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本網原創

“70年70問”:主流媒體要造“爆款” 更要做“精品”

雷躍捷  梁慕儀
2019年12月12日12:59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70年裡中國經歷過什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什麼會成功?中國人民是如何過上幸福生活的?中國奇跡的背后有什麼樣的秘密呢?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人民網舉全網之力,重磅打造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70年70問”,圍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5大主題,抽調300余名編輯記者,組成70個報道小組,奔赴全國各地進行深度採訪。作為一次優秀的主流融媒體報道實踐,不僅要有“爆款”的運作,更要有“精品”的思維,“70年70問”的系列報道,用70個問號串聯求知的好奇心,在一篇篇深度報道中解密中國奇跡。

2017年1月11日,在肯尼亞蒙巴薩,當地民眾在中國承制的蒙內鐵路首批內燃機車旁載歌載舞。新華社記者孫瑞博攝(選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什麼被寫入聯合國決議?》)

【點擊進入人民網“70年70問”專題】

70年裡中國經歷過什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什麼會成功?中國人民是如何過上幸福生活的?中國奇跡的背后有什麼樣的秘密呢?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人民網舉全網之力,重磅打造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70年70問”,圍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5大主題,抽調300余名編輯記者,組成70個報道小組,奔赴全國各地進行深度採訪。

自9月2日至11月25日上線期間,取得了文章轉評贊數合計近12.3萬次、視頻播放達2.3億次、微博互動超過2.2億的可喜成績。當下,主流媒體既要發揮輿論引導的先鋒作用,創作流行的“爆款”融媒體產品,也要有打造經典的精品意識,“70年70問”系列報道便是一次較為成功的嘗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擔使命”:多元立體報道 凝聚群眾愛國熱情

新中國70周年華誕,舉國同慶的熱烈氣氛之中,人民網擔當主流媒體使命,堅守宣傳主流思想的文化陣地,在策劃編排上下真功夫,在答疑解難上做深學問。 用可讀性語言解讀專業問題,如討論了精准扶貧、一帶一路等熱議的政治話題,梳理了自治區、一國兩制等經典制度問題。既敘述了改革開放的經濟成果,也回應了教育發展、社保體系等社會民生焦點。在文化上,不僅介紹了“烏蘭牧騎”等傳統文化、還展現了國學熱、廣場舞等多彩國民生活,同時在生態上強調我國重視自然保護的綠色發展觀,可謂全方面、多層次的體現了建國70年以來的各項成就,突出了經濟騰飛、社會安定的國家形象。

與此同時,報道帶來了相應情感效應。在《為什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可以寫入聯合國》報道中,敘述了中國國際地位實現歷史性提升、外交理念影響力得到歷史性增強的現實,報道中展現的兼濟天下的大國情懷,外交實力的國際認証,激起國人的認同與自豪。在全方位的立體宣傳報道中,政治、社會的穩定創造安全感,豐碩的經濟成果給予滿足感,文化與生態建樹帶來幸福感,通過“70年70問”全媒體系列報道,發揮了主流媒體凝聚共識的積極作用,把握了正確的輿論導向,提高了群眾的愛國熱情。

“創形式”:融合可視手段 強化讀者互動體驗

除了多層次的報道內容,該系列的報道手段也具有豐富多彩的特征。

一方面融合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可視化手段為一體,不僅活用圖片再現一線採編現場,每一篇5000字報道都配有相應的5分鐘以內的短視頻,讀者可通過圖文深度閱讀,也可通過視頻直觀了解報道內容。如《中國5G為什麼能引領全球?》一文中,通過文字梳理5G的發展脈絡與建設性成果,配合視頻影像展示5G的應用場景,採訪市民問題與專家回應相結合的內容,既翔實地表達了主題的重點,也通過視頻裡“一問一答”的形式回應了群眾們關切的問題。

另一方面,利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交互”特征,充分發揮了讀者的閱讀自主性。在移動端普及、碎片化閱讀流行的趨勢之下,採用H5作為系列報道的綜合形式,讀者可以根據設計界面的動態化標題,自主選擇排列好的五大主題,不僅可即時獲知新增報道,還能隨時查閱所需內容。實現了一個鏈接,多重報道的編排方式,既體現了媒體的融合編輯能力,又提升了讀者的閱讀體驗。同時,人民網的官方微博用“70年70問”作為話題設置,積極與網友進行互動傳播,宏大的主題內容在網友們親身經歷的你一言我一句中變得更加具體、可觀,共同描摹出了一幅幅70年風雨路上的生動圖景。2.2億的閱讀 ,4.5萬的討論,讓這幅畫卷有細節可觀賞,有故事可品味。

“接地氣”:活用微觀視角 映射報道宏觀環境

為什麼“70年70問”系列的全媒體報道能取得優異的傳播效果?關鍵還是在於“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的微觀敘事視角。從小處入手,著眼大局,小視角講大主題,大背景講小故事。

首先體現在對經濟現象解讀上跳脫宏觀敘事。《“小吸管”為何能跟世界做“大生意”?》報道中,通過講述小縣城的小商品創業故事,表現了當代中國的創業者們在政府政策推動、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的紅利下,用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勇氣把“中國制造”推向世界的發展歷程,引出了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中國的小商品正依托“一帶一路”倡議、進口出口聯動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再者,用“下沉視角”在小人物上投射出大中國的變遷與發展。被刊登於《人民日報》頭條的《中國的小巷管理為什麼管用?》一文,講述了居民委員會主任處理“街頭巷尾的那些事兒”,正是文章中小人物們鮮活的形象,讓“協商民主”制度的優勢體現得更充分。

此外,諸如“圈粉”、“正確打開方式”等網絡潮詞出現在了標題、報道中,這種親切活潑的話語方式拉近了與讀者用戶的心理距離,既言簡意賅地表現了主題,又加深了普通大眾對內容的理解。

作為一次優秀的主流融媒體報道實踐,不僅要有“爆款”的運作,更要有“精品”的思維,“70年70問”的系列報道,用70個問號串聯求知的好奇心,在一篇篇深度報道中解密中國奇跡。

(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 特聘教授 岳麓學者 雷躍捷、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 2019級新聞學碩士研究生 梁慕儀)

      延伸閱讀

人民網“70年70問”:主流媒體融媒體實踐又一爆款作品

人民網“70年70問”:重大主題報道策採編發運一體化施行的典型范本

人民網“70年70問”:踐行“四力”要求 呈現滿意答卷

(責編:燕帥、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 未來這些措施讓網絡空間更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