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文]“80后”集体怀旧的媒介景观【4】--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八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80后”集体怀旧的媒介景观【4】

王艳芳

2012年12月05日16:48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三,景观的呈现

(一)内容呈现

1.垂涎?饮食

2012年,在食品安全令人堪忧的当下,一部唯美的饮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全国,而这部纪录片的脉络线索主要是根据中国地理空间分布梳理整合的,是从空间的角度来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而在“80后”集体怀旧的景观建构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不过它不是从地理空间维度前来建构的,而是从时间的角度来梳理的,主要内容是将成长历程中所享受过的零食、饮料,甚至包括小时候在野外遇到的好吃的野果子等用能够掌握的媒介手段展现出来。2011年出版的《80后集体回忆》一书中就涉及到了“80后”吃、喝的问题,从个体角度利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个人情感,折射出了一代人的光芒,成为一代人无法忘记的回忆。[16]同样,涉及“80后”集体回忆的短片《80后童年的经典回忆》中就提到了“80后”成长过程一些风靡孩提时代的食物——唐僧肉、大白兔奶糖、棒冰等。虽然这些东西现在看起来很不起眼,甚至不合口味,但是在当年物质经济发展条件下,其中承载的意义早已不是物质相对丰厚的“90后”所能体验到的了。所以,针对这种现象,淘宝网上有商家特意推出“80后怀旧经典零食”版块,经营这一代人成长过程中吃过的零食。正如网友“青春纪念册520”看完《80后童年的经典回忆》之后,评论到:“其实吸引我们的并不是这些镜头的本身,而是它勾起了我们太多的青春记忆,我们想找回的只是能勾起我们那些年记忆的纽带,而这些经典镜头就是这个纽带!!”[17]

2.向往?玩乐

2010年,“80后”集体踏入了三十岁的大门。俗话说,三十而立,而立之年也是催促“80后”成家立业的信号。这是一种成熟的信号,也是一种带有压迫感的信号。因为这意味着“80后”即将失去为生活不如意而辩解的权利,而是全身投入到社会的洪流之中。对于“80后”来说,这股洪流也许是顺风顺水,也许是逆流坎坷,但不管是哪种情况,“80后”只有独立面对的权利。而且,面对的很可能就是社会中的尔虞我诈,很可能就是社会中的错综复杂。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观看事物的方式也大有不同,再也没有了小时候观看动画片时候单纯的心境。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开始怀念,怀念童年时候的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怀念童年生活过程中玩乐的游戏,怀念小时候观看动画片时候的快乐,听儿歌时候的逍遥,甚至稍微大一点之后追星的疯狂。所以,现在很多书籍、影像中经常出现这些场景,甚至很多媒体或者其他的个体刻意的组织一些童年玩乐主题的活动。上文中提到的那个短片《80后童年的经典回忆》就罗列了很多小时候玩过的游戏——跳房子、丢沙包、弹玻璃球、弹弹弓等,一些拥有过的玩具——水枪、橡皮泥、万花筒等。一帮爱好变形金刚的人,在没有任何资金赞助的情况下自发组织了变形金刚年会。[18]2012年5月25日新安晚报99度社区发起“成人儿童节童趣派对——寻找遗失的美好”活动。[19]同样,现在有很多商家也在开始打起怀旧牌,推出怀旧主题的旅行、聚会、婚礼等,甚至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都要打起怀旧的念头。不管是媒介的报道,还是通过自己掌握的媒介来表达,这种对往日玩乐的怀念,是一种回忆,同时也带有一种向往的味道,但这种呈现出来的对于玩乐的向往不再是以往单纯的玩乐,更多的是一种寄托于之的世界观的集合。

3.缅怀?感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出自《牡丹亭》题记中的这句曲词,对于人们感情之事描述的淋漓尽致。对于正处于青年阶段、经历着感情起起伏伏的“80后”来说更是透彻心扉。通过日益丰富的媒介报道,或者时下流行的新媒体传播方式,日益浮躁的社会风气,时下流行的拜金主义,越来越多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让原本单纯的感情世界徒增一层尘埃。原本以为拥有爱情便拥有一切的“80后”在为未来奋斗的时候,却不得不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所以,他们开始怀念过去,怀念当初男女拉手都会脸红的年代,怀念那个偷偷写纸条表白的年代,怀念那个青涩单纯尴尬的年代。“80后”集体怀旧的话题本身就是从论坛中“李雷和韩梅梅”的故事开始的,这里面不仅仅是两个虚拟人物的感情纠葛,实际上也是众多“80后”共同拥有的感情认知。虽然在这个故事的建构的过程中,大家使用着一些幽默、灰色的语言方式,但是这个群体却能够读懂其中包含着的深层含义。感情的事情是美好的,犹如出水的芙蓉,本来就不需要雕饰的,自然的美才是纯真的美。可是,现实的状况让这个群体无法,至少是很难看到这种真实的美。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怀旧景观的建构过程中,“80后”在自己能够掌握的论坛之中发动脑筋编织着有自己特色的“李雷和韩梅梅”的故事,缅怀这种纯真感情,是怀念,更是期盼,不管是错过了,还是尚未遇到。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影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一上映就受到观众,尤其是“80后”的热捧了。

