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本网原创

新闻与传播学院迎新致辞及寄语之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罗青迎新致辞

2015年10月21日14:04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编者按:金秋时节,又到迎新!各新闻与传播院校都积极开展了迎接新生的工作 ,其中,迎新大会上院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的迎新致辞及寄语,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各新闻与传播院校的迎新致辞及 寄语,对青年新闻学子初步了解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正确掌握新闻学学习方法、蕴育形成新闻理想等,都具有较为重要的 影响,也应该是我们新闻教育界值得重视和关注的内容。一篇精彩的迎新致辞及寄语,对学生的正面教育作用,或许并不 亚于一堂课上的专业传授。为此,经联络商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新闻学组与人民网传媒频道 共同开展“新闻与传播学院迎新致辞及寄语”征稿活动。热烈欢迎各新闻与传播院校领导、老师、毕业生、在校生积极投 稿!

》》》点击查看《“新闻与传播学院迎新 致辞及寄语”征稿启事》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罗青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罗青

这两天我和我的团队都很紧张,因为我们在迎接一个不一样的使命:要为学生开启不一样的人生旅程。在新生报到的时候有家长对我说:“院长啊我可把我的孩子托付给您了。”听着这句话我的心里沉甸甸的。我知道,两百位新生的背后,可能站着几百位家长。这句话托付的,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重任。

但是我要说,今天我又很有底气,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看看我们今天的导师阵容和嘉宾,有全国金话筒奖主持人,有十届央视春晚的指导人,有普京来访纪录片的导演,有“奔跑吧兄弟”的韩方总制片人,有法国巴黎大学的大牌教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职责,就是学院的业界导师,业界咨询委员会委员。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不是来做一个开场秀的,更是要告诉大家前路的艰险,分享他的经验。期待从今天开始,大家通过学习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球传媒公民。

汇聚全球精英,传播中国智慧,是我们的目标,也是传媒大学国际化办学的目标。如果说国际化办学是一份事业,这份事业得益于传媒大学60年的作为传媒业界黄埔军校的光荣与梦想,不仅仅得益于六十年来在国内传媒业界的领军地位,而且得益于中传过去六年间从国内一流向国际一流的发展战略,更得益于这个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2014年9月20日,中国传媒大学迎来了她的60年华诞。六十年教书育人,六十年桃李满天下。一批批文化英才、领军人物 从这里扬帆启航,成为了推动中国传媒文化业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培养的首批试点院校之一,秉承“传媒影响世界、教育引领传媒”的理念,中国传媒大学被誉为“信息传播领域的知名学府”、“中国广电领域的黄埔军校”。在学校60周年校庆时举办的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这是中国传媒大学“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重要战略部署和创新规划。

- 从2009年发起成立“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迄今已有23个国家的65所国际知名传媒类高校加盟;

- 到2010年联盟秘书处常设于中国传媒大学,依托联盟平台与国外一流传媒类大学开展各项常态性国际教育和科研深化合作。

- 到2014年正式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系统引进国际优质传媒教育资源,通过国际办学,建设教育改革的试验示范区;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6年来三步走,成为中国传媒大学从国内一流到世界一流,“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国际化创新的排头兵。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提升中国国际传播力成为国家战略,在互联网和信息科技推动全球产业升级和社会变革的今天, 60与6见证着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的传承与创新、光荣与梦想,见证着国家改革开放和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的我们的机遇与使命。对于这个战略,我们非常有底气的。我们有了不一样的ICUC,不一样的设备、不一样的软硬件,不一样的导师,集纳国际传媒业界的优势资源,更重要的是有你们,不一样的新生同学们。同学们,从你们那些充满朝气和创意的微笑中,我能感受到这份事业的力量。

全球传媒公民培养计划(Global Media Citizen),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未来四年里的“大餐”。那么,如何才能成为全球传媒公民?是不是就简单地把孩子送出国门?

