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以商业住宅为居民单位的社区遍地开花,而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基层管理正逐步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制、街道办这种家长式管理模式向社区自治化方向发展。而且,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协商民主进程的推进,社区自治化势必会越来越普及和向纵深发展。这种自治化的社区治理必然要求有相匹配的媒体平台和公共空间的建设,因而社区媒体在这一层面的意义极为重要。其在社区治理自治化过程中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社区传媒所能发挥的信息、服务和公共领域建构的媒体作用;二是增强认同感、归属感和作为社区自治平台的社区管理作用。
【关键词】社区;社区传媒;社区自治
社区传媒最早出现于美国,已经有大约300年的历史。如今在北美地区,特别是在美国、加拿大两国,以社区报为代表的社区媒体发展已近于成熟,成为报业普遍亏损局面中的一枝独秀。在我国,社区传媒起步相对较晚,而且发展也出现曲折,不过社区传媒特别是社区报顺应了报纸“下沉”、受众细分的趋势,在利润与效果上也越来越受瞩目。如今,我国面临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治改革的大局,社区治理也成为基层政治改革的重中之重。社区传媒在社区自治中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它是群众自治的发声筒,是社区公共领域的建构者,也是沟通意见的重要桥梁。
一、社区与社区传媒
社区最早出现于社会学,英文为Community,直译为社区、群落、团体、共同体等。“社区”一词最早为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所提出,其后帕克又将该词引入社会学,基本意思都是在强调社区是一个共同体。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腾飞,城市化的速度可谓迅猛,一时间各地城市涌现出了各种大大小小的社区。事实上,我国的社区与西方的社区并不完全相同,而且“社区”这一概念本身也在逐渐中国化。也正是由于中西方“社区”的不同,社区媒体在我国社区治理中的独特价值才更加值得探讨。
社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是其只针对特定区域的对象发行,不追求最大多数关注,在传播思路上与其他媒体迥然不同。按照社区媒体的类型来看,社区传媒包括社区报纸、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形态,不过一般而言社区传媒最典型、最具代表性、发展最完备的仍然是社区报。社区传媒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1690年第一份社区报诞生于美国,其后的发展不温不火,而且多为周报,甚至扎根于乡村,与现在的社区报差别巨大。事实上,直到二战后,随着美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美国的城市社区报才慢慢超过乡村社区报并占据主流,社区报也才逐渐有了现在所谓的社区报的色彩。
社区传媒虽然在国外起步早、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在我国发展却并不顺畅。总体而言我国社区报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摸索阶段(2001年至2005年),其间大多数社区报都以失败告终。这一阶段的代表为号称我国第一份社区报的深圳《南山日报》和号称中国第一张全面市场化的社区报长春《巷报》。二是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其代表为《新民晚报社区版》及《北京日报》旗下的《北京社区报》等。[1]我国社区传媒就目前发展状况来看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大型房地产公司或是其他商业资本支撑,背靠大城市,围绕重要商圈周围的社区传媒,其存在的原因在于商业资本对居民消费能力的开发,这部分媒体往往无正式刊号,属于内部刊物。另一种是都市传媒集团为促进媒体发展的战略部署或是市场挖掘,这部分以《新民晚报社区版》《北京社区报》等报纸为代表,有刊号,有背景。目前,国际上社区传媒盈利势头稳健,如在美国社区报盈利率大约是大报的8倍,加拿大也被称为“社区报王国”。不过在我国,由于社区建设的相对落后以及社区传媒与都市报的交叉导致社区传媒发展优势不明显,加上自身采编力量薄弱,社区传媒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