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话题”:因为特色,所以获奖--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2年12月上

“健康话题”:因为特色,所以获奖

杨青平 王丽娜 王长杰

2013年01月04日17:06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媒体,获“中国新闻名专栏”的,大河网“焦点网谈”在先,《大河健康报》“健康话题”在今。“焦点网谈”2006年获奖,是中国互联网首个“中国新闻名专栏”;“健康话题”今年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新闻名专栏),是河南省纸质媒体首个“中国新闻名专栏”。

“健康话题”为什么能获奖?评委们说,是因为它独具的科学评论的特色。为什么是“独具的”?因为其他媒体没有。什么是“科学评论”?就是以新闻评论的笔法阐述科学观念、科学知识。这就是特色。

写作方法独具特色

报纸不能没有评论,即便是健康类报纸,也不能没有评论。《大河健康报》注重实用性,但也要让评论占有一席之地。

评论不好写,所以许多写作者不写评论、不敢写评论、不会写评论。评论不容易写活、不容易写得生动,所以许多读者不愿意读评论。因为这两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当初开辟这个专栏的时候,有意不叫评论,而叫“话题”,以鼓励作者写,吸引读者读。

“健康话题”当然要说健康,可是如果只说健康,未免单调,未免乏味,而且说着说着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所以要围绕健康向四周发散,尽可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这样就有百变的话题、百变的话语,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健康的宗旨不能变。

“健康话题”经常涉及历史,这是我们有意为之。这个路数对不对呢?这次中国新闻奖颁奖会上,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作为获奖代表上台发言,她说他们的获奖评论是从党史中汲取营养。由此我们想到,“健康话题”从古代历史中汲取营养,不亦可乎?

既然是“话题”,那么怎么说都行,这就要突破传统的评论模式,别那么正经八百,要不拘一格,但绝不能像网络上的评论那样胡论瞎侃。

“健康话题”算什么样的文体呢?上海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把“健康话题”称为“四像”、“四不像”:像评论又不像评论;像杂文又不像杂文;像散文又不像散文;像科普文章又不像科普文章。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追求的不拘一格。因此,上海大学出版社欣然把2008年、2009年、2010年的“健康话题”结集出版,书名叫《观念决定健康》。

“健康话题”写健康,要写出知识、写出思想,为了吸引读者读,还要有趣味。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吸引了一大批文化程度比较高的读者,可是文化程度比较低的读者却不喜欢,所幸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的文化程度都不低。众口难调,我们只能照顾大多数人的口味。

办报思想独具特色

新闻界常说“政治家办报”,这是说媒体的政治导向要正确。若政治导向错误,将误国误民。其实,新闻界也应当强调“科学家办报”,如果科学导向错误,也会误国误民。

大跃进时期,媒体政治导向压服科学导向沿着错误的道路迅跑,政治放卫星,科学做解释,亩产几千斤、几万斤、几十万斤的假数字竟然一时让人信以为真。

改革开放以后,政治导向正确了,但是却与科学导向分离了,一些媒体一边宣传改革开放,一边宣传伪气功,持续20年,让亿万人走火入魔。

伪气功热戛然而止以后,伪养生热又持续10年,这完全是一些出版社、电视台、报纸、网站煽动起来的。所幸主流媒体的科学意识终于觉醒,遂使伪养生大师销声匿迹。

伴随着伪养生热,一些出版社、电视台、报纸、网站也在妖魔化转基因。转基因之争其实不是科学之争,而是主义之争,是极端环保主义与和谐发展主义之争。极少数科学家奉行极端环保主义,宁要原生态,不要发展,所以反对转基因;绝大多数科学家奉行和谐发展主义,让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因而支持转基因。在我国,培育农作物转基因新品种并实现产业化,是国务院2008年确定的中长期重大科技专项,已写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科学导向正确的媒体,其科学报道也仅仅局限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成果,而缺乏指导生活的科普宣传。

