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生拍悬疑微电影走红 卧室取景演员零片酬--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24小时滚动新闻

90后女生拍悬疑微电影走红 卧室取景演员零片酬

2013年07月11日08:49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3天拍摄时间、4部摄像机、1500元制作成本,90后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女生王亦达用这样一组数字实现了自己的导演梦。心理悬疑微电影《患者》上传到土豆网后备受好评,还有影视公司的导演主动联系她,希望能将此片重新改编。

  “太意外了,我一直把完成这部电影当做完成一个自己的小梦想而已。我平时算是比较低调的一个人,所以电影拍完也没做太多的宣传,没想到会这么火。”王亦达说,虽然已经有不少人告诉她微电影“火了”,但她上网一搜,才发现《患者》居然已经登上了各大微电影网站,点击量可观。

  这个世界,是否真的如你所见,如你所信

  微电影《患者》的主角是一位患有人格分裂症的画家周克,在常人眼中他是不折不扣的患者,孤僻而疯狂。然而其平淡的生活却被自称是他远房表妹马莉英的出现悄然改变了。马莉英是一个舞蹈演员,开朗而温柔,像一抹阳光。但是,在其阳光的背后,却隐藏着冷血的内心……影片涵盖了心理学(包括人格分裂、变态心理)等方面。通过鲜明的对比,展现纯净心灵的人格分裂患者和有天使外表的“魔鬼”的内心独白。

  《患者》有大量的独白,真实感强烈的长焦镜头,大光圈营造的背景虚化效果,光影交织,含蓄朦胧。电影中很多的细节,王亦达都花了心思。比如,女主角手拿具有审判意义的死神的镰刀,跳着像祭祀一样的舞蹈,贯穿电影的时钟喻示男主角的生与死等。

  王亦达关注社会现实,喜欢思考。“我一直在想这个世界,是否真的就是你所看到,并且相信的样子。”这是电影中贯穿片头片尾的一句话,也是一直困扰王亦达的一个问题。

  卧室取景演员零片酬

  今年2月底,《患者》开始拍摄时,受时间、资金的限制,王亦达做到尽量节俭。影片中的内景都是在王亦达的家里拍摄的,外景则是在大连的星海湾、公寓楼下等免费的地方。

  摄像师团队是亲戚介绍的,演员是同学或朋友,所有演职人员都是零片酬,因此,这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仅花了1500元。每天早上8点准时开工,晚上11点收工,摄像师位置、演员对戏、场地布景……每一项工作王亦达都严格把关,有时亲身示范。拍摄过程中,仅仅是女主角走进教室这个小的动作,她都会把角色从小到大的经历,上场前和下场后都发生了什么,细致地讲给演员,让演员对这个动作有更深的感悟。

  “摄像师的年龄比我大很多,但他们在工作中都很尊重我这个小导演,为了一个镜头,我经常喊CUT,让他们反复重拍,他们都能不厌其烦。”王亦达说,笑场是常有的事,因为大家都不是专业的,片中有一个场景是男主角轻抚女主角的大腿,只有几秒钟,但两个主演都放不开,拍了1个小时也找不到感觉,她只好亲自示范,终于完成了这个“大尺度”戏份。

  拍摄期间正值 “演员们”放假,随着返校时间将至,留给王亦达的时间也相当有限,她一度来不及寻找剧本设定的道具和理想的拍摄场地。

  “男主角的画,我一直想找富有宗教含义的画,但是来不及现画只能将就。至于拍摄场地,我原本想找一个比较破旧阴暗的小屋,能表现出画家落魄的感觉,但由于时间关系,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特别遗憾。”王亦达说,拍摄车祸镜头就在校园教学楼前面完成的,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群众演员,便临时拉了校园里的两个小孩过来,结果小孩子特别配合。

  不过,由于不是专业的影视制作基础,王亦达在电影后期制作方面相对比较薄弱。

  热衷文学,用影像诠释思想

  王亦达喜爱文学,曾担任学校绿岛文学社的副主编,写了几年的诗。但是她后来发现,文字有时候没办法完全表达自己的想法,影像和声音可以更全面地展示自己,导演梦也由此生根发芽。

  大学期间,王亦达自学了大量与电影相关的知识,对精神学、行为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下功夫钻研。中文专业的学习让她收获颇多:“在文学院的4年让我积淀了很多。导演的文化修养很重要。没有文化修养的是艺术疯狂者,不是艺术家。我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一个真正有本事的大导演。”

  王亦达今年考研最终以4分之差落败。不过她并不遗憾,考研并不是为了文凭,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导演梦想,学习专业的东西。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她认为学到了很多东西,独立拍成了一部反响还不错的短片,这比一张录取通知书重要得多。她已经开始准备明年的研究生考试,这次,她要备战北京电影学院。

  王亦达目前在一家电视台实习,做编导,也尝试着客串一些小角色,她接下来打算拍一部爱情题材的电影。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