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板凳十年冷”的研究環境--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2年12月上

懷念“板凳十年冷”的研究環境

——《精神交往論》獲獎感言

陳力丹

2013年01月04日16:28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我1993年出版的專著《精神交往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傳播觀》,2012年獲得第六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一等獎,而參加這屆評獎的必須是2006∼2010年出版的學術著作,所以,這次參評的版本是該書2008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版本,如果沒有再版,可能這本書將永遠失去評獎的機會,盡管學科內的評價很高。所以,雖然是高興的,但沒有一點激動,因為此前經歷的兩次評獎遭遇揮之不去。

《精神交往論》評獎的曲折遭遇

1997年,第二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獎開始評選,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可以申報一個參評名額,當時明擺著這本書是最有可能評上的,由於主要領導作梗,這個名額廢了。令我感動的是,陳崇山研究員在我不知道的情況下,短短的幾天內,成功聯絡了社科院其他四個所的所長和政治學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長白鋼,聯署提名《精神交往論》參評,因為還有另外一條上送參評的途徑,即有五位以上的評獎委員聯署提名。我對此途徑想都沒有想過,因為我不熟悉任何一位外所的所長。然而,到了評獎那天,我剛進入會場(我也是評委),白鋼把我拉到外面說,你們所長給四位所長打了電話,他們臨時又撤了。我沒想到事情會做得這樣絕,但仍舊照常參會評別人送來的論著,至今那次評獎中一些做學問的典型事例,仍然是我現在講如何做學術的素材。

1998年,第三屆吳玉章獎評獎,我通過正常途徑,經由兩位教授推薦,書送到了評審會上。很多年后,一位參會評委告訴我,當時的主持人說,關於這本書有不同意見,於是這本書沒有被討論而擱置了。我推薦的吳廷俊關於大公報研究的專著,獲得那屆吳玉章獎的優秀獎,但新聞學科一等獎空缺。后來仍然有一些評獎的機會,考慮到環境的惡劣,我均放棄申報,不想再為評獎消耗精力。

但是,這本書似乎沒有因為沒有評上任何獎項而受到影響。我國新聞傳播學科的專著(不是教材)在搜索引擎中得到的數字通常有幾百條,多的幾千條,而2012年5月在谷歌上搜索“《精神交往論》”,結果多達6萬多條,這是本學科專著搜索中最多的。現在網上可以搜到2008∼2011年關於本書的各種讀書筆記,最長的1.2萬字。本書2002年再版(為了省書號而以第二次印刷的名義,實際上重排,頁碼變化,封面也換了),2004年第三次印刷。2006年,被列為中國人民大學傳播學博士生主文獻的8本專著之一,其中6本為外國人所著,中國人所著的2本,即這本和我推薦的陳衛星的《傳播的觀念》。鑒於學科的需求,2008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再版了這本書,我僅改動了其中的一小節,增加了參考書目,其他保持1993年的樣子。現在,這個版本又要再次印刷了。這次以2008年版參評第六屆吳玉章獎,衷心感謝方漢奇老師和所有評委們,他們給予本書的肯定,是對我當年潛心做學問的一種告慰。

懷念“板凳十年冷”的研究環境

所以這樣感慨,在於現在我做不出20年前這樣厚重的專著了,照理說我應該有更多的學術積累、有更開闊的眼光,但現在失卻了做學術的必要條件:專一的時間和精力。各種晉級和競聘,水漲船高,要求的論文、著述、課題和課題的經費(把能爭取到多少錢作為衡量學人的標准之一,匪夷所思)越來越高,似乎多就是好。於是,看看現在評職稱或年終總結的表格,是個教授副教授的,在研究項目的一欄中,能夠開列上十幾項甚至幾十項正在承擔的課題,我無法想象這樣多的課題是怎樣完成的,完成的東西還能是個東西嗎?我手頭的課題相比之下不多,隻有三四項,對我來說,已經疲於應付,想認真太難了。加上還有很多課、很多會議,以及不知道什麼時候冒出來的各種事務性工作,這種情形下要同時完成幾個課題,還得學術水平高,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很清楚,《精神交往論》是我傾注全力、在較少干擾的情況下完成的。其實,人文社科研究除了少量需要較多社會調查的項目外,主要是個人的腦力勞動,這種勞動是無法用錢交換來的,需要當事人耐得住寂寞,需要有多年坐冷板凳的毅力。我當時沒有任何課題費,只是在接近完成的時候,得到過2500元的資助,但是時間相對充裕,加上自己的努力,這樣才有可能做出成績來。

