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浙江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 >>2013年·第1期

論浙江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李淑瑛

2013年01月11日13:27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浙江廣播電視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有許多創新之舉。渠道、內容和資金是浙江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三大著力點。

關鍵詞:浙江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建設

一、引 言

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維護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提高人民群眾文化素養,轉變政府職能,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廣播電視作為大眾傳媒,與生俱來就具有公共性的特征,又因其傳播迅速、受眾面廣、感染力強等特點,使其在公共文化服務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隨著廣播電視產業屬性的不斷強化,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受到極大沖擊。因此,加強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升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是當前廣播電視改革和發展的一項重任。

相對於文藝演出、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而言,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節目制作、播出、傳輸、覆蓋、接受等多個環節,涉及技術、內容、管理等多個層面[1]。因此,在總結和評價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時需進行多環節、多層次考察。浙江廣播電視非常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建設和完善過程中有許多創新之舉,尤其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方面已經走在全國前列。渠道、內容和資金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三大保障,這也是浙江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三大著力點。

二、渠道建設:覆蓋全,技術新

以功能劃分,渠道建設可以分為基礎設施建設與新技術平台集成創新兩個層面。[2]基礎設施建設是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的基本目標,保証所有公眾都享有廣播電視的視聽權。新技術平台的集成創新是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的更高目標,滿足公眾對廣播電視視聽效果的需求。

浙江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成效顯著。自1998年開始,浙江省按照中央部署先后實施了三輪“村村通”工程,至2012年5月底,全省所有鄉鎮和99.9%以上行政村實現了有線電視聯網,有線電視用戶數達到1343萬戶,農村有線電視實際入戶率提高到90.7%。在鞏固“村村通”工程成果的基礎上,浙江大力實施“戶戶通”工程,計劃到2015年,全面完成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任務,基本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此外,浙江省還推出了農村廣播“村村響”、“廣電低保”、“廣電進漁船”和鄉鎮廣電站設施改造等一系列配套工程。至2012年底,將達到100%鄉鎮建立廣播站,95%以上行政村(社區)建立廣播室。對農村“低保戶”實行有線電視入網費和收視費全免政策,使全省城鄉“低保戶”群眾都能收聽收看到有線數字廣播電視節目。2012年將完成3000艘漁船衛星接收設施安裝任務,完成200個鄉鎮廣電站設施更新改造的目標任務。

數字化浪潮推動著浙江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技術的不斷更新。近年來,浙江廣播電視在有線網絡數字化發展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基本建成了全省統一的有線數字電視網絡,構建了全省統一的有線數字電視發展平台。截至2012年6月底,全省數字電視整體轉換率達到97.1%,大中城市有線網絡雙向化改造率達到98.5%,其他城市達到90.8%。同時,積極推進有線數字電視城鄉一體化發展,全省農村地區整體轉換完成率和雙向化改造完成率分別達到66%和47%。

由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浙江省廣播電視集團等投資組建的華數數字傳媒集團,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已成為浙江省有線數字電視和移動電視發展的省級主體,信息化的主平台和全國數字電視、手機電視內容應用服務的重要平台。2003年,華數率先在有線廣播電視網絡數字化轉換過程中推出雙向互動模式,將“數字電視網、互聯網、通信網”業務進行了融合,開創了跨網、跨屏、跨媒體的“全媒體”模式。2010年華數承建的手機電視集成播控平台通過國家廣電總局驗收,成為全國首家可以正式商用的手機電視集成播控平台。同時,華數已建成全國最大的數字節目內容庫,儲備了數百萬小時的精彩視頻內容,為三網融合業務提供重要支撐。

三、內容生產:公益性節目比重持續增加

播出內容是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的最終落腳點,內容的優劣決定著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的效果。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包羅萬象,涵蓋多個領域,內容本身難以衡量和取舍,但內容所表達的價值觀、功能定位應該是可以把關和把握的,廣播電視的播出內容應該傳達健康、積極、主流的社會價值觀,體現信息傳播、社會教育、輿論監督、文化娛樂等功能。

