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話語影響下新生代農民工的身份認同--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

網絡媒體話語影響下新生代農民工的身份認同

金 艷

2013年01月30日13:38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本文旨在探討網絡媒體的興起是否給新生代農民工提供了充分的話語表達空間,網絡媒體話語影響下新生代農民工的身份認同呈現出怎樣的特征。目前,網絡媒體關於農民工的話語形態主要呈現為:與政策同盟的官方話語、“代為立言”的精英話語、與市場共謀的多元話語等,這些話語都不約而同地將農民工群體客體化,並未為他們建構真正意義上的主體位置。在這些話語的合力作用下,新生代農民工在社會/群體認同不斷被強化的同時,自我認同卻處於被淡化的狀態。

關鍵詞:網絡媒體話語﹔新生代農民工﹔社會認同﹔自我認同

與父輩比較而言,新生代農民工的媒介接觸和媒介使用呈現出較為明顯的變化,手機、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使用正在呈上升趨勢,網民規模的增長速度不容小視,以農民工為對象的網站不斷增加[1~3]。網絡空間所構成的虛擬社區與其成員身份認同的關系,已引起社會研究者的關注,那麼,網絡媒體的興起是否給新生代農民工提供了充分的話語表達空間,網絡媒體話語影響下新生代農民工的身份認同呈現出怎樣的特征,這些問題是本文所要關注的。

一、網絡媒體關於“農民工”的話語特征

這裡所涉及的媒體話語,包括不同類型網站中所開設的農民工專欄、所涉及的農民工話題,如各級各行業領域的人力資源網、各級政府網站開設的關於“新農村建設”的專題專欄,南風窗官方網站專欄中有關“讓農民工市民化”的話題(2010年9月4日)等等,以及直接標示為農民工網站的,如民工網、中國農民工維權網、農民工友網、青天農民工愛心之家、中國農民工就業網等等。就創建宗旨、內容設置、情感態度等各方面綜合分析,其媒體話語呈現出了幾種不同的話語形態特征。

1.與政策同盟的官方話。一方面,不少有影響的農民工網站的創辦及主管來自政府機構,例如創辦於2004年的“民工網”已成為中低端人力資源行業創立最早、流量最大、影響力最廣的行業媒體和人力資源網絡信息服務平台,是由國務院扶貧辦主管、中國扶貧開發協會主辦﹔中國農民工維權網是由北京市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創建的等等,這些網站大都屬於非盈利性質。另一方面,以農民工為對象的網絡媒體話語大多少不了政策宣傳、文件解讀、法規介紹等內容,直接傳達來自政府的意識形態,反映官方話語的動態。還有一個重要內容是通過講述農民工感人事跡,予以引導、肯定、鼓勵,以期進一步強化全體社會成員的主流價值判斷。例如,民工網2012年4月9日話題“農民工感人故事盤點”的“編者后語”中寫道:“農民工不僅是所有外出務工人員的榜樣,更是億萬勞動者的楷模。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甚至生命,書寫了三個輝煌的大字:農民工。讓我們用心去感受農民工帶給我們的震撼。”通過這些故事,農民工被形塑為一個堅強、隱忍、甘於奉獻的群體,這既符合社會轉型期的需要,也為這一群體做出了價值及行為示范,同時為其他社會群體看待農民工提供了參照。

2.“代為立言”的精英話。通過考察,不難發現農民工網絡媒體話語中根深蒂固的社會精英邏輯。“幫助”、“關心”、“喚醒”甚至“啟蒙”,類似的關鍵詞頻頻出現,也形成這些媒體話語的出發點和歸宿。例如民工網的“宗旨”表述為:幫助一個民工,幸福一個家庭,回報整個社會﹔其“原則”確立為:為農民工說真話、辦實事。應該說,作為社會環境的守望者,媒體的確在積極地踐行其社會職責。但是,在忙於幫助農民工啟蒙思想、提升素質、維護權益的同時,這些自命為“代言人”的發言者並未意識到其實他們正在擠佔農民工本來就很有限的話語空間,“代為立言”的邏輯與行動,實際上更加固了農民工作為弱勢群體的地位。同時,“代言人”並沒有倡導為農民工爭取“自我賦權”提供條件,而是延續一種假設,那就是認為隻有受過教育的社會精英才“可以”並且“必須”幫助這些弱者,因為他們自己不可能幫助自己。

3.與市場共謀的多元話。必須看到,媒體的運轉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完成的,對經濟效益的考慮和追求,也形成了更加多元的話語形態。一方面,無論是否盈利性質,農民工網站信息內容中的勞動力資源與就業信息所佔比重非常大,這為農民工提供了較為全面和及時的信息支持和行動參照。然而不容忽視的是,這同時也無形中將農民工群體形象單一化、淺層面化了,這一群體原本真切而豐富的生存狀態、情感生活和精神世界被淡化甚至被遮蓋了。另一方面,在經濟效益的驅動下,自覺不自覺之中,農民工群體在作為被同情對象的同時,也常常成為被窺視、獵奇的對象,他們中間那些鮮為人知的生存真相、經歷的磨難等等,通過娛樂化和轟動效應被放大了,媒體話語中不乏關於這一群體的受虐、跳樓、偷盜等等內容,這一群體儼然被形塑為社會底層形象。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