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三:新專業化
專業化的要求是新聞轉型的重點。蘇州台對新聞的要求是,新聞稿件要解決三個問題,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就是說,記者寫出來的的新聞稿要有感染力,要能說清新聞事實,要在說清事實的基礎上激發觀眾的收視興趣,第一時間把觀眾吸引進來﹔要解讀背景,探尋真相,解讀要從宣教式的傳播轉變為求教式的求証,哪怕是政府出台的政策,我們也不允許在報道中直接進行宣教,我們允許記者進行合理的建設性的質疑:比如說政策的執行手段是否合理、執行效果老百姓是否滿意等,這些問題都大有可做之處。另外還有些規定,比如反對官話、套話、空話,反對脫離群眾、脫離實際、脫離生活,反對三俗。
專業化對於城市台的轉型來說非常重要。相對於央視、省台的強勢資源,我們毫無優勢可言,如果不能把專業化做到極致,就徹底喪失競爭力了。當然,要實現專業化最重要的還是人的專業化,為了將原來的隊伍打造琢磨出更加專業的氣質,蘇州台也動了很多心思,花了很多功夫,從考核制度到培訓、獎懲制度,全面進行機制創新,以提高隊伍的執行力。
關鍵詞四:大政經
蘇州台今年提出了三大戰略以推動新聞專業化的轉型升級,即大政經、大民生、大新聞。其中大政經是我們著力布局並取得一定成效的戰略。
這些年來,大家有一個感覺,好像蘇州台的時政新聞做得比較有特色,時政新聞的氛圍比較寬鬆。其實這種較為寬鬆的氛圍的形成也是有一個過程的,是蘇州台的新聞人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步爭取來的。
有一個前輩曾經告訴我,要想做自己感興趣的新聞,首先要把領導服務好。怎麼樣叫把領導服務好?領導交給你一個宣傳任務,你規規矩矩完成了,這隻能說是讓領導放心,並不能讓領導滿意﹔要讓領導滿意,必須超出領導的經驗范圍,讓他沒想到,讓他驚喜,才會有滿意。因此,蘇州台時政新聞很長時間以來一直在思考“如何讓領導滿意”的問題。正好遇到了一個契機。蘇州當時發生了通安事件,農民因賠償不公鬧事,鬧得很大,牽動了中央領導的關注。當時的蘇州市委書記從農村出來,出身草根,他不怕和老百姓溝通,主動說要搭建一個和老百姓交流的平台。我們就乘勢而上,做了一個節目《對話蘇州》,就各種群眾關心的敏感問題,讓一把手與之對話。開始上級還比較謹慎,做的片子有四分之三還是宣傳性質的,給節目取了兩個名字,《蘇州的幸福公式》、《直面天下第一難》,書記看后說,第一個名字不好,用后一個,節目內容的前面四分之三都不要,就直接做拆遷。這樣一定基調,就很好。我們找了第一個上訪戶,得了絕症,讓他和書記面對面對話,節目做下來效果奇好。對於老百姓來說,這個節目的話題都是關系切身利益的,對於書記來說,他覺得以前沒這麼做過,老百姓也並不可怕,兩方面都很滿意。做完那期節目后,書記批示,蘇州市的市長、常委、副市長,與老百姓有關的民生部門,都要與老百姓面對面,而且這個對話不能做宣傳。我們的節目就這麼運作起來了。當然過程也並不順利,領導干部已經習慣了傳統的宣傳思維,所以每次做節目我們都要花一個月的時間進行調研,其中有半個多月是和領導溝通。第一期做了拆遷,第二期做了食品安全,領導干部切切實實地就這些問題進行了調查、解決,這些話題當時都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當時,市委書記對這個節目重視到什麼程度?前幾期都是他決定由哪個領導來面對面,還形成了簡報。他已經把這當成了推動工作和進行社會管理創新的平台。這個節目一做后,書記非常滿意,威信樹立起來了,后面我們的節目,書記就給了我們很大的寬鬆度。今年蘇州台繼續創新,推出了新的節目,繼續深度關注社會焦點問題,有些話題也提得非常尖銳,在全國也都算領時政新聞風氣之先。所以說,並不是時政新聞沒有收視空間,關鍵看你有沒有辦法。
(王曉雄:蘇州廣播電視電視總台社會經濟頻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