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9期

新闻的发现力与表达力【3】

高松 万青

2013年11月14日15:45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新闻的表达力是记者核心能力的最终体现,是决定新闻影响力大小的核心因素

对于记者来说,不仅要有深邃的发现眼力,还要有恰如其分的表达能力。新闻表达从宏观上是研究新闻题材,即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文体框架的学问。但诸文体都离不开表达的技巧和艺术,也可以说,新闻表达就是把话说得更明白,把文章写得更漂亮。

熟稔各种文体的表达艺术,才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记者在表达新闻的过程中乃至遣词造句之间,必定有自己的观点、喜好渗透其中。有人向小说学细节,有人向散文学句式,有人向评论学逻辑推理,有人向报告文学学议论抒情。从各类文体上汲取养分,通过形式上的互相借鉴,在应用手段上融会贯通。

新闻贵在新,语言也要新。新闻天生是喜新厌旧的,即使内容很新鲜,但语言陈旧、形式老套,照样不受欢迎。消息《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新鲜又活泼、既生动又形象。如文中写的欢迎“孕妇”来,不舞彩旗;喜送“母子”去,不敲锣鼓;把亲爱的藏羚羊称为“可爱的精灵”“刚满月的儿女们”“这里又呈现一种远古洪荒的宁静,只有高原的夜风为这群母子结成的队伍送行”“像跨过自己家的门坎一样”等,读来亲切、自然、赏心悦目,既是一种美文的享受,又受到文中新闻事实的感染。

新华社女记者张严平的新闻作品《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优秀共产党员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递员王顺有》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这篇人物典型报道在表达上大量运用了散文的特点,以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描述了王顺有在险峻的马班邮路上20年无私奉献的英雄形象。作品的“新闻美”主要体现在:真实美、人性美和语言美。长期以来我们在典型宣传中有一个固定模式,先进典型一定是不顾家庭、不顾身体、不食人间烟火的“特殊材料制造”。这种思维定式指导下的典型人物一个个都是“高大全”,都是“烈火金刚”。而《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与众不同,通过对王顺友在马班邮路上的坚守和孤独的描写、对家人儿女情长的牵挂等细节描写,多方位展现人物的人性美,用人性美升华典型的伟大精神,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物形象,引起受众共鸣是理所当然的。

为了表达上的肆意畅快,《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几次引用了极具赋比兴特色的当地民歌。“高山起云遮住山,马尾缠住钓鱼竿,藤儿缠住青岗树,哥心缠住你心肝。獐子下山山重山,岩间烧火不见烟,三天不见你的面,当得不见几十天。”优美哀婉的歌词里,充满了王顺友思念妻子的真挚情感。把典型和英雄首先是平凡人的一面展示给受众。

表现手法上要不拘一格,独具匠心。鲁迅杂文的成功,除了与他作品深刻的主旨内容密切相关外,还得益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鲁迅的作品中,形象生动的比喻句式随处可见。明喻、暗喻、隐喻、博喻等信手拈来,有的以喻领起,展开议论;有的喻构全篇,妙语连珠。而且,鲁迅经常通过在比喻由头中寄寓褒贬,巧妙地定下全文的基调。

比喻是新闻表达的一个常规武器。中国青年报的曹林在新闻评论《活跃的巡视组拓展中国“风闻言事”》一文中说:中央巡视组要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和“苍蝇”。这个“千里眼”的形象比喻,很容易让人想起熟悉的历史上的“风闻言事”。“风闻言事”是中国古代帝王了解吏治民情、疏通言路的一种途径。

比较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记者采写新闻的重要方法。比较法的内容很丰富,有真假比较、好坏比较、主流支流比较、经验教训比较、纵横比较、点面比较、内外比较,等等。

发现和表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样是植树节,众多记者集体采访劳模种树,但在发表的时候,就有不同的稿件标题:《太行绿化新愚公》《树是俺的娃》《家园保卫战》……从稿件标题上,就完全验证了记者的眼光。目光深远的记者,把种树劳动视为一场保卫家园的战斗和战役;有的记者拿上通稿就走;有的记者通过“种树表演”,扩展出其他文体,比如用杂文的形式揭露形式主义、面子工程。

新闻的发现展开和纵深表达,是建立在记者新闻素养、知识结构和敬业精神等诸多方面的,是一个长期用心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修炼提高的过程,它是记者使命感、责任感和职业精神的具体体现。(作者单位:高松,邯郸广播电视台;万青,中国青年报)

参考文献:

[1]董媛媛.新闻实务研究的创新点——2006年应用新闻学研究综述[J].新闻爱好者,2007(5下) .

[2]刘保全.一篇报道保护藏羚羊的美文——评获奖作品《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J].新闻爱好者,2004(8).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