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2年9月,湖北“千人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荆楚大地拉开序幕。《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等省内主流媒体以“千人走转改”活动为契机,纷纷辟出“走转改”专栏或节目,用心关注百姓冷暖,用情抒写基层民生。大批记者奔赴基层一线,访工地、蹲企业、进社区,夜宿农家话农事,走街串巷问民生,创作出一批“有温度”、“接地气”的好作品,引发群众热议。与此同时,湖北媒体作为全国新闻媒体的一个典型缩影,在这次为期两个月的“千人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关键词:走转改;新闻;温度
一、湖北“千人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传播价值
(一)新闻理念:百姓视角 挖掘新闻温度
新闻的“温度”,也就是新闻媒体的人文高度。做“有温度”的新闻,就是媒体从社会关照的角度审视和理解新闻现象,找到与基层百姓需求相契合的传播亮点。新闻工作者只有把新闻写在大地上、写在人民心坎上,才能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只有把视角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才能彰显媒体的民生情怀和“平民化”本色。
《武汉晚报》“关注环卫工人”系列报道堪称“有温度”新闻的典型代表。2012年10月15日,《武汉晚报》刊登了一张拍摄环卫工人王桂香因过度劳累靠树打盹的照片,感动了上千网友和市民。《武汉晚报》趁热打铁,继续刊发调查报道《武汉环卫工人吃冷饭已成习惯,门店讨热水被冷拒》,指出环卫工人每天干着最辛苦的事,但想喝一口热水、吃一口热饭却很难的现实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强烈震动。雅虎门户网站制作专题网页,并发起网上调查;网易、搜狐、新民网等多家网站转载……当善待环卫工人的舆论持续发酵,《武汉晚报》顺势推出《晚报急添微波炉饮水机,服务附近环卫工》,呼吁爱心单位和人士,为环卫工捐赠微波炉、饮水机或保温杯等。通过媒体的呼吁和号召,截至10月18日,《武汉晚报》共募捐到210多件爱心物品,陆续分发到武汉三镇街头的环卫休息间,武汉四大连锁超市的637家门店也已全部挂起了“爱心服务牌”,主动招呼环卫工进店打开水、热饭菜,整个爱心行动惠及环卫工约1.5万人。
“报纸的主要产品既不是新闻也不是信息,而是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主要体现在社会影响和商业影响上。[1]”《武汉晚报》这次“关注环卫工人”系列报道就将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发挥到了极致,也充分挖掘出了新闻的“温度”。新闻的“温度”源于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更源于媒体人对基层百姓的感情积累。
(二)报道方式:基层体验 提升新闻发现力
做“有温度”的新闻,要对基层百姓怀有真挚感情,从心底去理解基层百姓,通过记者的亲身体验,深刻领会他们的所思所想,切身体会出基层心理。媒体不仅要走进基层现场,更要善于发现基层现场的新闻点,提升新闻发现力。湖北“千人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大批记者直奔基层和现场,发现平常生活中的闪光点,深入挖掘人物、故事、细节,将小故事与大主题结合,涌现出大量体验式报道。
武汉交通广播《畅行江城路》播出广播专题《烈日下的坚守——记者实地体验“建新华”岗长熊威的交警生活》,记者柳莺、陈艳菲、贺晓春通过实地体验武汉市公安交管局新华路岗岗长熊威的交警生活,挖掘出基层人物的真性情。柳莺等记者的体验式报道,不是“旁观”,而是亲身“参与”,不仅表现“我看到了什么”,还突出“我感觉到了什么”。感人的故事、生动的细节,原汁原味地展现了群众最朴实的语言,极具现场感和参与感。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群众就是大地,斑斓的生活就是大地。只有行走在基层,贴近群众,深入群众,才能挖到新闻富矿,直溯新闻本源。实践证明,只有深入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深入新闻现场,以敏锐的时代眼光提炼报道主题,以深厚的生活积淀丰富报道内涵,才能采写出有价值的新闻作品。
(三)传播效果:价值表达 呈现“有温度”的新闻
做“有温度”的新闻,就是要注重新闻价值的表达,有思想的传播才是有影响力的传播。没有思想的统领,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就缺乏深刻的理由和宏阔的背景。湖北“千人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大批记者走访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典型的一百个县,做出“五个湖北”建设百县行系列报道。重点关注与湖北省委“一主两副”、“一红一绿”、“壮腰工程”、“农谷”、“中三角”等战略相关地区,具体深入到村、到组、到人,采写出了一批从微观看战略的大作品。
《楚天都市报》的“千人走转改?唱响湖北河蟹品牌”系列报道,三路记者分赴江苏和湖北省内的汉川、鄂州等地,多角度解读湖北梁子湖大闸蟹与江苏阳澄湖大闸蟹的差距,探究湖北省打造百亿河蟹产业发展之路。不仅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同时也提供更多的价值诉求,让新闻表达成为思想表达,让新闻传播承载价值传播,也更具影响力。
另外,湖北媒体挖掘出的襄阳90后大学生程威休学侍母的感人事迹,通过《楚天快报》及省内多家媒体连续报道之后,感动了全国数万计网友,并在全国掀起新一轮的宣传热潮。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寒门出孝子90后大学生休学侍母》,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网等都对程威的孝行突出报道。通过媒体对程威打工救母、带母上学、休学侍母感人事迹的报道,传递社会正能量,显示出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孝道”的理解,对社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有温度”的新闻不是简单地看新鲜看热闹,浅层次、一般化地反映问题,而应站在高处、胸怀大局来观察,发掘能够反映社会脉动、前进方向和时代精神的典型素材,加以生动深刻的充分报道,体现“走转改”的深度和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