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逝者须远离“媚权化煽情”--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24小时滚动新闻

报道逝者须远离“媚权化煽情”

2013年07月10日09:43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有报道臆想出“受到官员关注,遇难女孩极度欢欣”的场景,无异于对逝者尊严的消费。

  旧金山坠机事故,两名女孩遇难,一片哀悼。而日前,某媒体刊发了报道《花谢旧金山》,文中“如果她们在世,知道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在关注她俩,王琳佳也许会惊喜地睁大了眼睛笑眯眯的,而叶梦圆也许不敢相信地跳了起来”的表述,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

  女孩命殒,已属不幸。而愈发不幸的是,她们还“被幸福”了。这篇逝者报道,凭空臆想出“受到官员关注,遇难女孩极度欢欣”的场景,在公众“为逝者悼”的肃穆氛围中,它触发社会反感,引起舆论诟病,也在情理之中。

  首先,官员也是常人,在微博上悼念死者,对逝者而言,或是种告慰,但无关殊荣。在引争议的段落,却虚造出遇难者受宠若惊的情节,这跟“纵做鬼,也幸福”简直如出一辙。既给人语含谄媚的感觉,又颇显轻佻,失却了对死者的起码敬畏。

  其次,也背离了新闻伦理,这段话纯属虚构,是“不合理想象”;更何况,“睁大眼睛笑眯眯”也有违常识。

  应该说,全文的基调是在追逝,也不乏温情,但这段话,委实缺乏朴素的情感认知,也冲淡了庄重底色。

  当然,这未必就是作者媚权,也许是写作上的轻率:其本意,或是从官员悼亡中提炼出人性共通的悲悯情绪,渲染出人本温情……可用力过度,却适得其反,将温情导向煽情,失去人文温度。就此而言,公众对其行文意图或许不宜“有罪推定”,加以苛责。

  但无论如何,这类轻佻而失真的文字,出现在公共话语平台上,都有些不妥。在引发争议后,该媒体官方微博也发声:“已删除电子报里的这一段,并诚恳接受所有的批评”。它展现出纠偏姿态,也警示着,在新闻写作时,当克制随意化臆测和修辞。

  报道逝者,应远离“媚权化煽情”,只有以真实性托底,兼备人文情愫,才能孕育出“有温度的文字”,收获公信力。□佘宗明(媒体人)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