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作為互聯網的重要使用群體,其社會資本積累受網絡傳播影響日漸突出。本文從傳播學研究出發結合社會學相關研究成果,從網絡使用動機、網絡內容偏好和網絡依賴三個方面探討了互聯網對大學生社會資本的影響,為考察網絡傳播效果提供一種全新的研究角度,並為網絡對大學生群體影響的矯治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社會資本﹔互聯網﹔使用動機﹔內容偏好﹔網絡依賴
前 言
社會資本,是社會學領域的一個常用術語,社會資本理論為考察和研究社會現象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視角。簡單而言,社會資本指通過社會聯絡而獲得的各種資源,它從人的社會關系角度著眼,通過參與某個組織或成為某一社會網絡的一員來獲得某種利益[1]。這一概念和馬克思提出的“人的本質是其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的觀點非常近似。
互聯網作為大眾傳播媒介的重要成員,它的出現不僅改變了人們的信息交流和信息獲取方式,更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人們新的溝通習慣與社會參與方式。但學界在互聯網對人們社會資本影響研究方面一直存在爭議。2000年SIQSS通過對4000多個成年人的跟蹤訪問研究,認為互聯網雖然可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也剝奪了人們大量的時間。因此,互聯網被研究人員認為是一種“致人交往產生疏離感的技術”。大學生作為互聯網最忠實的用戶,他們比普通用戶更容易受網絡影響,由於長時間沉溺其中,更容易疏於與他人交往,產生孤僻感,不利於其人際關系的建立。但也有學者持相反觀點,他們認為網絡可以為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日常交往建立一種全新的環境,他們可以利用網絡豐富的信息資源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利用互聯網快捷的溝通工具,可以加強與同學在現實交流中所建立起來的關系﹔另外,大學生最熱衷於與網友分享自己的興趣愛好,因此互聯網可以增加大學生的社會資本。
本文希望通過對大學生網絡使用動機、網絡內容偏好、網絡依賴程度三個方面的研究分析,探索互聯網與大學生社會資本之間的聯系,旨在為網絡對大學生群體影響的矯治提供新的思路。
網絡使用動機與大學生社會資本
大學生網絡使用動機指大學生對網絡表現出來的一種欲求,他們對未知世界擁有強烈的好奇心,互聯網正是提供其探索的理想樂土。但是,大學生生理和心理都正處於發展階段,他們缺乏社會經驗、人際交往能力、鑒別能力和自控能力等,錯綜復雜的網絡信息加上大學生上網自由且缺乏監管等特點,使得許多大學生很容易迷失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這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浪費了大量寶貴的學習時間。這種影響主要是因為大學生群體自身的特殊性,他們易受到互聯網正負方面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2]:
第一,學習智力發展的需要。當今世界,科學知識急劇膨脹且更新越來越快,社會也鐘愛於綜合素質強的人才,這對大學生提出了從未有過的嚴峻考驗,使其不能僅僅滿足於課堂內局限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作為高科技的產物——互聯網,可以提供即時學術信息、娛樂信息、經濟信息及其他各種各樣的信息,內容豐富且更新及時,拓展了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滿足了大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大學生對互聯網表現出高度的認同度和濃厚的參與熱情。
第二,強烈的好奇心和較弱的控制能力。大學生的思維活躍,富有想象力,勇於探索和創新。他們對新事物表現出極大的好奇心,如網絡游戲、色情網絡等。網絡豐富的資源,給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涉獵空間。而網絡內容是多元且復雜的,網絡行為又是自由和隱蔽的,對於相對缺乏社會生活經驗的大學生來說,他們鑒別事物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較低,網絡無疑為滋生心理問題提供了溫床。由於互聯網內容混雜,有的大學生固然知道不對,但在強烈好奇心的驅動下,還是對一些不健康的游戲和網站不能克制,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結果卻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第三,迫切的交往和逃避現實的需求。大學生重視感情,愛好幻想,受到挫折容易逃避,在現實人際交往上通常表現為理想化,喜歡按自己的意志去交往。但在現實的交往過程中,大學生常會因自身條件不足而導致在現實生活中出現人際關系緊張等問題,從而處於長期心理壓抑和焦慮中,滋生心理障礙。而互聯網社會是一個自由、平等、民主的虛擬社會,為了尋求心理平衡,他們更會到網絡社會中去尋找知己、尋找關愛。網絡交流方式去掉了大學生現實交往過程中受影響的容貌、學業、財富、地位等因素。網絡為大學生自我實現創建了一個恰到好處的距離:既可以直接交流,又可以保留自己的隱私。
祝建華將上網動機分為了解最新國內外新聞資訊、獲取相關工作信息和個人生活信息、進行網絡娛樂、表達分享個人觀點,以及增進人際關系等[3]。Shah等學者研究發現信息搜集類活動會提升大學生的生活滿意度,同時有助於他們的人際信任,增加其社會參與度﹔而沉溺於網絡聊天和網絡娛樂的大學生,其參與社會活動程度、人際關系和對生活滿意程度皆偏低。徐梅通過研究認為,互聯網的“人際交往動機”會使大學生的交往方式單一,更易於情緒化,逃避現實﹔而“獲取信息動機”則有利於開闊知識視野,培養大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筆者綜合前人研究認為網絡使用動機可以分為獲取信息動機、娛樂消遣動機與人際關系動機,並推斷“獲取信息動機”有利於大學生不斷積累社會資本,為積極性動機﹔而“娛樂消遣動機”和“人際關系動機”則不利於大學生社會資本的積累,為負面性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