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文]农民电视媒介的接触与使用的实证研究【4】--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八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农民电视媒介的接触与使用的实证研究【4】

——以山西省晋中、运城、吕梁地区农村为调查对象

彭惠智

2012年12月06日14:15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4.农民职业身份与接触行为的多元化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原本从事单一农业生产劳动的农民群体在媒介接触方面产生了分化现象,这种分化现象是在农民身份从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随着农村受众由原来的生产者向销售者、加工者转变,从第一产业的传统农民角色向第二、第三产业的农民角色涉入,农民群体产生了不同的分层,新型农民的媒介接触行为渐趋多元化,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而传统角色的农民则变得弱势,体现在媒介接触方面为媒介接触面窄,信息接受和鉴别能力低,承担和维护相应媒介的经济能力差,媒介参与意识差等。

调查表明,电视媒介在农民、农民工群体中拥有较高的可信度,而在教师、干部和商业、服务业人员的群体中却表现不佳甚至落后于纸质媒体。这表明,农民身份从单一向多元的转变过程中,其媒介接触形式也随之变化。

5.收入水平与电视媒介可信度成负相关

图6的总体数据显示,多数农民对电视媒介的可信度保持在较高水平。

从趋势来看,收入水平越高,对电视媒介的可信度则越低,收入水平与电视媒介的可信度大致成负相关。这是因为,收入水平低则意味着个人或家庭的文化投入能力低,造成媒介接触方式单一,在无其他媒介可供使用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相信电视媒介。

马克思指出:“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只有在最基本的生存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才会有精神方面的需要,才能进入到另一个层次处理媒介信息。

6.文化程度与电视可信度的关系

图7表明,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受众对电视媒介的可信度在逐渐降低。

农民的文化程度决定了农村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和解读能力。对不具备文字解读能力的文盲和半文盲而言,电视和广播成为其唯一可以利用的媒介,而电视媒介又在大众媒介的对农传播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强势地位,故而文化水平较低的受众在长期接触和使用电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该媒体的较强的依赖性。

就媒介特性来看,不同文化水平的受众对电视可信度的认知差异正凸显出电视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学者认为,这是因为电视“受众更相信‘眼见为真’的直观表现形式,更容易给受众带来信任感。”

要摆脱这种媒介接触形式单一的困境,唯有借助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现代化问题专家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呼吁:“发展最终所要求的是人在素质方面的改变,这种改变是获得更大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方式,同时也是发展过程自身的伟大目标之一”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