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传媒频道|人民网研究院

——2019年复旦大学篇

历年获奖名单

2019人民网奖学金获奖名单:
范佳秋、周源、王雅琪、何敏君、郭奕谌、文灿
2019人民网优秀论文获奖者名单:
一等奖:梁方圆、王风范
二等奖:李泓、王崟欣、俞宏浩、许凯豪、王跃
三等奖:赵知乐、邹凯欣、冯文丽、陈禹潜、张钰杰、程欣然

往年奖学金获奖论文回顾:

2018复旦大学篇
2017复旦大学篇
2016复旦大学篇
2015复旦大学篇
2014复旦大学篇
2013复旦大学篇
2012复旦大学篇

优秀论文一等奖(1)

插入文字代码如下

梁方圆、王风范

网络环境下自媒体“洗稿”的版权问题探究——以新闻版权模糊性为视角
长期以来,对于新闻版权(又称著作权)的争论一直存在,从大众媒介时代关注时事新闻的界定,到数字化媒介时代提出聚合类新闻平台的转载链接问题,再到自媒体井喷式发展的当下,“洗稿”行为层出不穷,对此是否侵权的讨论也未曾休止。而本文旨在基于新闻版权的模糊性来探讨“洗稿”行为究竟是否造成对版权的侵犯,结合现有的网络环境,分析法律在著作权客体、归属问题以及合理使用的边界问题上存在的不确定性,并进一步探究该争议背后的价值理念倾向,探索在互联网环境下新闻版权保护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为新闻业和我国法律的发展提供一点思考。
详细 >>

优秀论文二等奖(3)

李泓

社交语言新变体对社会互动机制的承继与重构——试析社交媒体中的字母缩写应用,以微信为例
通过对复旦大学不同院系学生关于微信聊天中字母缩写使用的质性访谈,可以发现,字母缩写作为社会交往形式的新变体,在互联网新语境下重构了群体身份和信息获取的区隔。实用主义、游戏性质、社交惯习及参考群体于多个层面推助了字母缩写的衍化与扩展。探讨这一后现代“语用游戏”对理解新媒体场景中社会如何展开互动有一定裨益。
详细 >>

王崟欣、俞宏浩、许凯豪

试论媒介融合的组织框架建构——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的媒介融合实践为例
随着网络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日益普及和渗透,我国学者从20世纪末便开始关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整合与融合的问题,直至2004年蔡雯教授将“媒介融合”[1]从国外引入,学术界才开始出现对于“媒介融合”的学理性研究。2010年“三网融合”试点和2011年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我国媒介融合的学术研究才得以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我国学界围绕媒介融合所开展的研究呈现多角度、多方面的全方位态势,但其中基于媒体组织框架建构的媒介融合研究却相对缺乏。
详细 >>

王跃

人民网《三评》专题评论话语特色研究
网络专题评论是新闻网站强化内容竞争力、提升舆论影响力的重要内容。本文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和话语分析法,以人民网《三评》专题网页的所有文章为研究样本(N=24),分析主流媒体网络专题评论的话语特色,探讨其提升信息传播力和舆论影响力的方式。研究发现,《三评》系列评论在文本上具有篇幅短小、标题论辩色彩强、大量使用隐喻等特点;在语境层面通过聚焦批评企业问题、建构法治价值认同等方式来引导舆论,进而发挥主流媒体评论的社会价值。
详细 >>

优秀论文三等奖(6)

赵知乐

上海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点赞”行为对其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
“点赞”是一种低成本的网络互动形式,广泛运用于各社交媒体平台。本研究以微信朋友圈为主要研究平台,以上海市高校大学生为主要人群,探讨点赞对其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学生为对象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后发放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209份。通过SPSS数据处理后发现,点赞个数与个体的桥梁型(弱关系)社会资本和线下(基于现实生活而形成关系)社会资本呈现正相关。给同一类型对象点赞有助于个体获得多种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点赞党”(又名“赞美党”)行为不利于社会资本的获得。本研究充实了“社会资本”与“网络互动行为”领域研究,对如何通过社交媒体构建更强大的个体社会资本,发展更有强大的人际关系网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详细 >>

邹凯欣

用数据讲好新闻:基于财新网“数字说”数据新闻特点分析
大数据时代推动了新闻业的变革,数据新闻是在此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型新闻报道样式。本文以财新网“数字说”频道为研究对象,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探究其数据新闻的特点,找寻可供其他媒体学习借鉴之处。 目前国内的数据新闻尚处于探索阶段,“数字说”数据新闻呈现出的特点值得业内参考,为学者提供研究案例,有助于丰富理论体系,而它存在的不足也会对自身和其他媒体有所启发,推动我国数据新闻领域的整体发展。
详细 >>

冯文丽

数据驱动的新闻业——美国的媒介转型
数据的获取、搜集、存储、处理,必然与计算机技术有关。大量数据的交互、传播与互联网相关。互联网海量的信息需要搜索引擎,开放、交互的网络环境催生了社交媒体,它们留存了大量数据,新闻传播成为了全新的实践。数据蕴含了无穷丰富的意义,大数据成为传媒业新的内驱力。
详细 >>

陈禹潜

人民日报新媒体新闻评论话语分析——以微信订阅号为例
本文以“人民日报评论”这一影响力较大微信订阅号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分析的理论,对这一公众号的文本、语境做深入的剖析。在研究后,我们可以发现相对于人民日报原本的语言风格,其新媒体评论订阅号做出了巨大的改变。在“文本”视角中,其表现为风格口语化、主题社会化、句式网络化、修辞文学化等特征。在“语境”视角中,在生产过程中表现为严格把关、评论员专业化等特征,在内容输出过程中表现为具有公信力、塑造“对话式”情境、内容与形式脱节等特征。
详细 >>

张钰杰

浅析短视频 APP 的市场传播策略——以腾讯微视为例
2019年2月起,在竞争激烈的短视频APP市场,腾讯微视默默实现着自己的“逆袭”。从2017年回归至今,微视的用户规模在2019年近几个月内实现了突破式增长,本文基于“微视何以成功实现用户增长的突破”这个问题,从开辟粉丝经济新市场、多样化互动模式、内容创作升级等各环节出发探讨其成功的经验与存在的不足。最后,运用 SWOT 模型分析腾讯微视在全球化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威胁与机遇,提出对未来的策略性展望,亦可为短视频APP开拓市场做策略借鉴。
详细 >>

程欣然

试论媒介融合对媒介品牌形象建设的作用——以“浙江新闻”移动客户端媒介融合实践为例
面临全新的媒介环境,无论新老媒体都渐渐认识到,媒体品牌才是媒体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浙江新闻”作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一款新闻客户端,在2017年发布了5.0版本以及自己全新的品牌形象“更见价值,浙就是我”,这一品牌形象针对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深度融合背景,三端内容呈现全面升级提出。本研究通过质化研究,使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探究分析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新闻”移动客户端的媒介融合实践,得到媒介融合对于“浙江新闻”移动客户端从公信力、传播力、美誉度三方面建设自身品牌形象的作用,并对此类实践提出反思和建议。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