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2012第七屆中國作家富豪榜”全新子榜單——“網絡作家富豪榜”發布,知名網絡作家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天蠶土豆分別以3300萬元、2100萬元、180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網絡作家富豪榜”前三名。(《華西都市報》11月26日)
此榜一出,有人驚訝,有人不屑,有人歡呼,還有人不解,當然,更多的人甚至沒有聽過這些網絡作家的名字,更不要說看過其小說了。然而,無論如何,網絡作家已成為一種新勢力,即以純商業論,他們也有足夠底氣,比如網絡作家首富唐家三少收入高達3300萬元。
作家不應以財富論英雄,但一個有抱負又有自尊心的作家,似乎也不能拒絕財富,畢竟作品沒人看就無法彰顯其價值。而這些網絡作家之所以風生水起、名利雙收,並非偶然。首先,網上寫作隻有吸引住網友,網友才會點擊,進而訂閱,如果不叫好又沒潛力,精明而又謀利的網站不會和你簽約。其次要征服市場。這些大富的網絡作家之所以收入非常高,源於多面開花。比如,唐家三少今年光簡體新書就賣出了超過300萬冊。依靠小說版稅和作品影視版權銷售,我吃西紅柿每年可以輕鬆進賬上百萬元。
此外,作品更新既要快,也需保証質量。沒幾把刷子,沒有勤奮,休想贏得穩定的網絡讀者群。正如唐家三少所稱,“網絡作家是所有作家裡,付出最多的,因為作為一個網絡作家,想有一定成績的話,不僅要有很大的創作量,還要求作品有質量。你想讓讀者對你忠誠,你首先要對讀者忠誠。至少我可以讓我的讀者每天能夠看到我的作品。”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網絡作家也不例外。唐家三少最多的一年寫了400萬字,我吃西紅柿平均一天寫6000字。
我國網民早已突破5億人,當網絡反腐強勁出擊,當電子商務摧枯拉朽,淘寶、天貓們鋒頭甚鍵,當網絡視頻一次又一次地攫取人們眼球,網絡文學的興起絲毫不讓人意外,而且其前景必然更加廣闊。而與之不協調的是,仍有一些人習慣於戴著有色眼鏡看待網絡作家,認為他們是雕虫小技,無思想無才華無生活底蘊,行之不遠﹔更有不少人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心態看低網絡文學,認為它們過於娛樂化、消遣化,無甚意義。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偏見,甚至有些無知。
須知,一些作協已經開始向網絡作家示好。早在2009年,湖北省作協修改了入會細則,對網絡文學作者入會條件作出規定:在各大文學網站發表的文學作品中,獲獎(網絡獎)作品、精華貼或轉載貼達30萬字,開個人文學博客3年以上,寫博字數在50萬字以上,或連續擔任文學版主3年以上者,可以申請入會。2010年,唐家三少與余華、劉震雲、陳忠實、賈平凹、莫言、二月河等100余位作家一道當選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唐家三少成為第一個加入中國作協的網絡作家,也是第一個當選全委會委員的網絡作家。此外,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也都接納網絡文學作品,不過尚沒有網絡文學獲獎。
當然,網絡作家還有成長的空間。對於矢志於網絡寫作的網絡作家來說,他們為市場寫作,為網民寫作,為讀者寫作,其實有另一種純粹。還應該看到,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其實有太多共通之處,隻有兩者改變彼此觀望的狀態,轉為互相汲取對方優勢,才能互相得益,共同推動文學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