浙江廣播電視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創新,無論是省級廣播電視媒體還是市縣級廣播電視媒體,節目形式和內容不斷豐富,公益性節目的比重持續增加。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旗下的12個電視頻道和7個廣播頻道,有影響力的名牌欄目和精品欄目基本上都以公益性節目為主,如浙江衛視舉辦的大型新聞行動《五洲四海看浙江》、《創業創新在基層》、《走向藍海》,榮獲“全國10大創新創優欄目”的《我愛記歌詞》、《江南》,以及關注弱勢群體的《范大姐幫忙》、《小強熱線》、《1818黃金眼》、《錢塘老娘舅》等民生欄目。廣播的《陽光行動》、《浙江第一線》,分別開設了“廳長在線”、“向人民報告”等系列專欄,邀請省市有關職能部門領導走進直播室,與全省民眾開展在線交流,發揮了通達民意、溝通社會、化解矛盾的積極效果[3]。浙江廣播電視集團還創新舉辦了中國電視觀眾節,開創了廣播電視“為觀眾辦節”的先河,每年吸引2000多萬人次觀眾參與,被稱為“電視的榜樣”、“觀眾的節日”。此外,浙江廣播電視集團舉辦的“風雲浙商”、“浙江驕傲”、“新農村建設帶頭人”、“省十大民生工程”等年度評選活動,影響也比較廣泛。

2002年經國家廣電總局批准,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專門開播了浙江電視台公共頻道。浙江電視台公共頻道立足全省、面向城鎮、服務基層,體現了地方性、聯辦性、公益性和服務性的特點。2007年9月,浙江廣電集團實行浙江教育科技頻道和浙江公共頻道的整合運營,改版后的浙江公共頻道收視率不斷攀升,形成了一大批有影響力的公共文化服務節目。比如浙江最前沿的創新致富資訊雜志節目《新山海經》,浙江首創的電視流動舞台形式的平民草根互動競技節目《流動大舞台》,浙江唯一一檔房產裝修輿論監督服務節目《房產裝修我來說》,超大容量的新聞資訊節目《雪倩說新聞》,以及浙江新農村建設帶頭人“金牛獎”評選、浙江新農村“創業創富”大賽、“新農村沖擊播”浙江特色鄉鎮全方位電視助推行動等品牌活動。

四、資金投入:多管齊下,兼顧效率與公平

浙江作為一個經濟強省,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在資金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單一的公共財政供給難以保証其可持續性發展。

浙江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的資金投入體現了多元化的特點,以公共財政投資為主,依靠浙江省各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的資金優勢,並綜合運用多種財稅優惠政策。資金在投入與使用過程中,兼顧效率與公平,不斷提升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的技術與水平,並向農村和弱勢群體傾斜。

浙江省建立了對農節目服務專項扶持資金,從2008到2011年,用於對農節目服務工程建設專項資金1500萬元。鄉鎮廣電站設施改造工程已納入浙江省“十二五”發展規劃,浙江省政府每年投入2000萬元予以保障。“戶戶通”有線電視聯網工程建設的資金主要由各廣播電視台及網絡公司負責承擔,省級財政原則上不再另行安排專項補助資金。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建設所需資金由省財政及用戶個人共同承擔。“戶戶通”直播衛星設備購置費由用戶個人支付100元,其它由省財政補助。浙江華數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全省直播衛星服務管理機構,承擔了全省直播衛星設備的採購、發放、維修、服務等工作。

同時,浙江華數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浙江廣電有線網絡的運營主體,對已加入到浙江華數公司的市、縣(市、區),主動承擔其所屬自然村、行政村有線聯網任務的相關建設經費。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運用市場機制,不斷增強經營實力,全力推進技術裝備的改造提升,為公共文化服務提供優質平台。2001年以來先后投入20多億元,引進配置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16訊道高清電視衛星轉播車和各類衛星轉播車11輛,建成規模不一、功能各異的數字化廣播電視演播廳21個,完成電視制作樓整體改造、廣播5.1環繞聲錄音棚、衛視高清新聞演播廳和非編網改造等重大技改項目。計劃投資啟用50億元,用5年時間建成“浙江廣電傳媒大廈”和“浙江國際影視中心”兩大省重點文化工程項目,成為迄今浙江省投資規模最大、檔次最高、功能最全的現代化廣播電視建設項目。

浙江廣播電視緊緊圍繞公共文化服務的渠道建設、內容生產和資金投入三大支柱,彰顯了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的優勢,體現了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較好地滿足了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基金項目:本文是浙江省教育廳2010年度科研計劃項目:“浙江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戰略”(Y20101785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李淑瑛,女,浙江萬裡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媒介文化,新聞史研究。

參考文獻:

[1] 袁正領,魏蕾.對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幾個基本問題的思考[J].現代傳播,2009(1).

[2] 楊乘虎.中國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三論[J].現代傳播,2008(1).

[3] 趙力平,洪永和,童欣.遵循廣播電視規律 服務人民群眾需求 創新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J].視聽縱橫,2008(5).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