《精神交往論》的內容和意義

關於這本書,學界已經比較熟悉,這裡我重復書中“寫在前面”的話,基本就可以概括書的大體內容和學術意義了:

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對馬克思恩格斯傳播觀的知曉較晚,開始於1958年﹔對它的研究更晚一些,開始於1980年。

馬克思恩格斯是對現代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思想家,其傳播觀是現代傳播學早期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有必要對它進行嚴肅的學術研究。這本書的目的是:盡可能客觀地、有系統地再現他們關於傳播的各方面觀點,再現他們所處的時代環境。但這是一個全新的研究角度,幾乎沒有參照系,因而一切得從閱讀他們的著作開始。

這本書經歷了10年的磨礪。1983∼1987年,我通讀了他們的全部著作,以及能夠找到的與他們的傳播觀有關的資料文獻,做了大約1萬條名目索引、3000張卡片和一本提要筆記。1988年開始寫作。1989∼1990年因故停頓。1991年重新開始,1993年完成。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豐富而廣泛,我隨之涉獵了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許多領域的著作。力求以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論述為依據,全面表述他們的傳播觀,盡量避免先驗之見的干擾,是本書的寫作宗旨。

我國翻譯的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絕大部分收入了1956∼1985年陸續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50卷),這個版本基本上是從俄譯文轉譯過來的,經過二手翻譯,不免會有一些差誤。因此,本書對在傳播學界流行的幾句他們的話,核對了原著文字﹔對他們使用的幾個主要的傳播術語,進行了隨機核對,從中又有一些新發現。1995年以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著手出版,進度較慢,隻出版了十幾卷(計劃60卷)。本書除了馬克思1843年以前的論著採用這個版本的第1、3卷外,其他的引文尚隻能使用第一版。

馬恩著作中的譯文除了中文版《全集》外,還有《選集》和各種單行本。書中引文為統一起見,均採用《全集》第一版的卷頁碼(個別《全集》未收入的採用單行本頁碼)。馬克思1843年以前的論著引文,標注採用新版卷頁。個別根據原著文字重新翻譯的,採用頁下注,提供《全集》第一版的參考卷頁。

本書初版於1993年,三次印刷。這次再版,除了十二章第八節,其他部分隻做了引文核對和文字的技術性訂正。十二章第八節論証的是馬克思關於“報刊內在規律”的思想,當初查看德文原文,亦懷疑翻譯有誤,但是沒有把握,最后還是以《全集》第一版的文字作為論証的基礎。《全集》第二版根據德文原文重新翻譯,証實了我當時的懷疑是正確的。因而,這一節對此做了必要的體現馬克思原來思想的論証。

如果就論述的內容和意義補充幾句的話,可以採用這次的推薦單波教授的話:

《精神交往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傳播觀》是新聞傳播領域的一部創新性力作,這主要可從三個指標衡量:第一是該書首次從人類信息交流角度對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進行了系統研究,填補了國內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的一個空白﹔第二是作者在思維、語言、文字、宗教、文藝、輿論、宣傳、新聞、報刊、法律等多維視野上建立了精神交往學說,做了一件開創性的工作﹔第三是作者閱讀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文、英文和其他文種原著,糾正了中文版理解中的諸多誤差,還原了歷史上真實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傳播思想的本來面貌。

