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 82分
NO.479
觀影時間:12月24日
觀影地點:國瑞城百老匯影城
觀影人數:15人
作為華語電影人中的“徐大怪俠”,徐克的武俠片、3D片幾乎都是首屈一指的類型作品,特別是近幾年的《狄仁杰》系列、《龍門飛甲》等都各有新鮮面貌帶給觀眾,而新作《智取威虎山》則是根據家喻戶曉的樣板戲改編,本身就帶有濃郁的江湖與傳奇色彩,自然更是受到觀眾的期待。而本報觀影團也給予了平均82分的評分,盡管影片角色有臉譜化傾向,而情節也不乏硬傷,但整體而言,依然算得上一部娛樂性十足的“好看”影片。
人物如臉譜,節奏過山車
誕生於五十年代初的小說《林海雪原》,是作者曲波根據自己在1946年冬深入東北茫茫林海剿匪的真實經歷改編,后來又被多次改編,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自然是作為革命樣板戲的《智取威虎山》,帶有濃郁的五六十年代“三突出”、“雙結合”的特點。
徐克的改編明顯是“戴著鐐銬跳舞”,乍一看來,是絕不討巧的嘗試。徐克在基本架構上保持著樣板戲的特點,盡管加入了韓庚扮演的當代青年這個角色,但依然所有人物中尤其突出楊子榮這個主要英雄人物,還好這種做法與之前他拍《黃飛鴻》等作品的角度並無二致,只是需要把江湖浪漫主義修改剪裁為革命浪漫主義即可。也由此使片中諸多人物塑造相對粗率,或忠或奸,或笨或憨,基本都是一句話可以概括的。倒是影片的節奏相當快捷,特別是楊子榮獨自進入威虎山之后,有如過山車般,動作和智斗場面層出不窮,令人無暇顧及其他硬傷。
3D有進步,娛樂性夠強
盡管3D潮流在好萊塢已經逐漸退潮,但崛起的中國電影則是紛紛走上了3D之路,自然魚龍混雜。其中佼佼者便是技術狂人徐克,從《龍門飛甲》的3D嘗試到《狄仁杰之神都龍王》玩起了水下3D,到了這部《智取威虎山》,3D水准大幅度進步。最明顯的是楊子榮獨自上威虎山而偶遇餓虎的那一段落,在3D的渲染下十分逼真。不過題材所限,不少3D手法仍停留在子彈飛刀手榴彈的特寫鏡頭上,從想象力上還是少了點“國際范兒”。
3D之外,影片也充滿著娛樂性效果,徐克以武俠片的方式包裝這個紅色故事,並賦予了很多富有娛樂性的對話或動作場面。楊子榮面對座山雕及其手下的質疑時,既有東北二人轉色彩也帶有強烈的懸念性,高潮戲不僅僅是手槍或者拳腳的生死對決,更有機關槍、坦克、飛機大炮的“前所未有”的武器決戰,再加上徐克式的快速剪輯,步步驚心又讓人看得痛快淋漓。
觀眾評語
革命樣板戲的現代演繹,雪冷血熱的地域情懷。商業片至此已經相當可貴,80后偶像明星毫不違和。(84分)
土匪講義氣且智商為零,看梁家輝變臉橫槍斃命不過癮。林海雪原夢終圓,撇掉些許俠客柔情,這一路走得清涼。(81分)
絕對不是雪山版《七武士》,回頭想想,那個離奇的穿越結局現在一點也不離奇了。(74分)
徐克的成功在於,將這個熟悉的故事置入類型框架,有俠有匪,快意恩仇。其實跟徐克這幾年的電影差不多,你不會覺得很差,但也真沒覺得很好。(7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