这让我想起15年前第一次走出国门的我,还是一个博士生,那时候正值汇率11:1的时刻,1000元人民币只有90欧,一扇扇敲门介绍自己,寻求信任,有尊严的生活都需要基础和勇气,更不要说合作和平等竞争交流。然而15年后的今天,我们每年接待全球200余位国际访问学者,国际捐助了远程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SAGE顶尖数据图书中心,佳能影像探索中心,在每一个国家有我们的学生获奖,做访问学者,有朋友。各国的学者朋友会在联合国、申办冬奥等替我们做战略咨询顾问。我记得当中国发生汶川地震和毒饺子事件的时候,我接到的第一封问候的信来自一位国外教授。他关切的问你的孩子怎么样,中国好吗?我第一次感受到我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教师,一个学者,我代表的是中国最新的国际化群体。

这其中的转变靠的是什么?

是中国价值。

当你要成为一个跟西方学者强度饭碗的竞争者时,他们充满敌意和审视,你永远不可能成为比他们更有竞争力的主流竞争者,但是如果你是贡献者,给他们带来中国的市场,中西融合交流的机会,甚至是帮助他们探索和深入了解认知另一个值得尊重的充满智慧的民族和充满人格亮色的中国人的时候,他们会有更多的尊重、平等,甚至拿出投资共同创造。

真正的国际化,不是媚洋,而是传播中国的价值和智慧!不仅仅是我个人的经验,而是今天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的学院建立的最重要的宗旨。

不是一个人的事业,也不是一个学校,是国家的事业,国际司最新数据,国际组织中国雇员满足需求不到1/3,中国大批走向国际的国企、民企、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需要国际人才。大批互联网加上市公司需要传媒国际型创业者,然而我们的教育还太缺满足这样的社会需求的人才,不仅仅会外语、要能在中心文化融通环境中开展工作交朋友;不仅仅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还要有颗中国心,有对中国市场国情的深入理解。我们坚信:没有中国文化自觉的国际化是没有灵魂的,没有中国智慧的国际化是没有长久动力的,我们的国际公民只有根植脚下的土地,才能够吸取到生生不息的力量!

所以我们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为大家介绍的GMC计划,GMC培养“熟知全球传播规则、能够参与全球传播事物竞争与合作,运用先进的、国际通行的传媒信息手段,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参与或领导国际团队为中国的国际化发展贡献中国价值和中国智慧”的国际化传媒人才。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使命、提升国际传播力和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使我们责无旁贷。

MEDIA,对于传媒全球公民的要求促使ICUC创立了艺术 技术 管理融合的现代复合型传媒人才计划,通过一业为专、多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通识博雅课程体系、代表作课程体系、业界导师工作室课程体系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艺术创作与文化思考的结合,个人独立意识与团队合作的结合。

GLOBAL,对于传媒全球公民的要求促使ICUC创立了中西文化融合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大使培养计划。Global不是全盘西化,与传统的国际交流、国际留学、3+1或2+2的交流模式不同的是,ICUC按照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的要求,以中国传媒大学为办学主导,以国际传媒高等教育联盟为平台,通过国际教授工作室、第三大洲国际传媒暑期班、国际英语学习模式和美丽中国实践采风计划,形成系统引进国际课程、国际教学、国际管理、国际导师、国际教育评估体系为一体的国际传媒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国际教育的中国化落地、中西融合的教育模式。

CITIZEN,对于传媒全球公民的要求促使ICUC创立了有责任心、有行动力、有担当的现代国际公民培养计划。国际公民不是一个法定概念,而是一个行动概念。通过建立ICUC“传媒全球公民”项目制、创业辅导机制和国际奖学金制,帮助学生参与环保支教、团队拓展、领导力建设、学生社团组织、乡村中国调研、创业创新平台,通过项目参与锻炼公民责任、抗压性、项目执行力和在国际行走中培养竞争与合作能力。

我们一定要从我们的脚下吸取力量,吸取智慧,并吸取国际经验与国际智慧,并能够掌握国际的语言和规则,向全球去开放,去竞争与合作。可能会让同学们感到压力,因为你们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更多的责任,可能需要修更多的学分,你们需要走向国际,而且需要走进中国乡村,你们需要去了解和调研中国乡土的真正力量。

这就是汇聚全球、传播中国智慧的由来!这也是GMC全球传媒公民培养计划的内涵。

罗青: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外合作办学评审委员;欧盟ERASMUS MUNDUS伊拉斯谟传播学客座教授;兼任瑞士卢加诺大学传播学院客座教授,欧洲委员会视听传媒研究中心、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高级访问学者;SSCI期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国际编委。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