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九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移动互联网技术动因下电视媒体转型新路径探究【2】

何明

2013年11月22日14:27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电视媒体发展困局与变革新路径

不仅是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4G网、IPV6、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电视媒体。当用户随着携带手机浏览百度APP新闻、点击搜狐视频、淘宝购物时,传统电视的优势在哪里?尽管国内电视媒体在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发展等新领域已有新的尝试与变革,也带来一定的可喜成绩,但纵观其变革之路,其在内容和运营等方面依然存在困惑与瓶颈。

内容生产不精、业务竞争同质化严重是当前各电视媒体数字化、网络化转型的一个重要现象,很多电视台网站单一依靠母体,将大量的节目复制上网,缺乏创意、差异化竞争,其内容规划、商业模式都互相借鉴,难以发挥网络业务的外部效应,造成用户数量的偏低和电视网站点击率低下,这在央视、省级卫视的网站中都普遍存在。

其次是定位不明晰,未能充分发挥交互性,难以与商业视频网站抗衡,这也是制约电视传媒进行转型与变革的关键因素。众所周知,电视的生命是视频,而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必须要体现出强大的交互性,更多考虑到用户体验,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从数字频道来看,其节目存储不足、交互性差,更多是“自唱自说”,而电视网站的新闻、娱乐也远落后于商业门户网站,缺乏与受众紧密互动,因而电视媒体的转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那么,如何积极、有效地进行转型,更好地让电视这一视听媒介,以适应新媒介环境下的发展需求,更好地黏住老观众、吸引新用户?

首先要以产业发展的视角推进其整体转型,抢占技术制高点。这就需要加快网络双向改造和无线宽带的融合,推进数字化电视建设,覆盖城市、农村的数字电视网络,发展智能电视、高清电视等,提升电视播出质量和服务水平。对广大依赖电视的受众来说,这有益于增加受众黏性,不至于流失更多的观众。同时,电视媒体积极与移动运营商、终端厂商合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抢占入口,增加新的、多元化移动客户端,将有影响力和高收视率的栏目以客户端方式显示在手机、IPAD等不同类型的移动终端上,让这些用户可以无时无刻与电视机一样同步收看。

其次,在传播策略与整体布局上,电视媒体应积极尝试适合自身特点全媒体战略,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多元化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让电视在节目制作、传输速度上大大提升,电视作为一种视听媒体,放大了其在声音、画面元素上的艺术特色,主持人的出现、嘉宾的参与让电视更具有亲近性,但这显然不够。当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的介入让电视的收视过程随用户“流动”时,传统电视媒体必须要借助新技术进行“融合”尝试,将同一内容制成不同的产品,以适合在电视机、手机等多种终端上播放,扩大用户的收视群体。作为国内第一大电视媒体的央视也进行积极的变革探索,以寻求新的赢利增长点。央视依托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又推出CNTV移动互联网客户端,并积极进行海外落地,CNTV还推出中国国新办、直播中国等多个移动客户端产品,这些新业务都可以通过iphone、ipad等移动智能终端实现全球访问。[[4] 庞井君 主编.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4] 不仅是央视,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传统电视必须都要借助新技术与新媒体进行融合传播。

第三,为“受众”服务,探索多元化节目形态,抵制泛娱乐化,打造精品栏目。一方面,传统电视在内容方面依旧具有强大的优势,如电视新闻节目、文娱节目等。如果电视传播的内容一成不变,即使受众能够通过手机客户端点击看电视,最终也会被他们抛弃。这就要求电视要以“质”取胜,以专业化为目标,在节目内容细分化、精品化、节目编排动态化以及与受众互动等方面多下功夫,打造精品新闻大餐和王牌栏目,发展多元化的服务,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避免同质化、低俗化的节目泛滥。另一方面,国内电视作为党的耳目喉舌的特殊属性,在传播“全球化”态势下要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坚持电视文化的本土化、民族化,反映出时代发展的鲜明特征,抵御全球化传播带来的风险和压力,为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服务。

第四,积极打造全能数据库,让电视节目真正变成产品。电视媒体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充分发挥技术因素,以数据为主,进行跨文本、跨介质的各种形态的信息和内容聚合,打造电视数据库,以创新赢利模式,更好地进行差异化竞争,应对市场化媒介的风险与挑战。媒介数据库是电视媒体“内容”的集中诠释,在传播技术发展的同时,视频内容依旧是电视的生存法宝。互联网时代下市场化媒介竞争激烈,传统的电视受众已成为媒介产业的“消费者”,而电视的数据库产品能够为这些“消费者”提供全面服务,如可以尝试依托“云存储”将往期节目的海量数据进行保存,通过云端服务,使得用户收看到某一个栏目的所有期数。

结语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对电视领域新闻生产、制作观念和管理都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重新定义媒体概念的同时,对传统电视媒体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成为改变电视传播的新浪潮。移动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王的特点已经大于传统内容为王的理念,传统电视媒体需要改变传统的电视运作思维,在内容生产和产业运营理念上进行创新,突破原有体制束缚,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拓宽原有的发展模式,考虑到用户的体验方式,才能更好地在传媒市场竞争中站稳。

(作者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 马为公,罗青.新媒体传播.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 张向宏 主编.互联网新技术在媒体传播中的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 田维钢.新技术时代的电视新闻制作与播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版.

[4] 胡世良 等著.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版.

[5] 庞井君 主编.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6] 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 易绍华.电视的活路——数字化背景下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 邢建毅.中国广电业整体转型:理论、路径与方法.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版.

[9] 黄玉波,张金海.从部分剥离走向整体转制——当前中国传媒产业体制改革趋向初探.新闻大学,2006(3).

(作者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