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选秀时代,对于中国电视综艺而言,“做什么”固然重要,但是“怎么做”更为重要。对于任何一个电视媒体来讲,只要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访谈、职场、情感、服务类的综艺节目都可以做。以综艺选秀为例,尽管《超级女声》之后综艺选秀节目迎来了一段“冷淡期”,但我们依然可以发现荧屏上活跃着综艺选秀的身影,如《快乐男声》、《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名师高徒》、《花儿朵朵》。其他节目类型也一样,尽管潮起潮落、花盛花败,但总是有潮,也总是有花,这就是一种坚持。坚持是电视综艺乃至中国电视,能够发展至今出现一些骄人成绩的最宝贵品质之一。
可是这种品质往往被忽视,我们总是喜欢羡慕《超级女声》的火爆荧屏,但是却常常忽略了湖南卫视自《快乐大本营》之后就一直在引领着中国电视娱乐的大潮;我们总是“嫉妒”《非诚勿扰》的收视大观,但是却常常忽略了孟非自《南京零距离》之后就已经因为独特的新闻评论风格积攒了巨大的人气;我们总是“恨”《中国好声音》为何不花落我家?但是却常常忽略了浙江卫视自《我爱记歌词》之后就始终在歌艺选秀道路上坚守如一。总之,细究会发现它们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偶尔为之的,没有长期的坚持,不可能想到去国外引进类似的先进节目模式;没有长期的坚持,很难一下子达到这么高的制作水准;没有长期的坚持,不可能拥有这么大的观众群。
太多节目喜欢跟风,当某个节目类型火了之后,纷纷上马;当这阵风风力不足时,马上撤离,永远在模仿,永远难以超越。以观众心理接受角度而论,任何节目类型都有活跃期和平静期,观众对节目忠实程度的强弱,某种程度上跟节目自身的创意投入成正比,因此,没有不成功的节目类型,只是因为还没有找到更适合观众的节目形式、内容以及符合市场规律与媒体规律的生产模式而已。这个过程需要探索,探索的过程是艰辛的,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意志不坚定者难免会退缩。成功者就是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坚持到最后的那一小部分人。
说到模式,有人往往将模式等同于墨守陈规,其实,模式是一种规律的发现和运用,一种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因为模式的创立就沾沾自喜就是一种裹足不前,模式的发现只是暂时的胜利,没有完善的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对于中国电视而言,不是模式多了而是少了;不是模式不好,而是缺乏好的模式。节目创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 形式创新注重融合。从目前成功的综艺节目可以发现,它们并不仅仅满足于国外成功版式的复制,而是主动融入新元素,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例如《非诚勿扰》作为一档情感服务类综艺节目,融入了新闻的时效性、民生新闻的评论元素、选秀节目的竞技元素、电视剧的叙事技巧等,将这些丰富的元素有机结合,融入到节目中,起到合力作用。
2. 内容创新关注现实。如果电视综艺不关注现实,很容易演变成自吹自擂、自娱自乐。作为大众媒体,必须关注现实需求,回应现实需求;观察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只有关注大众才能被大众关注,只有关心大众也才能被大众关心。《超级女声》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为大众搭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才艺展示的平台,改变了传统的相对封闭的“造星”渠道,为平民百姓、非专业人员提供登上大舞台的机会。《非诚勿扰》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其给广大百姓创造了一个新颖别致的婚恋交友机会,试图解决现实中的剩男剩女问题。《中国好声音》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为观众带来了久违的真实歌声,解决了被人诟病已久的假唱问题。这些节目成功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对现实的关注。
3. 模式创新注重市场。《超级女声》的成功是湖南卫视的成功,也是天娱传媒的成功;《非诚勿扰》的广告价位一路飙升,江苏卫视当然值得庆贺,但主持人孟非乃至嘉宾主持人乐嘉的个人广告代言也让很多节目主持人羡慕不已;《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当然为浙江卫视带来无限荣耀,但这背后更大的成功者是节目的操盘手——灿星制作。这几个成功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市场,市场的因素在融入,市场的力量在注入,市场的空间在拓展?????从天娱传媒到灿星制作,从主持人代言广告到导师收入提成,从才艺展示到签约成名,从海外引进到本土改造,市场的影子在节目的引进、策划、制作、宣传、招商等整个创作传播流程中出现。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市场的推动,这些节目最终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胡智锋: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现代传播》主编、博士生导师;周建新: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