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九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烂尾新闻”的新闻传播学解读【3】

――以“朱令案”为例

李洋

2013年11月21日13:50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三、媒体如何减少烂尾新闻

(一)平衡对新闻价值的判断

诚如上文所言,烂尾新闻新闻价值的逐渐流失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被进一步报导的必要。而恰恰相反,在层出不穷的新闻中,曾引起巨大关注的烂尾新闻通常是新闻价值流失最慢的。

诚如范长江定义中的新闻,“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可以看到,新闻内容本身的重要性是被放在第一位的。而在现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新闻把关人作用弱化,新闻选择趋向于快速吸引眼球的速食新闻,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很可能被埋没。此外,网络时代令信息的复制成本大大降低,通过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进行新闻调查正成为越发不经济的一种做法,非一般媒体所能承担。

以此次朱令案而言,某网站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在其网站主页显要位置显示朱令案相关新闻专题,而其他专题早已更换数次。足以见得,该网站并非以时新性、趣味性等要素作为判断的首要因素,而是综合权衡新闻价值。

基于上述考虑,媒体在做新闻选择时,应履行媒体指责,注意平衡新闻价值中的各要素,争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关注烂尾新闻,承担社会责任。

(二)加强舆论监督意识

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是信息爆炸、信息过剩,另一方面是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注意力一旦流失或分散,就难以再汇聚。就烂尾新闻而言,媒体的关注很重要,但这还远远不够,因烂尾新闻本身的复杂性,仅仅维持一定曝光及热度无法解决问题。媒体应发挥舆论监督功能,勇于追踪烂尾新闻、勇于问责。

追溯 “烂尾新闻”一词的由来,源起2013年1月20日新华网的一篇文章 《“迅速表态”之后面面观》,该文首先向烂尾新闻开炮,追问2012年的多起事故责任追究渐无音讯,紧随其后,陆续有媒体继续盘点或追访多起烂尾新闻,引起不小反响。作为中国主要重点新闻网站,新华网此举为其他媒体做了示范。

尽管造成新闻烂尾的根本原因不在媒体,不过媒体也应注意,媒体的舆论监督不能只专注一时,而应做长期的舆论监督准备。议程设置是媒体的重要功能,周期性总结回顾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新闻策划方式,可以通过周期回顾、回访烂尾新闻,或在一些关键时间节点如相似事件发生时发表评论等方法再次将相关话题引入大众视线。有意识地运用舆论监督权利不但有利于社会舆论监督体系的完善也能够提升媒体自身的形象。

(三)发挥自媒体的力量

对于媒体运作来说,由于版面资源等限制,对长期没有实质性进展的烂尾新闻进行长期关注困难较大。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自媒体的力量就突显出来。现阶段而言,网络自媒体传播更多地属于个人表达,如果诸如微博大V等自媒体用户能长期坚持关注某一事件,势必将吸引更多受众的长期关注。

烂尾新闻是社会的顽疾,同时,对于媒体人而言,烂尾新闻的存在也是对媒体人价值与追求的一种打击。媒体人尤其是影响力较大的媒体人,应将眼光放长远,将多些关注于烂尾新闻之上,从自身做起、积极运用自己能掌握和调动的媒体力量,为减少烂尾新闻贡献力量。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郭庆广:《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2 百度百科:烂尾新闻,http://baike.baidu.com/view/9993612.htm,2013年6月20日访问。

3 《清单》2013-6-13期,中国媒体与朱令案:18年,我们报道了什么,http://tieba.baidu.com/p/2392927895,2013年6月20日访问。

4复旦黄洋PK清华朱令 大学寝室离奇投毒事件内幕调查,http://gx.people.com.cn/n/2013/0417/c350576-18480263-15.html,2013年6月20日访问。

5 周婧:《十四大以来我国新闻媒介营销观念的变迁》,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张华卿:《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现状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清华朱令事件最新发展进程 朱令事件为什么遭封锁,http://www.ah3nong.com/articles/world/2013-05-08/92891.html,2013年9月2日访问。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