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文]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研究【3】--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八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研究【3】

——以大型纪录片《美丽中国》对中国的形象塑造为例

王铮

2012年12月05日14:16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三,美丽中国面临的问题与原因

在全球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对于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环境问题则显得更为显著,正因如此,中国的生态也面临着严重的考验。野生动物数量的锐减,河流的干涸,以及荒漠化现象的日益加剧,加之西藏所处地带是全球环境问题的一个关键地带,全世界对于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也在持续走高。

在《美丽中国》这部纪录片中,为我们展示了许多中国的奇珍异兽,在赞叹奇迹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生态问题亦在日益严重,最明显的表现便在于野生动物的减少,以及森林的破坏。

不难发现,野生动物的减少原因主要在于日渐稠密的人口与动物之间生存空间的矛盾在逐渐激化,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有一组画面,是亚洲大象害怕前来保护区的人们,并一味躲避他们的画面;第二个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经济建设用地侵占或污染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如青藏铁路横跨了藏羚羊的迁移路线,珠三角被严重污染,海豚时常受到汽船轰鸣声的骚扰等;第三个原因在于,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不强,不少人将野生动物用作药物生产,如中药产业的发展,以及将野生动物作为美味佳肴,甚至是非法贩卖,过度的捕捞和猎杀,直接导致了野生动物的加速减少。

而中国面临的另一重大问题,在于传统文明的逐渐流失,而这一显现在少数民族文明的逐渐流失上体现的更为显著。尽管国家励志于保护传统文明,但由于城市化水平的加快,不少中国人民放弃传统的生活方式,逐渐融入于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当中,如此以传统生活方式为依托的自然文明则在逐渐消失,例如在北方的鄂温克族曾与驯鹿之间存在着极为奇妙的合作方式,但由于在此区域过游牧生活的人越来越少,这种人类帮助驯鹿接生,抚养小鹿的合作关系可能是最后一代。传统文明逐渐消亡的另一个表现在于传统建筑的逐渐消失,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不少立于城市中心的传统建筑都面临被拆毁的危机,而传统建筑传统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因此,中国的传统文明的传承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极为重大的考验。

四,结语

《美丽中国》为观众描绘了一个神奇,充满奇迹与生命力的土地,但这片土地并不是尽善尽美的,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理念中,奉行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的确是是具有可行性的真理,而现代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个真理,中国已逐渐回归传统。

中国占据了全球环境的重要地理位置,其中以西藏最为显著,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后一个隐秘的国家,更是由她见证了许许多多的奇迹,无论是生命的奇迹还是生态的奇迹,野生动物与中国人民顽强的生命力,无一不体现着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勃勃生机,正如影片结尾所描述的那样:“如果这世上有人能解决大规模的环境问题,那一定是中国。这不仅对于中国来说有重大的意义,这对于全世界人民都是一样。”(作者系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10级传播系学生)

参考文献:

陈国钦 《纪录片解析》 2007.5

彭吉象 《影视鉴赏》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