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舆论引导的立场以客观中立为主,少有负面批评
如图4,我们发现此次报道中客观中立的报道共有175篇,占了所有报道的71.43%。这说明在重大公共突发危机事件发生后,我国主流媒体主要以客观中立报道为主,辅以正面报道(69篇,占了总报道量的28.16%)的方式进行舆论引导,很少或者没有负面报道,这也与汶川地震的舆论引导呈现了一致性。
(五)舆论引导的体裁以消息为主
如图5,我们发现媒体舆论引导的体裁以消息为主,为120篇,占样本总量的49.98%,这也与报道的客观中立立场相一致。此外还大量运用了图片进行舆论引导,我们知道图片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而且接具有很大的视觉冲击力,能够使人印象更深刻。比如在《人民日报》4月22日的头版上刊登了一幅名为叔叔,喝水吧”的照片(如图6),照片描述为“21日下午,救援人员经过4个多小时的徒步行进,到达宝兴县城。在宝兴县沿江路,当地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慰问救援人员。两名儿童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饮用水送到救援人员手中。”此照片以灾区儿童的视角观察救援人员,戳中了网友们的泪点,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引起众多网友感动,一方面敬佩救援人员的钢铁般的意志,另一方面慨叹灾区小朋友的懂事,让网友感概我们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
图6 叔叔,喝水吧(记者 李舸 摄)
(六)舆论引导的稿件来源以媒体自己采写为主
如图7,《人民日报》自己采写的稿件共有217篇,占了样本容量的88.57%,采用新华社的稿件24篇,占了样本容量的9.80%,其他来源为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联合采写或者来自人民网、人民网微博,共有4篇。可见,《人民日报》进行舆论引导还是以自己采写的稿件为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