早在本書出版的第二年,中央馬列編譯局馬恩室研究室研究員張奇方在《學習》雜志1994年第8期撰文評價該書:“從人類信息交流角度對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進行研究,國內似屬僅見﹔國外雖然不敢說沒有,至少還沒有見到過。20世紀70年代以后,蘇聯、法國、日本的個別學者,曾注意到馬克思恩格斯有一種宏觀的關於信息傳播的系統觀點,但尚沒有人像陳力丹這樣全面而又系統地就這兩位思想家關於精神交往的學說,從整體上進行闡發。”

做學術要較真與傾心

由於申報要填表,填表就得找材料,搜索中當年時統宇寫的文章《陳力丹和他的〈精神交往論〉》(發表於《新聞記者》1995年第10期)喚起了我的記憶,他作為我的同事,實在地記述了那時我研究問題的較真和寫作這本書的艱辛,他記述道:

既然研究的是馬克思,他真正鑽了進去,對與馬克思有關的一切十分注意。從當研究生時起至今,他挑過不知多少次報刊上出現的引証馬列方面的錯誤,寫出的意見信大都石沉大海,但憑著學者的理論良心,他依然看到問題就提意見。某家大報的頭版頭條通訊中把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中所批判的話,當做馬克思的話來引証,他致信該報總編室,希望糾正。有一個時期,幾家較大的報紙發表的文章都引証過馬克思關於自由就是法律規定的自由的論述。他多次指出引証有誤,均沒有回音。於是寫了一篇文章,用許多材料說明所引証的馬克思的話恰恰是他所批判的觀點。這篇文章在《光明日報》上發表后受到重視,《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1989年初,曾有人要他到中央某個高級秘書班子工作,他拒絕了,他要完成已經持續了數年的課題。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對他的某些研究結論所作的批判,不會構成對他人格的懷疑。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道路上,正因為有了諸如陳力丹這樣一批以命相許的跋涉者,他們步履艱難,汗流浹背,一路傳播馬克思開創的共產主義福音,在真理的祭壇上獻上了自己的全部忠誠,才使得馬克思主義這棵人類的智慧之樹永遠常青。

請聽陳力丹1993年12月27日在全所的述職報告:“今年我發表了77萬字的成果,佔全所發表量的三分之一。《北京人在紐約》的電視劇我隻看過幾集,其中有一個情節:王起明不惜花5萬多美元,雇了一個高級樂隊和指揮,配合自己作為首席大提琴手的演出。他對阿春說,我所以能夠活下來奮斗,因為有一個精神支柱,就是我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大提琴手,要實現作為提琴手的夙願。這個情節使我默默地流淚了。我經歷著與他異質同構的事情。如果說這些年在多重打擊下我能夠把馬克思研究的課題堅持下來,那的確由於它已經成為我生命的精神支柱。歷經10年,這個課題最后終於完成了。我為此付出得太多太多。身體垮了,錢也花了……”當時,我親耳聽了陳力丹的述說,並評議道:那語氣,那聲調,那表情,大有楊白勞控訴黃世仁的味道。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隻因未到傷心處”。

寄希望於新生代

關於本書對社會的影響,當我搜到一位北大學子2003年12月18日的帖子(http://www.bdwm.net/bbs/bbstcon.php?board=Communications&threadid=560)時,我因他和他的母親都受到我這本書的影響而感動,他寫道:選擇談談這本書,也是因為它在相關領域的重要價值,不僅內容涵蓋豐富,而且文字深刻,闡述得非常系統。……記得我的母親上一個記者培訓班的時候,曾經聽過陳老師的課程。他給人的感覺就是為人隨和而親切,知識淵博卻不張揚。這讓我不禁想到評論黃琳院士時用到的一句話“感受到一種平和背后的力量”,我想這也許就是這些“大家”們所共同具有的一種特殊品質吧。……這就是一本好書的價值,既由全面的資料背景充實,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又能夠跟讀者產生共鳴,引發讀者不斷的思考與探索,從而提升某種認識。也正因如此,《精神交往論》才能具有這樣高的學術價值,在傳播界擁有很高的地位,成為很多該學科學生的必讀書目和其他一些讀者口碑極好的專著。

關於現在新生代對本書的感覺,豆瓣讀書網的書評選取了16條,從行文特點看屬於90后的一代,有的理解,有的看來隻看到書的物質分量,而沒有感覺到思想的分量:

(http://comm.dangdang.com/review/reviewlist.php?pid=20334406)

▲(^_^)不錯嘛 作者:Jane婧2012-01-2913:22:20

精神交往論——學傳播學的同學們要好好看看哦!

