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本人接受扬子晚报记者专访。 扬子晚报记者 秦翼 摄
南大一位教授、博士生导师昨天在本报A39版做了半版的征婚启事,见报之后,吸引了诸多网友强势围观。博导渊博的学识,强大的学术背景以及“不凡”的谈吐瞬间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众人关注。文言文夹杂现代文以及外文的阐述方式,辞藻华丽,被大家称之为“征婚style”。与此同时,征婚启事背后的这个人勾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扬子晚报记者昨天独家采访了这位博导以及他的学生,给大家揭开庐山真面目。
四语种撰写3000字征婚广告,写了两个月
“我的初衷只是寻找妻子,对炒作自己、引起关注度没有丝毫兴趣,同时我也不想成为公众关注的舆论点。”
一天的时间,这位博导的手机几乎被打爆,为了澄清不必要的误会,他接受了扬子晚报的独家采访。“我的初衷只是寻找妻子,对炒作自己、引起关注度没有丝毫兴趣,同时我也不想成为公众关注的舆论点。”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博导一再强调要隐去真实姓名,因此,受其要求,本报记者决定用赵博导来代替他。
初见赵博导,他步履矫健,神情温和,说话风趣幽默,但是在他的神情中,不时流露出担忧和忐忑。“全国很多家媒体发来短信,我只希望平静的生活不被打扰。”赵博导对记者说,之所以选择在报纸上刊登征婚启事,是因为这样比较有成效,且自己更喜欢传统的东西,不喜欢看电视等。“扬子晚报影响力大,受众广泛,同时有很多高素质的阅读人群,所以就想到只在扬子晚报上刊登,这对个人而言,意味着自己的事自己搞定,不给别人添麻烦。”
至于写作文风,赵博导表示:“我平时是不写文字的,接触到的多是学术论文,旅行回来也不写字,甚至后来都不拍照了,那些古文还是我高中时的记忆。”赵博导说,用古文、现代文和外文交叉的方式,无非是反复斟酌后,觉得这样更能准确地表达意思,也更方便。“这个征婚启事写了很长时间,中间连带修改时间算上,大概有两个月。”
在征婚启事中,赵博导只留了一个邮箱,其余什么都没有留下。“我不太喜欢聊QQ、微信,也不玩微博,平时做学术主要的联系方式就是邮件,用邮件交流不用太多顾忌时间等,而且一次可以看到很多内容,短信中三两个字地看,有些不大适应,而且每天我要做的事情很多。”面对网友强力围观,赵博导还是有些不知所措。“我希望过简单的生活。”
三十岁才觉得人生刚开始,找对象只因“有了觉悟”
“现在自己将找对象当做是一个新年行动方案在做。通俗的说,就是有了觉悟,寻找一个普通人,过简单的生活。”
赵博导1996年去往美国读书,一待就是13年,2009年来到南京大学担任博导,这些年,他虽然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但生活、社会圈子始终很小。“以前的人们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居住的地方也很近,更注重群体生活,现在不一样,大家上完课就回家,几乎没什么交流。”赵博导说,所以来南京四年,自己却没有认识多少人。“看似圈子很大,但实际很小。何况也没有多少人乐意去当红娘,所以这些年就一直一个人生活。”
赵博导在国外的生活充满了精彩,他曾经很喜欢旅行,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他说自己是个后知后觉的晚熟品种,三十岁才觉得人生刚开始。“这个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太多了,看电影、听讲座、做学问、参加活动、旅行,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非常充实,所以就一直没有想起结婚和找女朋友的事情。”赵博导说,虽然父母总是催促,但毕竟“天高皇帝远”,离得远,他们也没有办法安排相亲。“对亲戚的话,我也是左耳进右耳出,没觉得自己必须要找女朋友。”赵博导说,或许是现在年纪见长,在走过千山万水之后,内心真的想要去关心一个人,想要组建家庭,过平静幸福的生活了。“所以我才决定去报纸上刊登征婚启事,若非迫不得已,我也不会用这种方式,实在是生活圈子太小了,认识的人也不多。”
赵博导对记者说,现在自己将找对象当做是一个新年行动方案在做。“通俗的说,就是有了觉悟,寻找一个普通人,过简单的生活。”赵博导说,对于爱情的感悟,赵博导之前并无任何想法,“很多事情很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和不同的人过不同的人生,所以对妻子不必过于苛责。”赵博导告诉记者,结婚并不是一个任务,而是彻底觉悟之后才做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