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最具潜质新闻人”大赛新闻采编奖入围决赛选手作品公示

南京大学 焦惠芳:
曲麻莱三江源生态移民村的“后移民时代”【3】

2014年11月02日13:13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尕措生活的曲麻莱三江源生态移民村。

一个村庄的孤独

谈起自己的归属感,移民们将这种感觉与户口本联系在一起。移民仲吉说:“说我们是曲麻莱人,觉得自己离曲麻莱太远了,说我们是格尔木市人,我们又没有这里的户口,感觉自己像个客人,现在就希望能把户口迁到格尔木市。”

曲村归曲麻莱县管辖,移民的户口都在曲麻莱县,他们的房子虽然建在格尔木市,却没有房产证,整个村子只有一张格尔木市发的土地使用证。“要是格尔木市管这个地方,那这个地方的发展肯定比现在好,你看我们村子对面的唐古拉山镇(长江源头的移民),因为有格尔木市的扶持,现在连楼房都盖起来了,我们这个地方现在跟刚来时没什么区别,连绿化带都没搞起来。”移民尕才仁说道。

随着移民试点时间过去了大半,曲麻莱县对移民的关注热度也逐渐降低,移民村村委会副书记尼玛才仁说:“曲麻莱县现在主要发展项目都在牧区,对移民没什么特殊的政策,移民村原来240户,现在还是240户,如果我孩子结婚了只能跟我们住一起,但是在牧区的话,孩子结婚后把户口分开,就可以分一套房子,现在县里主要照顾的是在牧区的人。”

由于没有政府的扶持,曲村的经济发展缓慢,后续产业基本停滞。“刚搬下来时办过厨师、裁缝、唐卡等培训班,但只培训了一两个月,虽然人拿到了证书,但技术都没学到位,没有资金的话从培训班出来什么也做不了,玛尼石也没有销路,人们只能出去打工。”尼玛才仁表示以后曲村怎么发展,还是要看国家的政策。

除了发展缓慢,村里的老人开始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消逝感到焦虑,尤其对年轻一代的现代化感到担忧,村民加益说:“现在小孩跟我们那时候差别太大了,有些孩子回牧区连牛羊都分不清,藏语虽然会说,但说的都不是很好,藏袍也都不爱穿了。”

为了不让孩子们忘记自己的民族文化,每年冬天,村里会从四川无明佛学院请老师来给孩子们进行藏语培训,过节时会举办一些文艺活动,村里的老人和女人们也重新开始穿起藏袍,尼玛才仁说:“我们每次开会,或者老人们聚在一起,就要讨论这个保护藏族文化的问题,我们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习俗等慢慢消失的现象也挺烦恼的,刚搬下来时,大家就喜欢穿现代化的衣服,因为特别方便,现在老人看这样下去不行,就开始穿自己民族的衣服,但夏天在这里穿藏袍很难受。”

村里的移民都表示十分希望自己民族的文化能够传承和发扬,但是生活的现代化让他们不得不面对自己民族文化正在逐渐消逝的事实。当离开祖辈生活的草原搬入城市,当自己民族的文化失去了生存的根基,世代流传下来的生存技能失去了用武之地后,这个被遗留在戈壁滩上的村庄该何去何从?

八月正值打工季,村里街道冷清,只有孩童玩耍的声音忽远忽近。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