心情指數:受益匪淺 閱讀場所:圖書館

▲陳力丹的大作 作者:cjfymz@***.***═2011-12-13 17:40:13

分析得很全面、很透徹

心情指數:過癮 閱讀場所:書桌旁

▲值得一讀 作者:小雪琳2011-12-07 16:48:34

值得一讀

心情指數:開心 閱讀場所:床上

▲挺好 作者:xiaoshirui═2011-11-23 23:01:05

國內研究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經典之作。一直很欽佩陳力丹老師

心情指數:受益匪淺 閱讀場所:書桌旁 圖書館

▲好文章,壞版式═作者:laihongjie═2011-11-17 12:11:20

對陳力丹的這本書覬覦已久,可是沒想到人大出版社的排版如此之差。大學出版社裡看來隻有北大清華的好一些了

心情指數:受益匪淺 閱讀場所:書桌旁 辦公室 圖書館

▲失眠必看……深夜常備……屢試不爽 作者:minmin0719 2011-05-25 15:05:11

失眠必看……深夜常備……屢試不爽

心情指數:沒感覺 閱讀場所:床上

▲好難懂… 作者:abclizhiyong@***.***═2011-05-04 23:08:14

陳力丹的成名作,那年代做學術還是認真啊!

心情指數:感動 閱讀場所:書桌旁

▲很好的書═作者:wellile═2011-04-21 14:10:47

給妹妹買的符合她的專業,正是她需要的~~

心情指數:開心 閱讀場所:書桌旁═

▲深刻═作者:seal58811═2011-04-15 21:13:48

本書對有一定人文素養,並對新聞傳播感興趣的人可讀,其中有很多引語,很多理論嚴謹性的東西,比較枯燥,但好書畢竟是要認真體會的,探究的越是平凡越是不一般

心情指數:開心 閱讀場所:書桌旁

▲很好═作者:yanliu64@***.***═2010-12-20 22:22:21

這本書內容很充實,很好

心情指數:無 閱讀場所:無══

▲百感雜集 作者:怨念妖狐 2010-06-24 11:20:12

當年我們大眾文化通論最后一節課的時候,我們敬愛的老師拿出了這本書,說這是他的導師陳力丹教授嘔心瀝血之作,創作十年。“被禁止,是一種榮譽”

該書無庸再做評論。

心情指數:沉重 閱讀場所:書桌旁

▲好深奧 作者:錦兒m═2010-04-29 10:34:25

不錯

心情指數:開心 閱讀場所:書桌旁

▲可以珍藏═作者:文竹聽雨 2009-04-17 18:19:32

可以珍藏的一本書,適合新聞專業的看

心情指數:無 閱讀場所:書桌旁

▲陳力丹的好書═作者:zhangyb100@***.***═2009-03-17 12:42:30

《精神交往論》是陳力丹的力作,鑽研精神

心情指數:開心 閱讀場所:圖書館

▲不錯 作者:feicen═2008-10-04 19:14:13

書不錯的,可以看看

心情指數:催眠 閱讀場所:廁所

根據上面的評語,我多少感覺到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僅以這種學術研究的方式呈現是不夠的,需要做一些適合新生代的普及工作。所以,2011年我出版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程》,僅有十幾萬字,薄薄的一本,像講故事那樣來講述從馬克思到胡錦濤的新聞傳播思想,實事求是地對列寧的某些觀點提出質疑,對斯大林禁止黨內思想交流的做法給予批評,這書教材已被評為教育部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流動站站長、《國際新聞界》主編、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新聞傳播所所長)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燕帥)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