《大河健康报》是党报的子报,也姓党,也应坚持“政治家办报”,但毕竟是专业报,更主要的是坚持“科学家办报”,这就是我们的办报思想。我们牢牢把握科学导向,坚定不移地批判伪科学、伪养生,不遗余力地传播真科学,为读者解疑释惑,在全国媒体之林中独树一帜。

报纸参评“中国新闻名专栏”,必须提供12个月的每月第二周的1篇作品,这相当于“随机取样”,看你的日常水平。《大河健康报》提供的每月第二周的作品,有批判伪科学、伪养生的,有新医改的,有转基因的。还要提供2篇代表作,看你的最高水平。可见,评上名专栏比评上单篇的好新闻更难。

评委们都是新闻专家,不是科学专家,所以对“健康话题”的科学评论感到耳目一新,认为这就是特色。现在回想,我们感到,之所以获奖,主要得益于科学,得益于我们“科学家办报”的思想。

我们的新闻观独具特色

中国记协主办的《三项学习教育通讯》2012年第6期发表了我们撰写的《大河健康报:传播科学的声音》一文,我们在文中表达了我们的新闻观。其中写道:

有些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不是由事物的表象决定的,而是由事物内在的科学性来决定的。

科学的真谛就是实事求是,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对于那些具有科学内涵的新闻事件来说,应该先弄懂科学,然后才能实事求是地把握真实性,不懂科学,甚至置科学于不顾,就不能保证真实性。

“三贴近”要求记者贴近实际,对于那些具有科学内涵的新闻事件来说,贴近实际就是贴近科学。

“走转改”要求记者转变作风,当记者面对那些具有科学内涵的新闻事件时,记者的工作作风就要转变为科学作风,重视科学、尊重科学。

科学与政治、经济相伴而发展,许多新闻事件都具有科学内涵。从这个角度来看,媒体的科学导向,可把政治导向落到实处;媒体的科学评论,和新闻评论具有同等的力量。

因为独具特色,所以让人耳目一新

“健康话题”因有特色而获奖,因有特色而让人耳目一新。具体来说,是怎样的特色呢?仅举一篇如下,窥一斑而知全豹。

食品为什么这么香

现在的食品,远比过去的香,为什么?这要从分子层面进行分析。

食品千万种,食品中的营养分子也就5种,分别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由脂肪酸组成的脂肪分子,由糖组成的淀粉分子,还有维生素分子、矿物质分子。这5种分子,有些许香味,但很淡,可是我们炖鸡、煮肉、烹鱼、蒸馒头、吃水果,却分明闻到了浓郁的香味,咋解释?原来,这浓郁的香味主要来自这5种营养分子之外的芳香族分子,因为芳香,就把它们划为一族。芳香族分子在食物中含量很少,却决定着食物的品味。

芳香族分子有数千种,它们的名称中常含有“醇”、“酯”、“酚”、“醛”、“酮”、“醚”、“苯”、“萜”等字眼,它们在食物中含量很少,却在非食物的植物中含量较多,这些植物被称为香料植物,香料植物有数千种,可用来为食物增香的有数百种,它们使食物更香。

古代的名厨都利用香料植物为食物增香。彭祖以茶籽炖野鸡,肉美汤鲜,献于尧帝,尧帝大喜,封彭祖为诸侯。伊尹利用香料植物为商汤调制鹄鸟之羹,而为商汤倚重,伊尹由调味之道而明治国之道,被商汤任用为相。易牙利用香料植物为齐桓公调制美味,齐桓公只吃易牙做的饭。香料植物大多有药效,易牙竟治好了齐桓公爱姬的慢性病,易牙因此被宠信。明末南京秦淮名妓董小宛,烹饪的肉有松柏之味,烹饪的鱼有兰竹之香,佐以茶叶改良东坡肉,史称董肉,搁在今天,电视台一定会请她主持美女私房菜。

