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的新闻【4】--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3年·第4期

做“有温度”的新闻【4】

——湖北“千人走转改”活动实践与思考

徐  锐,万宏磊

2013年04月08日13:19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三)建立长效机制,“走转改”不能流于形式

媒体要从组织策划、工作流程、绩效考核、好稿选评等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确保“走转改”活动落到实处,转化为日常工作机制,并且形成追求新闻“温度”的长效机制。我们要让“走转改”成为常态,而不是一阵风,最终流于形式。

一是要建立广泛的基层联系点,保证联系点常年有人驻点采访,年轻编辑记者分期分批赴基层联系点驻点。《湖北日报》建立了编辑记者基层联系点制度,联系点总数达到210多个;二是要有激励机制,做好从部门内部到全市、全省的“走转改”好新闻的推选、交流、表彰。此次湖北的“千人走转改”就评选出了10名“走转改”十佳新闻工作者和20篇“走转改”优秀作品;三是完善后勤保障机制,对于深入农村、社区、厂矿一线及边远地区的记者要提高稿件稿酬及生活补助,保障基层蹲点记者的物质生活待遇。此外在报纸版面、广播电视时段上为“走转改”新闻留有足够空间,充分利用记者从基层采回的新鲜资源。目前,湖北省已建立阅评制度、讲评制度、考评制度“三项制度”,确保活动开展形成常态,推动新闻媒体持续深入基层。

(四)充分发挥各媒体资源优势,实现媒体联动

在当前“走转改”全面开花的状态下,媒体想要做出真正意义上的独家好新闻已非常困难。各家媒体都在追求信息和时效时,跨媒体联动成为现代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种媒体联动不是简单的拼接、组合,或者转载别家媒体的新闻就实现了资源共享,而是建立在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上进行优势互补。最终报纸与广播、电视与报纸、广播与电视、甚至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实现联合互动、资源共享、错位竞争、最终共赢。可惜的是目前还没有看到特别成功的媒体联动具体实例,各家媒体的联合都停留在表层水平,需要广大媒体人继续探索出成功路径。

另外,湖北省内参加“千人走转改”的各家媒体实现联动,不仅仅是出于节省资源、降低成本的考虑,更是需要多个媒体联动形成声势浩大的“走转改”舆论氛围,实现凝聚民心、引导社会舆论走向的最终目的。

四、结 语

当前,传媒信息空前发达,传播空间众声喧哗,传媒生态极速变化,媒体人的心态也更加浮躁。“走转改”就像一剂良药,虽不能彻底根除病症,却能督促我们媒体人沉下心来挖掘出更多“有温度”的新闻。“走转改”不应成为一时一地的应景之作,而要内化为媒体人的职业素养和新闻追求,用严谨的态度捍卫新闻品质,守护新闻纸的公信力。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讲话时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媒体也应以此为指导,成为美好社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建设做出实质性贡献。

参考文献:

[1] (美)菲利普.迈耶.正在消失的报纸: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2] 韩少林.都市报:在“走转改”中找到自己[EB/OL].中国记者,2012-12-17.

[3] “走转改”:回归与升华[N].光明日报,2012-09-03.

[4] 陈力丹.从新闻职业角度阐释和贯彻走转改[J].青年记者,2011(30).

[5] 徐锐.且看小版面上的大手笔——武汉晚报“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系列报道探源[J].新闻三味,2005(3).

[6] 徐桢.当前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年记者,2011(30).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