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九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人民日报》芦山地震报道的舆论引导研究

王亚鹏

2013年12月02日16:26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摘 要:每一次重大公共突发危机事件都是对媒体,尤其是以党报为主体的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一次考验。本文以《人民日报》对芦山地震后一个月的报道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人民日报》对芦山地震的舆论引导规律和特点进行研究,并在前人有关《人民日报》对汶川地震的舆论引导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人民日报 芦山地震 舆论引导 内容分析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重大公共突发危机事件在世界范围内频频发生,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预言的风险社会已经来临。而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分层加剧,阶层固化趋势明显,社会整合能力下降,社会冲突不断增多、加剧,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风险社会。由此,任何一次公共突发危机事件都是对政府的管理、整合能力的考验。因此,如何有效应对风险,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们知道,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的“守望者”,能够迅速、准确、广泛地向广大受众传播信息,以消除大众的不确定性和恐慌,能够有效建构和谐、健康的舆论环境,这对建构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大众传媒始终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存在,政府积极与大众传媒合作,两者优势互补,便能在这样一个高风险社会里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有效引导国内民众的舆论,并影响国际社会的大的舆论环境,最终消解风险,促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到来。

2008年一场汶川大地震使中国大地震颤,然而,经历了非典、雪灾等重大公共突发危机事件的考验和教训后,中国大众传媒在汶川地震的报道中打了一场“舆论引导”的漂亮仗,虽然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可是中国媒体人的表现足以成为一座里程碑,激励后人。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又一次的大地震再次成为了对我们大众传媒舆论引导能力的考验,为此,笔者采用内容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对此次大众传媒对芦山地震报道的舆论引导进行研究,得出此次舆论引导的规律和特点。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