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闻的发现与表达是新闻生产的两个基本过程,新闻的发现力与表达力是记者的两种基本能力,也是媒体传播力的核心要素,是媒体核心竞争力在新闻内容上的具体体现。一个优秀的记者,不仅要有独到的新闻发现力,还要有高超的新闻表达力。新闻发现力是新闻记者的首要能力,是一种敏锐地发现新闻价值,精准地把握新闻事实的能力;新闻表达力是新闻记者核心能力的最终体现,是决定新闻影响力大小的核心因素。
【关键词】新闻;发现力;表达力
新闻的发现与表达是新闻生产的两个基本过程,新闻的发现力与表达力是记者的两种基本能力,也是媒体传播力的核心要素,是媒体核心竞争力在新闻内容上的具体体现。一个优秀的记者,不仅要有独到的新闻发现力,还要有高超的新闻表达力。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新闻报道,其实就是发现和挖掘一种有价值的事件进行传播的过程。有独到发现力和高超表达力的记者,才能发现好新闻,写出好新闻。8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朱海燕与4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河北日报高级记者郝斌生,从各自的岗位上看,并没有高频率获奖的优势可言,分析朱海燕、郝斌生等中国新闻奖得主获奖的原因,我们发现他们首先得益于一个共同点,就是有超人的新闻发现力。除此之外,独树一帜的表达也很重要,发现和表达,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新闻的发现力是新闻记者的首要能力,是一种敏锐发现新闻价值,精准地把握新闻事实的能力
新闻发现力,是指新闻记者及时识别新闻事实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指新闻记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事实或事件所蕴含的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等价值要素敏锐感知的能力。[1]
一切始于发现,新闻发现是新闻传播活动全过程的首道工序,也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因此,新闻发现力也是新闻记者的首要能力。
发现新闻的过程其实也是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和判断过程。发表在2002年8月17日《中国铁道建筑报》上的消息《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有人说,朱海燕为采访此稿,在海拔近4800米的可可西里生活近一个月,对藏羚羊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付出了辛苦和汗水;但笔者认为,这并不是新闻大奖名至实归的根本,得奖的真正原因是作者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主题。文章这样写道:
昨晚,约有500只藏羚羊带着刚满月的儿女们,通过可可西里青藏铁路建设工地,向黄河源头的扎陵湖、鄂陵湖迁徙。
为不惊扰这些可爱的精灵,可可西里至五道梁一线,铁路夜间停止施工,拔走彩旗,灯光休眠,机器熄火;作为高原生命线的青藏公路,过往车辆在夜间停驶3个小时。这里又呈现一种远古洪荒的宁静,只有高原的夜风为这群母子结成的队伍送行。
潜伏下来的观察哨称:跨越铁路线,母藏羚羊若无其事,像跨过自己家的门坎一样;小羊羔紧依着母羊,流露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惊喜。
每年6至8月,藏羚羊集结成群,长途跋涉,前往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太阳湖一带产崽,去完成一年一度延续种群的历史使命。小羊羔满月后,再由母羊呵护着返回原栖息地。这种现象不是新近发生的,年复一年,司空见惯。就在大家不以为然的时候,有眼力的记者发现了富矿。[2]
新闻发现的过程也是检验记者新闻敏感的过程。有敏感才有发现。新闻敏感是记者敏锐地发现、捕捉新闻的意识与能力。同样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同样拿到一个通稿,但第二天见诸报端后就各有成色。“出门跌一跤,也抓一把土”,这是一句通俗的话,是用来形容珍惜机会的。正面用反面用都可以,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战士要有“每战必胜”的信念,记者要有“每采必得”的思想。
只有具备这种思想意识和精神状态,才不至于采访归来两手空空,即使当时写不出稿子,记录下的资料储存起来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派上用场。郝斌生获奖新闻评论《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就属于这一类型。该评论使用了三个新闻由头:一是武安市市长在政府门前说服上访群众让开道路,推选对话代表;二是易县县长在赶路途中从呼机上读出前方有群众截车的十万火急的信息;三是涉县县委书记在旧城改造中,组织“刁民”群众到外地参观。这三组镜头都不是现有爆料,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些记者,虽也身处事件现场,也有耳闻目睹,但身在新闻中却茫然不知。也有的记者头脑里提前装了框架,这类事不让报,或者写了也发不出去,所以就忽视了眼前发生的一切,群众撵着追着给他塞资料他也不要,他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职业,完全等同于一个看客。郝斌生曾经坦言,他写《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没有一天的专门采访,赶上河北省“作风建设年”后,他调动起日常生活中储备下来的资讯,一挥而就,一个晚上写成了1500字的新闻评论。由此也可以说,这篇评论是主动抓来的“一把土”,是对一个长期关注民生和党群关系的新闻记者的超级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