4.感慨?人生

“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这是2010年上映的微电影《老男孩》片尾打出来的字幕。这部微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触动了当今“80后”关于理想和现实差距的困惑的神经末梢。对于任何问题的讨论,在追求了物质层面的吃喝玩乐之后,会进一步谈论到人生大事,也就是感情问题,随后便会升华到对人生思考的层面。处于人生转折之际,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80后”通过能够掌握的网络媒体怀旧,在网络上发出感慨,发表自己的怀旧情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理想和现实的碰撞,现实的功利心态,打击着原本梦想的单纯冲动。时代环境的变化,打压着青年一代的梦想与自信,所以,以《老男孩》为代表的影像在展现梦想与现实差距的同时,更是促使着“80后”重新审视自己身边的环境,重新审视自己的梦想,重新审视自己是不是还是曾经的自己。就像是剧中选秀活动激起主人公仅残存的一点梦想之后参加活动却一无所获一样,感慨人生无常,命运多造化人的同时也给自己多打把气,给自己一个乐观轻松的心态。就像是一个网友看过之后说的:“现实有能力让你低下高昂的头颅,把内心的小梦想搁浅,柴米油盐变成‘大梦想’。不过,青春凋零已成现实,生命存在一天,梦想就有机会扎根发芽。没有人为我祝福的时候,自己也可以为自己喝彩。”这就是现在“80后”通过自己能够掌握的媒介与传统媒介相互配合制造出来的怀旧景观给我们呈现的一种模式:感慨人生,但绝不悲观;批判现实,却尚未绝望。

(二)原因呈现

媒介时代,人们不再是满足于工业时代的商品交换,而是追逐信息时代看得到的内容交换与消费,即对景观的消费,“现实显现于景观,景观就是现实”[20]。“80后”的生活也因为媒体的参与,利用特定的风格文化形成许多的“景观秀”,这些景观在“秀”的同时也在影响着这个群体对于共通的意义空间的建构,这些共通的意义空间最终成为“80后”群体意识的一个基础。

同时,在城市化进程加快而促进社会人群分离的背景下,“80后”作为城市化过程中新生的主力军,但却缺少与之相对于主体话语权。“80后”通过利用媒体制造的景观,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统一的手段,对于该群体关于身份认同的追求与话语权的争夺创造了条件,满足了“80后”对群体文化审美的需要,有利于实现了这个群体之间新的社会关系的建构。

另外,“80后”成长背景正是中国社会变革的时间段,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遭遇着波折。对于“80后”群体来讲,社会阅历越多,越发现现实的世界同他们成长环境中提供的理想世界并不是一样的,甚至同以往的经验相悖。他们美好的成长经历,慢慢的被食品安全、“潜规则”、 高房价、低收入、腐败、婚外恋等等一系列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所困扰,同他们在理想教育中产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冲突。所以,这个群体想要摆脱这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的束缚。但是苦于能力不足,不能反叛于社会,只得借助于回忆往事,寻求一种“想象”的认同,利用属于他们这个群体的媒介符号营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媒介景观。

四,总结

正如在前文分析的一样,这种景观的建构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特定的社会背景,而这些背景又决定着这种景观呈现出来的上述内容。从外观的直觉,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景观包含着的无非是“80后”的日常生活,而实质上却饱含着这个群体对于他们共同的经历的一种认识,正是这种对共同经历的认识让这个群体具有了达成一致的想象的理由,通过媒体的互动最终形成了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景观。从这些具有“仪式性”的景观建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媒介景观的建构与呈现是沿着“风格化的娱乐景观,符号化的商业景观”的脉络存在,而最终的目的却是在规范着媒体的使用群体之间存在的新的社会关系,影响这个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构。(作者系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

注释:

[1][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第3页,王昭凤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2]袁芬,袁晶,《网络环境下80后怀旧文化浅析》[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朱峰,杨卫华,刘爽,刘伟,《集体记忆情境下的80后晒童年现象的社会学思考》[J],《山东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第3页,王昭凤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5][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第3页,王昭凤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6]天涯社区《八一八中学英语课本中为虾米有一个奇怪的名字——Han Meimei》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124376.shtml

[7]《80后绝版青春记忆:李雷和韩梅梅 那回不来的小暧昧》http://www.kaixin001.com/repaste/7884689_1436265975.html?stat=xh

[8]豆瓣小组“李雷都这么牛逼了韩梅梅却不喜欢他” http://www.douban.com/group/lihan/

[9]《李雷和韩梅梅之歌》走红网络 掀起怀旧情怀http://ent.sina.com.cn/y/2009-11-27/12002787631.shtml

[10]《李雷and韩梅梅》80后集体怀旧中http://people.hnce.com.cn/c/2010-02-22/61175.shtml

[11] 央视网络春晚开场 徐誉滕再唱《李雷和韩梅梅》http://ent.qq.com/a/20110125/000395.htm

[12]《李雷和韩梅梅》集体怀旧 九剧场上演青春之约http://baike.baidu.com/view/2605898.htm

[13] 2008级表演班毕业大戏首场演出http://ahnews.ahu.edu.cn/n/2011-11-17/203835.shtml

[14]百度百科“李雷的2012” http://baike.baidu.com/view/6900738.htm

[15]袁芬,袁晶,《网络环境下80后怀旧文化浅析》[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6][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第10页,王昭凤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17]豆瓣读书《80后集体回忆》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503522/

[18]优酷视频《80后童年经典回忆》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c3OTEyNDg=.html

[19]朱峰,杨卫华,刘爽,刘伟,《集体记忆情境下的80后晒童年现象的社会学思考》,《山东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0]“新安晚报99度社区”新浪微博:http://weibo.com/1805685140/ykLPBxqnT?type=repost

[21][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第4页,王昭凤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