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益繁華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們無法定義何為幸福,很多人甚至都在扭曲自己的幸福觀。人們因為對物質追求得十分迫切,對幸福、快樂的理解發生了很大變化。無論在社會的宏觀背景上,還是在個體的精神世界中,人們的幸福觀呈現出功利化、實用化、物質化、享樂化及個人主義化的傾向。人們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總會自覺不自覺的用功名、金錢、權力來定義這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的的幸福,即使連純潔的愛情也要用“房”“車”“折”這樣具有物質化的東西做憑証。現實讓我們沉思,社會需要什麼樣的道德,人們應追求什麼樣的幸福。電視劇《老大的幸福》的熱播引起了人們對幸福的重新審視,劇中人物代表了現實社會中不同層面的社會階層對幸福的不同定義,從而更加深刻的認識到老大對幸福的新定義及給人的啟迪,改變當今社會扭曲的幸福觀是有必要的,亦是值得讓人深思的。
在《老大的幸福》中,我們看到,從老二到小五無一不在為了自己的幸福四處奔波,可結果都是事與願違。唯獨隻有傅老大,代表了最基層、最普通、最偉大的人民群眾這一群體。他待人隨和,遇事隨緣,從未刻意追求自己的幸福,盡管他承受了很多的不幸:他為了將弟妹四人培養成人,錯過了人生的最寶貴的青春,將時間和精力全都奉獻給了弟弟妹妹。他帶大了弟妹四人,把他們都送進北京的大學,自己卻因沒有生育能力而婚姻失敗,失業下崗而成為一名足療師。然而,傅老大不僅沒有將眼前的困難當做自己人生的不幸,卻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弟弟妹妹各自成才出人頭地,自己更為光彩﹔雖然身在順城做一個小小的足療師,但卻深受經理器重,深受鄰裡愛戴﹔梅好和樂樂給他帶來了人生第二次對婚姻的憧憬……這一切在老大的心中都是幸福的最好體現。樂觀、自尊和外向的性格是幸福者擁有的個性特征。[6]老大正是擁有了這些品質才真正擁有了幸福。
老大的幸福在於知足。老大總是很清楚的意識到快樂人生是自己“調”出來的,隻有踏踏實實的做人,做事,才能幸福。用老大的話說“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怎麼比怎麼憋屈,用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比,怎麼比怎麼幸福”。他的知足,使自己知性,並使自己平和、平淡,使得自己不再焦躁浮華,不再徒然生悲,隻有滿足於眼前的生活,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物,才有更好的心情迎取下一個幸福。
老大的幸福在於奉獻。二十幾年前傅老大把自己的全部奉獻給自己的兄妹,將他們一個個撫養成人,自己卻錯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而幾十年后的今天,他又將自己奉獻給患有孤獨症的“兒子”樂樂,明明知道這種病治愈的機會非常渺茫,可他還是擔負起了這個重擔,並繼續為兄弟幾人服務著,為別人的幸福服務著。在家庭是這樣,在社會亦是如此。老大每天給老家的鄰居們說著自己編的評書,做著自己的“傅老大體操”,干著自己熱愛的足療事業,為別人排憂解病,他的奉獻在鄰居的眼中不僅僅是生活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更恰當的說已是鄰居們生活的一部分。在他的眼中,隻要家家幸福,人人幸福,他也就幸福了。
老大的幸福在於寬容。傅老大擁有一顆寬容的心,他才能活得這樣豁達,這樣瀟洒。面對趙局長的陰險狡詐,老大依舊幫助他的父親治療失眠,仍然拿出那對金鴛鴦傳送最美的祝願。然而當趙局長污蔑三弟貪污之后,老大並沒有揭穿趙局長的老底,只是用另一種方式告訴了他做人比做官更重要。正是老大這種無處不現的寬容,才使得家人更加團結,使得外人對他敬如兄長,使得老大更加幸福。電視劇傳達的也是這樣一種精神,隻有擁有一顆寬容的心才能包容整個世界,才能將快樂與幸福揣在心裡,時刻的感受著。世界需要寬容,寬容需要理解,理解需要人們用一顆善良的心來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盡管事事不會盡人意,但是隻要以一種豁達的情懷去面對,幸福離人們還遠嗎?
老大的幸福在於舍得。很多人認為,電視劇的結局並不是很完美,老大始終沒和自己喜歡的梅好一起生活。其實,老大需要梅好,然而當老大宣布幸福的消息的時候,卻在兄妹的阻撓下失去了梅好。“梅好”象征著生活中的“美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像這個被設定好的結局一樣:梅好結了婚,有了自己的歸宿,樂樂有了更好的治療環境,母子倆不再漂泊不定,於是老大幸福了,因為他知道舍得。看到梅好走進婚姻的殿堂,老大並沒有怨恨也沒有懊惱,而是給梅好送去了他的最美的祝福。這個結局昭示給人們這樣一個答案:放手,生活會變得更加瀟洒,更加自在。如果一個人的“舍”,會帶給其他人以“得”,那麼,這樣做是不是會更值得?幸福,正是這樣。
一部電視劇的的真正內涵在於它是否能給大多數人帶來一種難以述說的感動和令人深思的內容。在日趨繁華的今天,人們更需要一種健康的心態來審視自己,也更需要一個新的幸福定義來界定一下身邊的幸福。《老大的幸福》巧妙地運用象征、隱喻、烘托等創作手法,在川流不息的畫面中,反思了當今社會的這些現狀和浮躁,反思了當今社會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幸福觀。對個人而言,我們應該學會反思,通過《老大的幸福》重新定義幸福,不是房子越大越幸福,不是鈔票越多越幸福,不是權力越強越幸福,而是做人要腳踏實地,懂得知足,心胸要寬廣,樂於奉獻自己,敢於割舍。對整個社會而言,則應該反思到底該如何將已經錯位了的幸福觀扭轉過來,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幸福,感知幸福。幸福不是自利,而是利他﹔不是索取,而是給予﹔不是個人利益最大化,不是對外界人、事、物的控制和佔有,而是通過道德提升和自我完善而獲得的心靈的寧靜與和諧。個人的幸福離不開社會,社會要建立正確的價值導向,並通過教育普遍提升人們的道德水准,同時也要不斷完善、優化社會制度,促進道德與幸福感保持一致,使不明智的行為逐步減少、杜絕不道德行為,保障並促進人的幸福。這正是《老大的幸福》中所蘊涵的對於幸福的定位。
(作者單位:通化師范學院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