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北方传媒研究》>>2013年·第4期

微纪录片: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新样态【3】

王春枝

2013年10月09日15:42    来源:北方传媒研究    手机看新闻

三、微纪录片的相关思考

在微纪录片发展中,有几个值得思考的关键点,在对比性的考量中,可以看出其发展的轨迹。

(一)专业VS草根

小众与大众的问题。技术的发展,使影像记录不再是专业制作团队的专利。专业制作与草根原创对微纪录片均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从叙事结构来看,专业制作多以讲述式出现,如中央电视台的《故宫100》、凤凰视频的《行者无疆——车轮上的记忆》为代表的解说词贯串和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资本的故事》为代表的讲述人贯串,而草根原创则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样态。

草根原创以其丰沛的活力、创造力和独特视角反哺专业团队。如《鸟之殇》,不到一天时间,这个制作粗糙的12分钟微纪录片就以其关注鸟类屠杀的迫切与真诚获得超过15万人次的点击量,其影响力迅速波及到全社会。而专业制作的精品意识对草根原创有一定程度的引领作用,如《故宫100》邀请英国知名航空摄影团队SKYBOT 参与拍摄,并使用了中央电视台最尖端的技术设备———全世界销售的第一台索尼SRW9000 的数字摄影机,获2012年度国家广电总局高清录制技术质量奖可谓名至实归。“纪录片观众主体呈现出‘高学历、高职业、高收入’的高端人群特征。“[6]因此,粗糙肤浅、随意边缘不是微纪录片发展的目标,以小见大,微言大义才是其发展路向。当下,微纪录片单纯的数量扩张以矫枉过正的面目出现,而打造精品,其品牌价值才能进一步彰显。从质和量的关系来看,微纪录片量的放大是第一步,现在基本已经达到,质的提升是根本,也是必经之路。专业和草根互相促进,才能达到微纪录片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商业VS公益

盈利模式及公益传播思考。商业定制微纪录片实现了对广告形式的拓展。如淘宝母亲节话题微纪录片《母爱37度》,通过母亲节话题与淘宝商品结合的形式结构纪录片,达到了商业和公益的双赢。《人在囧途之泰囧》则通过微纪录片对电影进行分门别类的细致宣传。凤凰视频大力推动商业定制微纪录片,以其对品牌宣传的细分优势,拓展对高端广告主的吸引力。同时,微纪录片在公益理念、区域文化形象乃至国家形象的文化传播上潜力巨大,以“美丽中国”、“魅力中国”“青春中国”、“中国梦”等为议题的纪录片系列展示了正能量。

商业定制之外,微纪录片还可以通过贴片广告、赞助、冠名等形式实现盈利。此外,系列化可以很好地实现微纪录片的扩容。单集的轻小体量保证了传播的便利,多集并行扩大了容量,同时保证了传播的持续性,并降低了单片的制片成本。系列微纪录片还可以采用网友共同参与创作的方式,组织方可以提供固定的主题或选题,向网友征集视频或线索,增加话题性与互动性,同时降低成本。纪录长片《浮生一日》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它通过向全球网友征集视频集中剪辑制作形成了一部新媒体时代的纪录片巨作。腾讯《某某某》在自制拍摄的同时也采用向网友征集视频的形式寻找节目线索素材。

(三)电视VS网络

媒介联动,资源共享。目前,电视台自制微纪录片的网络推广与传播做得较好,新媒体语境本身所形成的话语规则,已经影响了电视纪录片的表达方式。《故宫100》、《资本的故事》等系列纪录片正是网络新媒体时代快捷及时和多样灵活的体现。“短小精致的6分钟的单集片长不仅符合现代信息传播的接受特征,也让《故宫100》可以横跨不同领域的传播媒介”。[7]但网络微纪录片的电视传播则尚未起步,媒介联动呈现出单向流动状态。电视媒体可适当增加微纪录栏目或项目,电视台自制外,也给更多优秀创作者提供广泛的平台,从而实现台网互动的深入化。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随着三网融合的进一步深入,电视终端、电脑终端、手机终端的逐步合一,其区别将越来越小,真正的大数据与大融合时代来临。这样,这种纪录片新形式才能逐渐成熟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管中窥豹,纪录片的春天才真正到来。(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注释:

[1]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766816.htm

[2] 何苏六,李宁:《2012中国纪录片行业盘点》,《电视研究》,2013年第4期。

[3] 赵淑萍:《国外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世界电影》,1994年第5期。

[4] 《故宫:看得见的空间,看不见的紫禁城》,《广告大观》(综合版),2012年第8期。

[5] 《凤凰视频首创微纪录片概念》,http://roll.sohu.com/20111111/n325319291.shtml

[6] 张同道,许乔,李敏:《2011年纪录片网络新媒体传播研究报告》,《南方电视学刊》,2012年第2期。

[7] 《故宫:看得见的空间,看不见的紫禁城》,《广告大观》(综合版),2012年第8期。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