现在的地方名吃都是因为香料植物而有名气。比如,北方的一些老字号烩面,名气不在于面,而在于汤,面谁都会拉,而汤里的香料植物的配方是秘而不宣的。香料植物南方居多,有的香料植物人所共知。比如香茅,顾名思义,是气味芳香的茅草。普通茅草无香气,常用来搓草绳、编草苫、搭茅屋。茅屋象征贫寒,杜甫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被传诵千年。也有豪华茅屋。王维有诗:“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文杏就是银杏,银杏树也有香气,用银杏树做栋梁,用香茅覆屋顶,满屋芳香,尽显奢华。香茅珍贵,一般不用来搭茅屋,而用做香料。云南傣族把香茅浸于水中,这水便成了柠檬水;用香茅做汤料、用香茅做烹调料、用香茅捆扎活鱼小火慢烤,皆有鲜美奇香之味道。

只用香料植物增香,至今仍为一些饭店所恪守,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也有一些饭店用香精增香,这也不必谴责。香精就是香料植物的精华,把香料植物中的芳香分子提取出来就是香精。香精是现代食品工业、烹饪业的核心:为了满足消费、引导消费而开发香精,香精已有数千种;一种香精一种香味,几种香精又可组合成一种香味,千变万化,以至无穷。香精使食品风味万种。没有鱼的鱼汤、没有骨头的骨头汤,都是用了香精;方便面、休闲食品、膨化食品、洋快餐味道独特,也是因为香精。康师傅方便面的广告说“就是这个味”,这个味独一无二。豫东曾经有位才高八斗、风趣幽默的县委书记鼓励基层干部敢于办企业,说:“康师傅方便面不就是干面条吗?咱们农村妇女哪个都会做。”是的,干面条好做,却做不出那个味。

食品工业、烹饪业用的香精叫食用香精,还有化妆品用的香精、酒用香精、卷烟用香精等等。味精、鸡精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不属于食用香精,食用香精的主要成分就是醇类、酯类、酚类、醛类、酮类、醚类、苯类、萜类等等。按来源分,香精可分为天然香精、合成香精。天然香精从植物中提取,合成香精是化学合成的。人们崇尚自然,可以接受天然香精,却排斥合成香精。其实,天然香精很少,而合成香精很多。合成香精的分子与天然香精的分子相同或相仿,是无害的,是经过国家批准使用的,但是为了迎合消费者,都回避“合成”二字,只标注“食用香精”。

为什么天然香精很少?因为成本很高。像采野菜那样采集野生香料植物,很费人工;人工种植香料植物要占用耕地,更比种庄稼费人工;从香料植物中提取香精,犹如冶炼矿石提取稀有金属,废物多,获取少,不到千分之一。法国香精闻名全球,种植的香料植物才有50万亩,而合成香精则不可胜数;日本耕地有限,更以合成香精为主;我国新疆一家大型香精企业只种了600亩香料植物,而生产的香精却可铺满600亩土地,毫无疑问,大多是合成的。

为什么合成香精很多?除了成本低,更因为可以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香味。有无数的有机分子可供组合,无数次地进行化学反应,便不断生成新的自然界没有的芳香分子。此香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若彭祖、伊尹、易牙、董小宛再世,必然自愧弗如。

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消费者口味求新求变,香精需求量越来越大,越是富裕国家需求量越大。若都用天然香精,人工栽培的香料植物不如野生的,那么植被将遭浩劫。若崇尚自然,就接受合成香精吧。

食品极大丰富以后,人人讲究味道。越香越享受,享受的实质是刺激,你的味蕾、你的胃偶被刺激是享受,连续被刺激就是受罪,方便面连吃三天如何?肯定倒了胃口,而白水青菜煮面条一辈子也吃不烦。表现为味道的芳香分子毕竟不是营养,所以,为健康计,不要一味地追求味道,可是,就有那么多人就是要一味地追求味道,就像有权的、有钱的、有魅力的人一味地追求美色。奈何?

(作者单位:大河健康报社)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