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9期

范长江与《“抗战中的中国”丛刊》

胡正强

2013年11月14日15:30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摘要】抗战初期,由范长江主编、生活书店出版的《“抗战中的中国”丛刊》,包括《卢沟桥到漳河》《沦亡的平津》《淞沪火线上》《在火线上》《瞻回东战场》《东线的撤退》《抗战中的西北》《鲁闽风云》等8部通讯集,是范长江与生活书店志同道合的合作之举。歌颂军民浴血抗敌的事迹,揭露敌人的残暴,批判汉奸的无耻罪行,总结胜利的经验,反省失败的教训,是丛刊的主要内容。该丛刊出版后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有些单本再版以满足读者需要。

【关键词】范长江;“抗战中的中国”丛刊;社会影响

中国现代著名记者范长江先生在抗战时期曾经主编过《西线风云》,参与主编过《徐州突围》等书,广为学界所知,而其在抗战初期主编的《“抗战中的中国”丛刊》系列通讯报告集,则鲜为人知。2012年6月,群言出版社再版了《“抗战中的中国”丛刊》中的《卢沟桥到漳河》一书,由此,《“抗战中的中国”丛刊》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了新闻史学界的注意。但该丛刊的具体情况,如该丛刊为何出版、何时出版、详细构成、内容为何、出版后社会反响如何,等等,皆因资料匮乏,人们知之甚少。这无疑是范长江研究中一个不应有的学术空白。有鉴于此,笔者在搜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对《“抗战中的中国”丛刊》有关情况作初步勾勒和介绍,以期为范长江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的资料。

范长江主编的《“抗战中的中国”丛刊》一共8本,全部由生活书店出版。甚至可以说,这是一套由生活书店主动策划完成的丛刊。1938年5月1日,生活书店在汉口《大公报》上刊登了这套丛刊的出版广告:

抗战中的中国丛刊

长江主编

在抗战的进程中,在前线在后方,固然有许多可歌的事,值得我们大书而特书,然而也有许多可泣的事,需要我们冷静地实行自我批判。本丛书编辑的旨趣,就在于联络全国进步的记者,以客观的立场,供给各种实际材料,以供读者研讨。

东线的撤退 长江等著 二角

在火线上 谢冰莹著 一角半

从卢沟桥到漳河 长江等著 二角

沦亡的平津 长江等著 三角

抗战中的西北 徐盈著 二角

淞沪火线上 胡兰畦等著 三角

鲁闽风云 徐盈等著 二角

瞻迂东战场 长江等著 即出[1]

简明扼要地交代了出版宗旨,只是《瞻迂东战场》并非“即出”,而是已经出版了。在生活书店1938年7月出版的《徐州突围》一书的书尾,又出现了该丛刊的出版广告,只是书名排列的前后顺序稍有变化:

长江主编

抗战中的中国丛刊

卢沟桥到漳河 长江小方等著 实价二角

沦亡的平津 长江小方等著 实价三角

淞沪火线上 胡兰畦等著 实价三角

在火线上 谢冰莹著 实价一角五分

瞻回东战场 长江罗平等著 实价三角

东线的撤退 胡兰畦等著 实价二角

抗战中的西北 徐盈著 实价二角

鲁闽风云 徐盈等著 实价二角[2]

其中,《瞻迂东战场》改为《瞻回东战场》,且定价明确为三角。

其实,具体出书的时间仍与这两次广告排列的先后顺序有异。《沦亡的平津》版权页上标注为“抗战中的中国丛刊之一”,出版于1938年1月;《淞沪火线上》版权页上标注为“抗战中的中国丛刊之二”,出版于1938年2月;《瞻回东战场》版权页上标注为“抗战中的中国丛刊之三”,出版于1938年2月;《东线的撤退》版权页上则标注为“抗战中的中国丛刊之四”,出版于1938年3月。而《卢沟桥到漳河》《在火线上》《抗战中的西北》《鲁闽风云》等4本,则仅标注为“抗战中的中国丛刊”,其出版时间分别为1938年3月、1938年2月、1938年3月和1938年3月。可以看出,生活书店两次广告对于书的排列与出版时间的先后顺序并不一致,每本书的作者署名与在《大公报》上刊登的广告有一些差异。如《瞻回东战场》在《大公报》上的广告作者为“长江等著”,而在《徐州突围》书尾的广告则为“长江、罗平等著”,后者与出版时的署名一致。《东线的撤退》在《大公报》上的广告作者署名为“长江等著”,而在《徐州突围》书尾的广告上署名则为“胡兰畦等著”。可以看出,在《徐州突围》上刊登的广告因时间在后,所以与该丛刊出版时的实际署名情况一致。显然,在《大公报》刊登的广告文案,是在该丛刊组稿工作还没有完全做到齐、清、定时写作的,大概是这套丛刊在策划时虽然大致的方向已经确定,但一些细节可能还处于运动状况。标注丛刊具体序列的4本出版于1938年1月、2月、3月,未标注的4本均出版于1938年2月、3月。也许是因此时形势骤变,未及仔细定夺所致。

生活书店在《大公报》上刊登广告时,《“抗战中的中国”丛刊》所有书籍都已经出版并与读者见面数月了。那么该丛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策划的呢?目前虽然还没有更为直接相关的资料证实,不过,谢冰莹当年在《在火线上》一书中,有一篇前言性质的《写在前面》,文末有这样一段感谢的话:“末了,很感谢帮忙本书出版的张仲实先生陈因先生和替本书绘封面的川谷先生。”写作时间标明是“一九三七,十二,十八于汉口”[3]。这至少说明该丛刊的策划早在1937年12月甚至此前就已经开始了。谢冰莹在文中未向范长江致谢,反而向生活书店的张仲实、陈因及封面设计者表示感谢,颇耐人寻味。一般来说,作为具体作者,向主编致谢乃人之常情。谢冰莹何以未向范长江致谢?笔者以为,《“抗战中的中国”丛刊》很可能是生活书店主动策划的一个出版项目,邀范长江担任主编,而负责具体编辑实务如组稿等工作的是张仲实等人。由于当时正处战争环境,出版规划无法按部就班。这应该是丛刊两次广告中有些书的作者署名前后有所变动的可能原因。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