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农民现代化观念提升的作用与价值【3】--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7期

新媒体对农民现代化观念提升的作用与价值【3】

高红波

2013年07月31日14:44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第三,量化研究表明,新媒体需求与使用对农民现代化观念提升作用显著。如前所述,笔者对河南巩义农村IPTV用户的量化研究表明,在新媒体需求与使用过程中,“技术掌握”和“生活实用需求指向”对“农民现代化观念”及其构成要素“个人效能”“行为方式”“信息获取”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互动应用”对“农民现代化观念”的构成要素“行为方式”和“信息获取”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研究揭示出新媒体需求与使用对提升农民现代化观念的作用机制,因此,在向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推广新媒体时,应重点开发新媒体满足农民生活实用需求的媒介功能,注重培养农民使用者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鼓励其互动应用的新媒体消费行为,从而提升农民现代化观念。

第四,质化研究表明,新媒体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使用过程中,政府部门具有较强的组织推动作用。笔者通过对河南巩义农村IPTV运营商巩义市联通公司、技术提供商郑州威科姆公司、党员远程教育管理机构巩义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等相关各方的访谈,较为清晰地了解到巩义农村IPTV个案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发现巩义农村IPTV发展取得快速进展的关键在于郑州市科技局、巩义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借助“公益公费”和行政力量的强力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信息化”和“党员远程教育”两个项目,这种发展并非源于市场自发形成的力量,而是要从农民文化权益保障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高度去认识和组织推动。一旦失去了政府推动的动力,“退订”现象和问题会逐渐变得严重,产业链相关方也会在利益追逐中把市场目标由农村用户转向城市用户。从日常管理和使用的角度来看,IPTV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具有明显的“组织传播”特征,并且正在从“组织传播”向“公共传播”和“大众传播”方向发展。

第五,运用新媒体提升农民现代化观念,是“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1]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目前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仍不平衡,农村受众并没有受到媒介传播应有的关注。由于媒介产业化发展,购买力和消费水平较高的城市受众受到更高程度的关注,农村受众的需求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作为技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发展仍不均衡,其差距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加大在农村地区推广普及新媒体的力度,快速提升农民现代化观念,提高其“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能力。运用新媒体提升农民现代化观念的现实路径

重视新媒体需求与使用对提升农民现代化观念的作用和价值,具体应该如何实现?

在宏观层面上,笔者认为相关部门至少应该重视三个方面的举措。一是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到,我国将“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延伸覆盖”[15]。可见,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二是制定向农村用户普及新媒体终端的优惠政策。2013年1月31日,实施了4年的“家电下乡”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正式结束。我国三网融合即将全面推广的新阶段,家用电脑、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终端如何更快速地向农村用户普及,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三是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届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将大大提升,经济总量或将更接近美国的水平。相应的,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或将大幅度提升,农民的文化权益保障问题不容忽视。

在微观层面上,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考虑到农村居民媒介与信息素养较低的客观现实,把新媒体使用技术难度的门槛降到最低。建议相关部门征集志愿者,在各地成立媒介素养培训机构,对农民做相应的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第二,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现代化观念角度考虑,建议农村新媒体内容和服务的研发重点倾向于致富技术、种植养殖等农民实用的信息需求。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建立起双向沟通的机制,传播者要充分了解农民的信息需求。第三,充分重视新媒体互动功能的开发。力争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应用,提高农民群众使用新媒体技术的兴趣与乐趣,为农民的信息获取提供更好的服务。第四,调查显示农村用户在视听新媒体使用中对于“农村题材”影视剧兴趣度较高。因此,建议加大投入拍摄农村现实生活题材的影视剧,并在其中植入能增强农民现代化观念的剧情,促进和增强农民由“传统观念”向“现代观念”的转变。

在新媒体向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的路径选择方面,笔者认为应该从农民最为欢迎的视听新媒体应用开始,逐步向较为复杂的互联网应用过渡。众所周知,电视是我国农民的“第一媒介”。在我国即将全面推进三网融合的新阶段,从IPTV、手机电视、网络广播影视等视听新媒体着手,启发和引导农村受众认识和接受新媒体,无疑是新媒体向我国农村地区推广的捷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研究表明,在我国农村地区,“部分人群上网需求不强,互联网上的各种应用与其现实生活仍存在距离,因而没有形成足够的需求去刺激其学习并接受新事物;当前互联网使用还存在技术门槛,对个人的知识技能有一定要求。无论是需求不足还是存在学习门槛,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依靠单纯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下调等手段,而且需要互联网应用形式的创新、针对不同人群有更为细致的服务模式、网络世界与线下生活更密切的结合,以及上网硬件设备智能化和易操作化”[14]。这些结论也印证了笔者以IPTV为例所提出的新媒体提升农民现代化观念实现途径的合理性。在我国农村地区推广和使用新媒体,受到农民消费能力、媒介文化素养、基础设施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可能一蹴而就,立即完成农民日常媒介消费生活从“第一媒介时代”向“第二媒介时代”的转变,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循序渐进,从以电视为核心的视听新媒体入手,逐渐提高农民的媒介和信息素养,通过对新媒体的需求与使用达到提升农民现代化观念的功效。

诚如英克尔斯所言:“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5]8只有拥有了具备现代化观念的国民,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现代化。目前,我国正处于实现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四个现代化的攻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而实现农业现代化,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提高国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我国当前城镇化建设的社会发展要求,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同时要实现“非农化”农业人口“市民化”,消除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现象和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重视新媒体需求与使用对提升农民现代化观念的作用和价值,无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作者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山东省广播电视总台与北京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

[2]David Horton Smith & Alex Inkeles. The OM Scale: A ComparativeSocio-Psychological Measure of Individual Modernity [J]. Sociomety,1966, 29(4): 353-377.

[3]Daniel Lerner. The Passing of Traditional Society: Modernizing the Middle East [M]. The Free Press, Glencoe, Illinois.1958:50.

[4]Everett M. Rogers. Modernization Among Peasants: The Impact of Communication [M]. 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1969:54 -56.

[5]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M].殷陆君,编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6]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5.

[7]李斯颐.传播与人的现代化研究:源流、认识及评价[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1):74.

[8]郑永廷.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12.

[9]李晓翼.农民及其现代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86.

[10]王正中.中国农民现代化及其推进策略[M].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8-9.

[11]陈春燕.中国农民现代化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

[12]Schramm.W.C.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C].L.Pye,ed.,Communications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s.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3:30-57.

[13]高红波.中国IPTV城乡传播体系建构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266.

[1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13.

[15]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EB/OL].国发[2012]28号.2012-07-09.http://www.gov.cn/zwgk/2012-07/20/content_2187770.htm.

 

分享到:
(责编:韩鑫(实习生)、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