作態度嚴謹主要針對新生代媒體人的浮躁、輕率而言。這裡說一下我自己年輕時的一件糗事。我1998年大學畢業后進入長沙晚報社工作,擔任《廣廈商情》專版的責任編輯,有一次版面裡出現了一個見報差錯,沒想到的是,有一位不認識的讀者竟然專門就此打電話到編輯部,很嚴厲地批評了我一頓,意思是他們這麼熱愛這張報紙,看到竟然有錯別字,很擔心,也不應該。坦率地說這是我步入媒體行業的第一課。從那一次開始,我真正意識到每天編輯的版面會有幾千雙幾萬雙甚至幾十萬雙熱切的眼睛在盼望與關注著,我真正意識到了自己肩頭沉甸甸的責任,因此再也不敢有絲毫怠慢。我把每期編輯的每一個文字都看作是與讀者的對話,我會琢磨讀者會怎麼看怎麼想。在工作態度上嚴謹,要求媒體人嚴肅地對待工作崗位、工作職責與工作任務,要認真制訂工作計劃,正確對待工作任務,忠實履行好工作職能﹔要敬畏文字,對每一次採訪與每一篇稿件,除了效率,還應認真審核,仔細糾錯,切忌浮躁﹔要客觀對待讀者與同事的批評,並將其視為前進與上升的靈丹妙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再就是,媒體人應該具有一種學術精神,有三層意思。一是理性。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提下,要正確把握媒體人的立場,任何時候都要真實記錄與表達,不偏頗,不站邊,不情緒化,不濫用媒體人的身份,而應通過對事實客觀描述還原事件現場,為受眾留足思考的空間。在自己的成長上,要學會跳出來看自己,特別是對自己的新聞作品,多吸納批評意見並將批評轉化為自己成長的營養。理性的實質是追求真理、實現價值的統一,即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善於反思、崇尚懷疑。二是批判。愛因斯坦說:“在真理的認識方面,任何以權威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他的這句名言理當成為每一個媒體人耳邊時時響起的警鐘。由於職業的原因,媒體人通常會接觸一些專業性很強的行業,此時,任何媒體人隻能乖乖地俯下身子當學生,向事實低頭,向真理求教。即使不是很專業的事情,基於事件的復雜性,也不可草率下結論,而是要不厭其煩地反復推敲、反復修訂,要習慣於否定自己,否定表象,從對事物的辯証思考求得事實真相,唯有如此才能超越表象。三是道德。媒體人必須是有道德情操的人。其新聞作品必須具有正確導向。媒體人必須以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使命,以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為宗旨,針砭時弊,引導方向﹔其本人的行為規范必須具有正確導向。孟子說:“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媒體人自身的品德要經得起社會的檢驗,如維護新聞倫理,不抄襲,不飄竊他人成果等。

要有精神高度

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2013年以來,媒體行業案件頻發,從新快報的陳永洲案,到21世紀報系的新聞敲詐案,媒體行業的形象因此受到極大傷害。事實表明,市場化在推動媒體行業大發展的同時,也侵蝕了許多媒體人的精神信仰。新聞媒體是一個崇高的行業,是社會進程的守望者。媒體人因為職業的原因總是能第一時間獲取大量最前沿的信息,針砭時弊,守望社會。從這一點上看,媒體人天然就應該具有崇高的歷史使命感與濃重的家國情懷,要主動擔當時代重任,以一個媒體人的綿薄之力,匯小流成江海,推動社會前進。我完全相信,絕大多數媒體人都是滿懷理想地進入這個行業的。然而歲月與現實無情,當受到市場化大潮的沖擊之后,許多媒體人最終沒有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園,在與現實的?殺中一敗涂地,淪為現實商業利益的俘虜。在利益面前,那些曾經崇高無比的新聞理想灰飛煙滅,曾經牢不可破的精神藩籬輕易瓦解,令人扼腕痛惜。近年來發生的反面例子應該給新入行不久的新生代媒體人以生動的教訓,部分媒體人在商業利益面前淪陷,當然有體制與市場等多方面的原因,但還是應該從媒體人自身尋找根源,其根本在於缺少精神高度。

如何才能在重復的工作中堅守信念?如何才能在利益誘惑面前堅定理想?

首先是價值取向一定要高。年輕的媒體人經歷相對簡單,對社會的理解不是很深,因此更應該補上理想信念這一課。應該從多個渠道了解新聞媒體行業所承擔的使命與責任,深刻理解媒體人肩負的神聖職責。普利策說:“倘若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麼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雲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告。”這生動地揭示了新聞媒體人職業的偉大。身為媒體人,要自覺維護自己職業的神聖,並保持自己的職業不容褻瀆、不容詆毀的尊嚴﹔應該具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應該始終站在道德的高地並身體力行,不僅自身要做立身立德的榜樣,筆下的作品一樣要有揚善懲惡的正能量﹔要將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當作自己職業的真正價值﹔要學會做一個貨真價實的具有一定精神高度與思想深度的思想者,將職業尊嚴放在最高位置,這樣才會扛得住壓力、經得住誘惑,在新聞報道中不被商業利益所左右,因為做人是要有尊嚴的,當你的尊嚴能被買斷,你在對方的眼中馬上也就變成了一件可以輕鬆利用的商品,僅此而已。

其次是生命的體驗一定要深。在漫長的人生中,在紛至沓來的誘惑面前,要始終保持很高的價值取向不是易事,一個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動進行各種深入的生命體驗。其中包括,深入社會的底層,了解和體驗民眾的疾苦,定期“洗洗澡,治治病”,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精神的洗澡比肉體的洗澡更加重要﹔深入生命的本質,在人生經歷中思考人生真諦,提升人生境界,打造人格厚度,使自己遠離物欲與肉欲的低層次,不斷尋找自己精神的高度。唯有如此,年輕的媒體人才能前途光明,未來的媒體行業也才能健康發展﹔唯有如此,才是媒體人之福,媒體行業之福。(作者為中國鋁業報副總編輯)

來源:《青年記者》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