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本網原創

人民網“70年70問”:構建具有理論自信的新敘事

李海波 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
2019年12月23日13:18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70年70問”是創新主題宣傳的一次生動實踐,其體現的理論勇氣和理論自信尤為引人矚目。當前的傳播生態和輿論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民間輿論場”喧嘩沸騰,但主流媒體依然是引領思想輿論的核心力量,而增強引領作用和輻射能力、擴大輿論話語權的關鍵在於主流媒體及新聞工作者。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選自《中國堅持對外援助為什麼不是“窮大方”?》)

【點擊進入人民網“70年70問”專題】

2019年9月-11月,人民網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70年70問”上線,圍繞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五大主題,選取70個重要問題進行了別開生面的解答,獲得如潮好評,成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專題報道中一個貨真價實的“爆款”,也在各大主流媒體的70周年系列報道中成功突圍。

“70年70問”是創新主題宣傳的一次生動實踐,其體現的理論勇氣和理論自信尤為引人矚目。當前的傳播生態和輿論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民間輿論場”喧嘩沸騰,但主流媒體依然是引領思想輿論的核心力量,而增強引領作用和輻射能力、擴大輿論話語權的關鍵,在於主流媒體及其新聞工作者提高思想水平和敘事能力,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真懂真信真踐行”,如此方能向廣大民眾和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故事,真正做到“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就此而言,人民網“70年70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理論自信:主流媒體發揮思想輿論引領作用

“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優秀的HR?”

“中國為什麼被稱為‘流動的中國’?”

“為什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可以寫入聯合國?”

……

這些理論問題主題深刻、立意高遠、復雜宏大,通過故事化的講述方式,呈現出了鮮活清新又大氣恢弘的面貌,視角獨特、角度新穎、縱橫捭闔,體現了主流媒體的理論自信。

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對此,人民網對一些政治性、專業性極強的話題如“為什麼有了紀委,還要設立監委?”“馬克思主義為什麼是‘活’的?”等,在保持專業嚴謹性的同時兼顧到普通大眾的理解,從專業性轉向可讀性,讓政治論述展現“通俗”的一面。

在策劃70周年系列稿件時,人民網專門成立編寫工作組,圍繞五大主題,分別邀請專家學者,舉行多場閉門會議,深入討論、反復商榷、策劃醞釀、共同打磨,為報道的科學性和准確性打下堅實基礎,有的選題還邀請專家進行深入的暑期專題調研。經過多次的研判和推敲,形成了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選題框架,為主題報道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諸如“中國堅持對外援助為什麼不是‘窮大方’?”“中國為什麼要牢牢端穩自己的飯碗”等問題,對社會關切進行了正面回應,用新聞事實對人們熟悉但可能有誤解的領域展開深入分析。而“中國為什麼會有‘相親角’?”“中國的‘小巷總理’為什麼管用?”“中國為什麼要進行‘廁所革命’?”“為什麼蘭州牛肉拉面和沙縣小吃飄香中國?”“中國人為什麼愛跳廣場舞?”等問題,則貼合群眾實際和日常生活,將人們身邊的“小”事與社會發展變革的“大”勢進行了有機結合,立體化呈現出當代中國的脈絡,既嚴肅深刻地表達問題的重點,又通過“接地氣”的語言吸引人們的閱讀興趣。

“70年70問”系列報道精耕內容,將中國的發展進步放在縱向的歷史長河和橫向的全球視野中來觀察思考,縱深感強、視野廣闊,客觀公正地解讀新中國70年歷史性變革中蘊藏的內在邏輯,增強了報道的可信度和感染力,講清楚了歷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優勢。

“70年70問”以小切口梳理大歷史,用小故事講述大時代,觸摸的是每一個普通人正在親身感受到的中國脈搏,以小見大、由點及面地反映出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動細膩地展現了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使讀者在生動的故事中深化了對中國發展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認識和信心,起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創新表達:增強主流媒體“四力”的生動實踐

在2018年8月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干部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增強本領能力,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

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這是全媒體時代主流媒體使命所系、職責所在。人民網在“70年70問”系列報道的安排上,舉全網之力抽調300余名編輯記者,組成70個報道小組,在技術上適應新媒體時代新聞報道的規律,圖文音視頻多媒體採集,同時在角度和寫法上改變過去主題報道高大上的刻板模式,將歷史、理論化為大眾熟悉的問答模式,運用豐富的故事、新聞語言和技巧,增強了受眾的參與感,拉近了與受眾之間的距離,讓每個人對新中國70年的成就有了更深的體會。

融媒體時代的優秀新聞作品,好故事是根本,而生動多樣的表現形式已經不是錦上添花,而是優秀報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70年70問”系列報道以5000字文字、3-5張圖片和5分鐘視頻的“標配”呈現在人們眼前,突破了以往網站新聞報道碎片化、報道形式單一的刻板印象,在PC端、手機端等不同媒介因“媒”制宜,運用合適的編輯方法如添加導讀、穿插圖片等。

同時,“70年70問”採用全網多平台發送,除了自有的人民網PC端、手機端、人民視頻、人民日報客戶端等全媒體終端外,還在第三方平台上的人民網法人微博、官方微信、官方抖音、快手賬號、學習強國客戶端、今日頭條、百家號、騰訊新聞、愛奇藝、UC大魚號、華為手機負一屏、騰訊企鵝號等發布,還有一些媒體平台自發轉載,形成了廣泛的強勢傳播。而從9月至11月底長達80余天的發布周期,使整個系列報道有了連貫性,保持了持續的熱度和關注度——新浪微博的“#70年70問#”話題,共計獲得了2.3億的閱讀量,4.5萬的討論數。

作為主流媒體,人民網通過“70年70問”系列報道生動踐行了“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系列報道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和政治方向,遵循了客觀真實的新聞傳播規律,創新了融媒體時代的多種傳播形式,實現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和互動效果。可以說,“70年70問”是當前媒體融合發展條件下,主流媒體創新主題宣傳報道的一次成功實踐,以主流媒體的理論自信和創新表達,提高了思想輿論的引導水平。

      延伸閱讀

人民網“70年70問”:主流媒體融媒體實踐又一爆款作品

人民網“70年70問”:重大主題報道策採編發運一體化施行的典型范本

人民網“70年70問”:踐行“四力”要求 呈現滿意答卷

人民網“70年70問”:主流媒體要造“爆款” 更要做“精品”

遵循新聞傳播規律 創新重大主題宣傳的成功實踐——評人民網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70年70問”

(責編:燕帥、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 未來這些措施讓網絡空間更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